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学术讲座 / 讲座实录

2018-09-18

花重锦官城-成都博物馆里的成都

2.jpg

黄晓枫:谢谢各位到这里来听这个小型的讲座,这个说讲座呢我觉得更好的应该说它像一个交流,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不是想向大家一定要说明道理,其实是一个我们在策展过程中的一些思路,有一些想法,给大家做一个沟通式的讲述,这种讲述没有让大家说更多的话,主要是我在上面多说一些,但是中间如果有想希望沟通的朋友随时欢迎。

因为作为成都博物馆第一个策展人的讲座,我想了一下,还是选择了我们的常设展-花重锦官城,因为这个是作为成都博物馆新馆开馆以后最重要的基础陈列,我们成都博物馆定位是一个城市博物馆,那么它的首要任务是要讲述这个城市的历史,要让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来这个城市的人,都能够从一个博物馆了解一个城市它曾经的历史,曾经的成就,它的发展轨迹是怎么样的,这是我们的一个看法。所以在当时接到策展的这个任务以后,我们的思路就是,在这个博物馆里面,要展示整个成都的历史,恩但成都的历史它自身的特点,其实说起来大家看到的成都的古代史,现在是在我们展厅二三层,就是花重锦官城的古代篇,总共应该是3200个平方左右,但是这中间我们为了梳理它的文案,我们是从2009年开始梳理,刚才介绍我的主持人魏主任她也是当时我们策展组的,我们总共十几个策划人员从2009年就开始分头梳理,我们要了解成都的历史,很多的历史我们是从史料中间把整个线索拉出来,同时因为我们是博物馆,博物馆不是写书的,它是靠文物来说话的,靠物靠展品来讲故事的,在梳理这个历史脉络的同时我们也梳理了文物,当然梳理的过程有悲有欢,找到好东西的时候很高兴,找不到东西的时候很着急,经过了大约八年的时间,从2009年一直到2016年,我们最终才形成了定稿的方案。现在大家看到的花重锦官城的展示,是我们很多年努力工作最后的结晶,这中间也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团体大力的支持,最后才成就了这样一个展览,展出以后我觉得满意度蛮高的,观众比较喜欢这个展览。这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欣慰的一点,今天在这个地方,其实花重锦官城当时曾经作为策展人,我也带过30个观众走展厅,也讲述了其中的一些故事,今天在这个地方做策展人的讲座,我还是会依循路线,但是可能讲述的点可能会有一点不同

首先我们分为四个部分,观众可能都很熟悉,第一个部分九天开出一成都,先秦时期的成都;第二个部分叫西蜀称天府,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成都;到了第三部分是渲然名都会,是隋唐五代宋元时期的成都;最后一个部分丹楼生晚辉,是明清时期的成都。这四个标题都源自各个不同著名的诗人,九天开出一成都源自于李白的,我们用这句话作为开端是为什么呢?是想告诉观众,成都它有它得天独厚的一个背景,地理背景、人文背景、因为成都其实在我们中国的版图上,初看它是偏于西南一隅,但是地理环境非常特殊,所以九天开出一成都,不仅是是气势上非常好,其实它也道出了成都的特点,就是它地理上的独特的地方,四周高山环抱、中间是一个大盆地,纬度非常好。我们这个23度左右的纬度发生很多神奇的事情。在这个地方怪事不多,但是好事不断。这个地方纬度非常适合,不管是种植也好养殖也好,这样的生业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面产生了一个独特的文化,就是我们说的古代的巴蜀文化。

首先在第一个部分把地理背景抛出来,用了意向式的盆地的一个设置,在一楼展厅的右手边,给大家一个意向,然后引入了周边的旧时期文化,再进入成都平原,成都平原迄今为止能够见到的最早的就是宝墩文化,宝墩文化对我们成都本身这个历史来说,它就是一个先声,虽然宝墩在新津,离这里大概30公里左右,它文化的发展和古蜀文明,和成都一定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讲述成都的时候一定要往回走,看看他来的路是怎么样的,所以宝墩文化成为我们讲述成都历史的一个最明晰的开端。跟宝墩文化相关的,我们说的成都平原的古城址,就是很多散布在中间的,就成为支撑整个成都平原的古代文明的一个基石。

