返回列表

新闻

2018-07-22

成博·锦观讲座;座无虚席 听馆长摆8.5吨石犀如何乔迁新居

 

今日,成都日报与成都博物馆首次展开跨界合作,联手打造的“成博·锦观讲座”首场讲座在成都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成都博物馆馆长李明斌坐镇现场,以“心有灵犀”为题带领观众全方位了解天府石犀与成都博物馆之间的联系,并解答观众心中对石犀的疑问。现场李明斌更首次公开重达8.5吨石犀“走进”成博二楼展厅之谜。今日,本报“锦观”新闻客户端对讲座进行了全程直播,让读者足不出户就与讲座零距离。


      今日“成博·锦观讲座”首场讲座吸引到了众多市民的热捧。现场座无虚席,不少观众早早的来到讲座现场,拿出笔记本,准备认真的记录笔记。


      “成都博物馆从2016年6月开馆两年多以来,接待了超过500万人次,这种观众的参观量在中国博物馆界绝对一个现象级的文化事件。但是你们知道,成博‘一大一小一批’镇馆之宝是什么吗?”一开场,李明斌笑着卖着关子,自问自答道,“一大”是天府石犀;“一小”是14厘米的经络漆人;“一批”则是1000多根医简。而重达8.5吨的天府石犀受到了人们最多关注。“这个可爱的石犀是在天府广场原电信大楼下面出土。其实在修建电信大楼时就已经发现了这个侧身躺着的石犀。由于设备所限,人们认为它是石狮,便将其基础石,在上面浇铸混凝土修建大楼。2013年初,考古专家再次将其发掘出土后,经过细致的清理、翻身、脱盐、脱水、加固等文物修复工序后,它的庐山真面目终于显现。”


      石犀又如何“走进”成博二楼展厅?李明斌揭秘道,为了让葫芦吊用于升降石犀。他介绍说,在成博安家之前,石犀“暂住”在金沙遗址博物馆。“搬家”时,为了确保石犀万无一失,不足5公里的距离,车队走了一个小时。“成博地板能够承受住石犀的重量,二楼安放石犀的楼板下方,博物馆专门做了加强的钢结构。他们专程在工厂定制了载重10吨的到了成博文物通道,我们用升降液压车把8.5吨的天府石犀一点一点挪到一层。然后再用葫芦吊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将石犀缓慢升至新馆二楼展厅,当时现场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吊车一点点往上吊,工程师不断用电筒照着各个连接口,生怕出现任何纰漏。”李明斌感叹道,现在他在台上为观众讲述起当时的情景,心里面还有一点小紧张。他还对着大屏幕,向观众们解释道,如今石犀垫板下面观众能够看到8个小孔,这些小孔用作监测石犀重量对楼板产生的沉降以及楼板位移的情况。经过了长达半年的监测,他们用数据证明,石犀展出是非常安全,非常符合结构计算的结果。李明斌的一席话,引来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此次成都日报与成都博物馆首次展开跨界合作,联手打造“成博·锦观讲座”,共同开启成都文化讲座新的篇章。“成博·锦观讲座”依托成都博物馆文博资源和学术优势,通过成都日报全媒体矩阵传播平台,实现线上和线下充分互动、纸媒和新媒体高度融合,将该讲座打造成为集学术性、普及性、互动性为一体的成都文化讲座新高地。


      以后“成博·锦观讲座”的福利多多,讲座除可在成博微信公众号预约外,特别为“锦观”用户开通VIP通道,“锦观”用户可以直接通过“锦观”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每期共20个名额。“成博·锦观讲座”每月还会在成都日报全媒体平台进行一次有奖知识竞赛,并有惊喜礼品送出,请小伙伴们拿好手机抢票吧!此外,“馆长当导游 锦观用户专场”等后续互动活动也将轮番来袭,成都日报也将推出各类精彩报道。(转载自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