接下来宝墩文化过了以后,就是我们说的成都平原古代文明高峰的第一个高峰,就是古蜀文明,古蜀文明它有两个最突出的,就是我们说的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还有一些考古工艺和遗址没有作为我们讲述的主要对象,但是比如说十二桥文化都出现在了展览中间,在这部分我们希望大家了解到古蜀文明它的独特性,它的成就有哪些,包括我们在整个展厅里面,待会儿我会专门把那个提出来讲,所有的文物、所有的展项,都是为了显现古蜀文化独特的一面。

接下来到了金沙十二桥,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从以前的放成都矛的地方开始,现在大家如果观众最近看了我们的展览,这两天会发现成都矛的地方换了一件很漂亮的青铜器,卖个关子,如果没看的自己去看,这件东西它一点都不比成都矛的颜值差。成都矛有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因为它是我们现代能够见到的成都的最早的两个字,实物的字。

接下来就是一个大空间,我们讲述的是开明王朝的这样一段历史,其实我们说从古蜀文明开始,我们从进展厅就可能我们有古蜀五祖,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为什么会给开明王朝这么大一个空间,其实主要是文物的支撑,开明王朝刚好有船棺这样一个巨大的发现,还有和它相关的,以前的新都马家的这样的考古支撑,包括成都散在各个区域的,包括成都城区的和郊区的很多战国时期它的文物,它非常丰富,所以我们给了开明王朝一个,我们详细诠释在古蜀五祖的历史背景下,最后这样一个王朝它是什么样的文化状态。说起古蜀五祖应该是金沙三星堆的这个板块,古蜀文明时期已经给了大家一个线索,展厅中间有三根柱子,我们就把古蜀五祖的名字放在上面,而这几根柱子的位置是有讲究的。比如蚕丛和鱼凫就在我们宝墩

文化在三星堆区域的前面一点,从我们的研究来说,这两祖,蚕丛、鱼凫,其实不是说五个人,应该是五个王朝,这两个王朝大致就相当于我们考古学发现里面的从宝墩到三星堆大概这个时期,到金沙三星推快完的时候就出现了柏灌和杜宇,这两根柱子,这个大致他就和三星堆金沙这个年代是相当的。

最后开明王朝就到了转过来的地方,就在现在青铜的一个独立柜,以前的成都矛的位置,到这个地方古蜀的历史已经进入了开明王朝时期,这个就是我们展览的一种思路。不管是文物的顺序也好,它的排布也好,甚至中间大家看起来有一些像装置性的东西,其实都是为了一个展览要讲述的内容在服务,最后就是到了开明王朝的末期,我们应该说这个地域文化,它最后随着历史的车轮进入了一个统一的中华文化的这样一个视野当中,就是秦并巴蜀,就地方文化而言,好像是一个区域的文化消失,但就整的,我们说中华文明的进程而言它就是一个融合和发展,既是融合也是一个发展过程,所以秦并巴蜀是我们先秦时期的最后一个篇章,这个篇章里面我们的文物并不多,因为秦代它本来时间就短暂。第二个,考古有很多偶获性,恰好我们在这个时段的发现并不多,但是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放在那里,是接下来要说的。

在这部分我把整个这个时段的重要的事件给了一个简单的阐述。如果我一直讲下去大家就不想听了,就觉得没意思了,我还不如到展厅再去看看文物,所以我就选了两个话题,第一个是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大家一看都知道,这个就是我们的成博的三星堆和金沙这个时期的空间。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空间。这个是我们整个古代篇唯一的一个封闭空间,就是从天上到地下我们把它隔绝了,有心的观众会发现整个成博古代篇的空间是一个通透性的,我甚至站在展厅的门口就可以看到展厅的差不多出口的地方,我从汉代开篇的地方,从讲农业的地方可以看到讲城市的地方,到了唐代的时候,我甚至站到唐代的地方我看到送到宋代元代的开端在哪里了,我到了宋代的时候我再回望可以看到五代和唐,这是我们一个有意的策划。因为在过去的陈列,往往希望观众按照我一个策展人的想法,我们博物馆的人员他有个规划,你先看文明曙光,然后看战国文化,然后按这个顺序捱着走,一般为了不让观众走岔,它会给一个封闭式的通道,但是我们一个是通透式空间的设计,第二个是倒行的流线比较多。相对而言这样的自由参加的流线比较多,比如船棺那个位置,那个漆器,你可以围着它看几圈,你可以有选择性的,看完以后我可以选择看旁边的兵器,也可以再过去看漆器,也可以看船棺,这种不同的流线给了观众更自由,甚至是可以思考的空间,不是说我就一味的跟着展线走就可以了。我们相信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会觉得更舒服,这种体验观众愿意的话可以给跟我们做更多的交流,这样的流线在别的博物馆不见得使用这种方式,你们有意见或者是体验可以跟我们分享。

这个就是我们唯一的封闭空间,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空间?首先我们想让观众有一个独特的感受,三星堆到金沙是第一个文明高峰,我像观众一来就有非常强烈的感受。营造这个空间的原因,一个是三星堆和金沙非常重要,二一个是三星堆和金沙我们没有特别重要的文物,重要的文物都分别在两个大馆里面,我再怎么做,都做不过这两个馆,但是它在成都的历史上又是不能不讲的,我就给它一个最特别的空间讲述。至于三星堆和金沙具体什么样子的,如果之前没看过的,他自然会去看这两个博物馆,当然也是搞好了馆际之间的交流。

同时在这个空间里面,我们也用了一些重点的文物做提示,比如中间的人头像,比如周围的我们说靠右边这边都是三星堆的文物,靠左边这些都是金沙的文物,这两个应该说是文明中心,我们说是古蜀古都,它出的这些东西有差别,但是有更多的统一性,让观众也能够体验到这样,那么同时给了两个巨大的环形幕,这了个环形幕就是为了营造氛围的,展览它不比我们做学术研究,也不比我们在历史书上学历史。

我们希望有一种展览氛围去感染观众,不但用了封闭式的造型,也用了多媒体,用上声光电不同的手段,有可能有的时候人多的时候这种感觉不是特别的明显,这个也是我们希望以后策展的时候再考虑的问题,再到这个地方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的屏幕上闪现的流过的是金沙河三星堆的典型的文物,都是国宝级的东西,这些文物会和星和沙、甚至光影的一种转换,让大家有穿越时空的体验,最后这个空间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它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这个封闭空间,它是一个眼睛形的,而眼睛崇拜,这是三星堆和金沙一个重要特点之一,太阳崇拜和眼睛崇拜,非常具有地域特征的,太阳崇拜在各地都不同,眼睛崇拜在我们三星堆和金沙是很辨识度的,所以我们给了这个空间一个眼睛形的造型,这个有点难为观众,除非你们跳到半空中,在这个地方我大声的悄悄的告诉了大家。

第二个要分享的是这件文物,今年很火,大家应该都知道,首先一个,我们把它拿出来,一进来成都博物馆它就变成了我们的镇馆之宝。如果从顺序上来说,大家想到的首先是它很重,8.5吨,超重量级的,因为在全国的所有进馆展示的文物里面,这件文物都应该是首屈一指的。应该还有一些,比如广东省博物馆的大龙舟也是非常重的,但是呢,的确是我们看遍国内的别的馆,这么重的东西能够进馆的的确非常少,不仅仅因为它重,还有一个是因为它长得也很美,这个审美的观点可以探究,但是实际上这件东西它从造型上而言,的确是我国最早的圆雕的艺术品,早期大型石雕里面的圆雕,原能够保留这样的作品非常罕见,大家都知道,出土就在灾我们天府广场东北测,以前的电信大楼,它曾经在50年代的时候是见过天日的,当时的条件不允许又把它埋了回去,一直到我们开馆前几年考古发掘。因为电信大楼现在要修建四川大剧院,它的基坑的深度就不只是以前的电信大楼的深度了,到这个位置的时候,我们的考古人员就重新对这个地域进行了发掘,出土文物非常丰富,到了石犀这个位置,尽管以前修房子的时候有干扰,但是沉置还是比较清楚,一个是给了它比较准确的时代的定位,应该是在秦汉之际的东西。

第二、它作为一个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最早的大型圆雕,当然要进我们成都博物馆也是颇费周折,它进来是历尽了千辛万苦才进来,我们的博物馆没修好它就已经来镇馆了,现在的确是,曾经有观众提出过要让它回到它原来的位置,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要让它回去的话,除非把我们成都博物馆给拆了,它是在我们还没有封顶的时候就已经进馆了,如果现在要把它运出去没有门,就只能拆馆。

第三个我想讲,它在我们展城里面它代表的是什么,它不仅是汉代秦汉时期的艺术品,它也是一种水利文化的代表,另一个我们可以拿出来说的就是我们都江堰水利工程,我们引以为傲的双遗产,现在听说又申请了一个什么遗产,快成三遗产了,这么重要的文化它和这个石犀的关系,我们在那个板面上讲得非常大,应该说我们展板里面单一内容占展板量最大的一个部分,就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就在石犀的北侧,就讲了这个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什么要讲都江堰水利工程那么多,实际是因为这个水利工程的修建,对成都平原的古代文明的进程影响是相当大。它不止是一个单一水利工程,其实李冰修建都江堰,他最初的目的不是为了灌溉工程,它是为了运输,秦取巴蜀是为什么?是为了统一六国,因为巴蜀地区的物产富饶,可以做军需后备,同时地形独特,可以顺江而下,秦国最大的对手就是楚国,长途奔袭,强弩之末,两霸一直对峙,最后秦国采用的战术就是先占巴蜀,先站稳脚跟,我从上游到下游这样一个便利条件,顺江而下,直到楚国的腹地。这个其实非常好一个战略,这个战略后面也影响了很多王朝对四川的态度。对四川地区的经营都非常重视。

其实李冰作为戍守他最开始是为了运输,不管是木材也好粮草也好,或者军需物资也好,是为了开辟一条通道。这时候修水道的时候他采用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最高端的技术当时就集大成,为什么?水患在中国来说是很久的,到处都有,之前有大禹治水的说法,他之所以这么有名跟他治水有很大关系,反过来看当时的水患之严重也是不可小觑的,我们找到最早的文化是宝墩文化,更早还有没有呢,答案一定是有的,为什么没找到,就和水患有很大的关系。成都平原地势平坦,水网密布,一旦水量充沛,河道就容易改道形成泛滥,这样反复动荡的河道和淹没,对文化遗址的毁坏是相当严重的,有可能早期的的比宝墩更早的文化,甚至旧时期文化,就掩藏在了瘀泥之中,甚至是被它冲毁了。但是从宝墩高度发达的新石器来看,它绝不是突然一下就迸发的,也不存在从外面迁徙过来的线索,所以水患当时在成都平原是相当厉害的,李冰在修建都江堰,它首先是一个什么?把以往中国,包括关中地区,当时关中地区应该是水利工程技术相当好的,包括我们知道的郑国渠,它有很多很好的修建水利工程的技术,同时又结合了我们本土的很多技术,所以最后我们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它最主要的核心技术是什么?竹笼络石技术,竹笼络石技术在我们成都的商州时期的一个古遗址就有了这样的痕迹,包括到了金沙遗址,它的摸底河的两岸,我们发现了砌卵石埂子,包括我们说宝墩文化里面有个城址,叫郫县古城,郫县古城那个大房子里面它中间的五个卵石堆,也是一种卵石的堆砌技术,甚至还用了竹蔑这样的东西把它圈起来,这些建筑也慢慢出现在了水利工程里面。所以当时李冰修建都江堰他除了把关东地区,全国各地能够见到的最早的这些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应用起来,他还采用了我们当地建筑技术,形成了都江堰的三大核心技术,这个核心技术后来在我们四川地区沿用非常多,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都在用,包括后来在都江堰附近的一个中兴镇梅花村一组发现了宋代修建的水利工程还在用这种干砌卵石的这样一个技术。所以说都江堰当时它作为一个巨大的这样一个水利工程,为成都平原最终成为天府之国奠定了必不可少的这样一个基础。

那么石犀呢,就是作为这个成就的一个象征放在那个地方,所以说在这个地方我也要呼吁一下观众,当然我们说尊重文物,对文物的崇敬是一回事,但是有的时候对文物也不能矫枉过正。前段时间在网络上非常流行,觉得石犀就是神兽,你们把老祖宗都挪走了,所以成都暴雨下得这么厉害,一定要挪回去,成都在秦代的时候到汉代的时候一步一步成为天府之国,它和石犀的关系并不大,而都江堰在起作用,它当然是一种文化,但不能说它很重要就一定是具有神力的,是神奇,各位观众应该有正确的观感。

我给大家讲一个笑话,我知道博物馆收到一个投诉,说他们摆文物侵犯了他的权利,你只让我看A面,没让我看B面,你就侵犯了我的知情权,我想这个就有点过分了,其实那件文物A面和B面是一样的,他非要看一下B面。我们也蛮喜欢观众多跟我们进行互动和沟通,但是有一些沟通的确也让我们觉得有一点,怎么说呢?不好应付。

说到了这个石犀以后,石犀它就带我们来到了第二部分,西蜀称天府,这个是隋朝的卢思道他的一首诗,应该是《蜀国弦》。西蜀称天府,由来擅沃饶。 成都平原是在蜀地偏西。这样一个富饶的景象描绘出来了。第二个部分是我们成都历史上出文物最多的一个部分,是我们成都博物馆底气最足的一部分。在这个地方可以看到大量的文物,简直就是用文物说话的典范。第一个文物大家进去以后就是我们的沃野千里兴农桑,第二个部分是既地且成好成都…。天府之国的形成,沃野千里兴农桑,我们知道古代社会农业就是基础,农业发展有得吃有得穿,那么社会就稳定了富足了。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城市才发展,所以说既地且从好成都,成都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基础上,他开始自己城市的一步步的繁荣,我们说古蜀文明的时候,三星堆和金沙,我们说古蜀的王都,那么到了这个时候成都就是当之无愧的,只它一个的我们四川地区的中心。成都在这个时候有龟城的传说,说成都的兴建有二江二区市…这样的城市格局,在发展中间它最重要的是什么?人口的发展,百姓的生活,还有城市要发展和它自身这种,怎么说呢?经济的力量应该是分不开的。我们回头去看。这个时候成都是作为一个产业性的商业城市在发展。我这样说也许不是特别严谨,这是我在整理过程中我的一个思考。当时的成都有很多产业,包括蜀锦,我们在展厅里也看到,当时锦织造的最先进的技术在成都,我们的连杆型一勾多综提花木织机的出土反映了这个技术,连杆型一勾多综提花木织机我们当时在板面上还有个对照,和它对照的是明代的天工开物那个图片里面,从汉代到明代,几乎所有的织机的部件,在明代开物的图片里都看到,就说这个技术汉代在成都形成以后一直在明代变化是不大的,可以想像这个技术在汉代在全世界有多先进,当时是唯一能制提花的,在锦上面织花的这样的产地就在我们成都,后来四大名锦的蜀锦应该是四大名锦之母锦,有这个称呼。除了蜀锦以外还有漆器的制造,当时成都的漆器是卖到了海内外,包括现在的外蒙地区,包括朝鲜半岛都发现了漆器,不是说没发现的就没卖到,这么远的地方都有我们蜀地制造的漆器,就说明当时销售范围之广,还有铁器的制造,还有盐往外的销售,这些东西都在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里面发生,成都是一个产业城市,但这些东西的产生不是仅仅为了满足这个城市的发展,是为了向往销售,这一销售城市的影响力和张力就体现出来了。列队五都就这样体现出来的。除了我们说长安以外的最有影响力的五个城市,应该是邯郸、林芝、洛阳、成都,这五个商业城市当时是最厉害的,我们在文献里面也看得到,这几个城市里,应该说是繁荣程度,应该是所有城市里面最受人瞩目的。在这样一个城市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当然就有了什么?现在说的医教文卫的发展。

我们另外一个镇馆之宝又出现在汉代,就是我们

经络漆人,我们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配合得非常好,第一个首先出来的是就是庞然大物,第二个是非常的萌,就这么小一点,14厘米的经络旗人。你可能初看的时候没觉得他有特别厉害,看一下就知道他有多厉害,127条经络要刻划在上面,还有100多个穴位,甚至最重要的穴位的名称都在上面,这么小一个东西凝聚的都是精华,除了医学以外,还有就是我们的文化教育、文学,我们的司马相如、扬雄这些不说了,还有文翁,他自己没写什么东西,我觉得他的影响力丝毫不逊于这些大文学家,我们前段时间推过,中国首任公立学校的校长就是文翁,如果按公元前141来算,今天是建校2159年,明年是2160年,我听说是石室中学,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文翁石室那个地方会有比较隆重的庆典。这个也是我们对古代文化的一种尊崇接纳,甚至我们要弘扬他,这的确是很厉害的,文翁设公学,古蜀文明有非常浓厚的基础,但是在教化方面怎么样形成人才上我们的确没怎么看过,文翁设公学要从一般的可以塑造的人中间,通过他的渠道选拔一些人才出来,最后成为管理这个社会,成为研究这个社会一种学者。那么他的这种公学的设立,其实比汉武帝在长安设立公学还早,不是说设立学校,设的是私学,公学的这种设立就是文翁在我们成都首创的,这个也是我们成都的福气,为什么?当时文翁设立这个军学以后不久,蜀地的确是文化教育事业飞速发达,甚至文献上就出现了,蜀学比于齐鲁,齐鲁的教育就因为孔子,我们的教育先行者和教育先锋他的功绩,文翁他能够在汉代让全国都公认蜀学比于齐鲁,两个差不多了,都有这么高的教育体制,所以这是我们蜀地的一大幸事。

第四个,我们到了西汉东汉,历史的车轮在前进,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战乱的年代,三国,蜀汉,在成都建都,建立了蜀汉政权,蜀汉政权作为统一王朝下的第一个地方政权就出现在了成都这个地方,特点也是非常鲜明,大家看武侯祠也知道,武侯祠就作为本地的地方性文化的典范,也是成都的名片在向外推广,特别是由于《三国志》《三国演义》这些文学作品的渲染,让蜀汉政权本身就被官以了政权化的非常好的标杆,它的整个文化打造,我们蜀汉时期,蜀汉政权这个文化打造,包括武侯祠的推广都是做得非常好的。它作为一个节点出现在了展厅里面,这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一个就是过了三国以后,我们全中国当时都五胡十六国再到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一直到隋代,这时候我们成都当然是在动荡中,成都这时候一直处于南北朝交替的统治时期,一会儿北方政权打过来,一会儿南方政权打过来了,这种动乱时代的确经济不太容易有更多的发展,那么但是呢成都依旧还是在用它自己的步伐向前走着。这个时候留给我们最多的就是遗迹比较少,能够发现的文物也比较少,历史上的记载,这些东西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就像写书一样粘贴在展厅的板面上,我们就截取了其中能够以物说话的一个典型,就是佛教造像,这个时候佛教已经传入了我们四川地区,而且留下了很多珍贵的造像文物,这些文物在全国的地位也蛮高的,因为这些造像相对而言一个是早,一个是精美,都是毋庸置疑。

这个部分我再分享两个问题,一个是两组对比,就是我们在展厅里面看到的,首先一个这边左边的这个是西汉时候的漆人,我看到他们的时候觉得非常可爱,还有名称,推测估计和他们的工种有关系,这七人是干嘛的,当时在织机的旁边出现,是跟织机配套的,他们的身材比例和织机的比例都是差不多的,所以根据这个比例我们复原了一个大织机,在我们五楼的公共空间,大家都可以看到,而且那个地方如果对纺织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我们是从7月开始就开始穿线,我们会一步一步复原蜀锦的制造,流程非常长,现在能够熟练的做完这一套工艺的人已经非常少了,我们请了蜀锦博物馆的研究人员跟我们一起完成这个,穿线完成以后就开始设程序,有点像电脑设程序一样,我要织什么样的花纹。你们会看满看到,比如我们想织一个什么锦,最后在我们那个织机上面一步步实现。这些纺织俑他们就是当时西汉时候的,我觉得他们的神态很有意思的是,给我的感觉就是专注。更有意思的是右边这些,喜笑颜开的这个陶俑,他们分别出自于哪里呢,一个是611的汉墓,应该在现在彩虹桥过去一点有个611研究所,飞机发动机研究所那地方,出来很多这样大型的陶俑。还有个是金堂那边李家梁子汉墓出土的一些东西。这些陶俑一个是形体大,一个是比较轻,非常的好,摆POSE的好榜样,这个抚琴俑他的神态,这个是当时我们在展厅里面拍的。

我们布展完了以后,我们会非常的愉悦,当时那个愉悦的心情从哪里来呢?我们整个汉代的展厅它的颜色有点灰,这种灰色它比不是十分明快,但是整个展程给我们感觉非常好,其实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些陶俑给我的感觉,我的左边那一溜的那些陶俑,不管是提鱼的还宰猪的,一个个都笑嘻嘻的,这些俑都是非常开心的笑,这种就是当时城市精神的一种体现,从我而言的一种体会。这种乐观向上、富足,在他们的笑容里面体现出来的一种非常开心的,非常乐观的这样一个精神。

第二个就是这批东西,我们说的这批佛教造像,这个就是我们西安路出的一个…像,在我们成都总共出了九尊,几乎都是南朝时候的,都比较早,这一尊是唯一的一尊全身像,别的几乎都只有头部或者是身子这一部分,这是唯一一尊完整的,而且有纪元的,应该是南齐时候的吧,整个这个空间它也有笑,但这种笑我理解的这个是在一种悲天悯人的笑,和我们刚才看到的那种笑已经是两种不同的笑容了。我觉得也暗示的是一种,这个,我们说南北朝时候,它绝对是一个幸福的年代,两晋的时候出了很多故事,也有很多跟文学相关的,跟生活相关的很多故事在里面,但是这个时期的确它应该不是一个最令人满足的这样一个年代,当时佛教的流行,除了它传入的时间以外,那个年代的,应该说战乱也有一定的关系,在那个时期一定需要一样的信仰支撑,佛教的流行,造像的种类的多样性数量之多,这个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有一定关系的。

第二个是简单的说两个问题,一进西蜀称天府的时候就有两个碑,我们一般称它为天府汉碑,另一种称呼就是裴君碑和李君碑,这两个碑其实它是东汉时候的两尊碑,其实我们说文翁兴教以后,历代的郡守几乎都遵守了他兴办教育的理念,我们都不知道他名字,只知道他姓裴和姓李,所以尊称裴君和李君,其实是两任郡守,这两尊碑是他们的下下属给他们刻的功德碑,歌颂他们做了哪些好事,其实这是公开的两个碑,因为裴君碑重修重立的时候应该是公元156年,应该是元嘉二年。我们为什么会把他放在展览开篇呢,首先一个裴君碑上面有魏巍大汉,多列队五都,这样的技术,我们说列队五都当时是我们城市地位的一种比较高的比较准确的评价,所以我们把这两个具有纪念碑性质的东西放在我们两汉开篇,因为我们本身两汉的展示就是东汉和西汉没有分开的,这两尊碑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提示两汉的成都它的辉煌。不止这两个问题。

第二个是提出来成汉墓这个俑,它非常独特,对它的判断年代的判断喜对来说应该非常准确,就是年代的判断相对来说非常准确,就是成汉政权存在时期的一个到等级墓葬,长期以来这个墓葬它是一个孤立,我们只有这一个跟成汉时代应该说是相关的一个东西,所以研究起来比较难,他的造型大家一看肯定都会觉得非常独特,当然也似曾相识,其实就和三星堆人面相比较接近,就是大眼宽嘴,耳朵也竖起来,曾经有学者提出来,他是不是就是古蜀的那种人种,是不是那个时候的古蜀人就长成那个样子,有这些问题。这个问题你要现在有一个全解是不可能的。因为墓葬里面出了三种俑,一种是执蛇的,其实和它当时的信仰有关系,一个执蛇的巫师的形象,第二个是这些东西,而且他们戴的帽子和三星堆金沙时候的帽形都是差不多的。第三个是这种拿乐器的,执蛇和执巫的他们都是阔眼阔嘴方耳朵,招风耳非常的明显,戴的这种有仪式的帽子。吹乐器的是第三种,第三种俑也戴帽子,面部就和一般的人比较接近。汉代的俑该怎么长怎么长,看着很清秀,这个完全就是眉毛胡子都拢在一起,看着像个人就行了。最后一种是这种跪坐形式,手里也没有乐器,我们观察看来看去觉得他们是很苦的样子,应该是最底层的人。这种应该是和当时的信仰有一定关系。就属于可以从事祭神祭拜的一种特殊人群。有可能这样的面相和他长相没有特别关系,而和他佩戴的东西会有关系,有可能是面具式的体现。这个研究我觉得需要有更多的专业研究者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楼结束以后我们上三楼,我们成都历史的第三个高峰就出现在了我们隋唐五代宋这个部分。

渲然名都会是杜甫的一首诗,渲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我估计也是交通和信息的闭塞,他来的时候是没有想到这么是这么好的,他走着走着觉得突然眼前一亮,他觉得这个城市好美,所以最后他在这个地方住了那么久,写了那么多诗,这个是偶然中的必然。我们讲述的主要有这样几点,首先是成都城格局的变化,传说张仪建龟城,大城少城和它的市的分割,这个城市就形成了不规则的一个乌龟的造型,然后有两条江从它的西南侧流过去,郫江和检江形成了二江二市,这两条江还造就了什么,就是我们的蜀锦,因为当时郫江形成的这条锦江,其实是西岭雪山的雪水融化过来的这个水,这个井的颜色有非常好的固化作用,就是在这个江里面濯过的锦是最鲜亮的,所以说别的地方要想山寨我们的蜀锦有困难,因为他没有这条锦江。

这个城市格局到了唐代的时候,隋唐开始有了一定的变化,隋代的变化不大,当时是因为蜀王杨秀扩建了我们的子城,他就在城里挖了这个大坑,后来形成了唐宋时期最著名的景点武侯祠,关注成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首先是唐宋很多诗人都在那里写诗,是当时最好的人造景点,包括杜甫陆游很多诗人都为武侯祠留下了诗句。第二个为成都后里发展成一个园林城市的成都城一个非常的中心,隋代很短暂。到唐代的时候成都继续发展,这个时候出现了比较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二帝兴蜀, 唐玄宗和僖宗先后两次因为避祸战乱来到了成都,他们到成都给成都造成了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来了之后成都就被成为了陪都,最早称为南京的不是现在的南京,是成都,但这个名号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它只是住避成都,因为他在国都之南所以称为南京,南京这样一个名称提升了成都的城市地位,所以成都城市的经营中央政府也是给予了一些支持,到了后来尤其是西宗到蜀以后,西宗到蜀后来和我们的青羊宫都有一些关联,大家可以去查一些这种故事挺有意思的。比如天回镇和这两个皇帝的关系。高骈其后开展扩筑成都城,高骈筑罗城,这时候成都就从以前像乌龟一样的形状变得有点方方的,这个时候成都还是斜的,不是像我们北方城市一样正南北的,这个时候高骈他还什么,郫江和检江这个时候就不从城市的西南边走了,北边的府河,南边的锦江,把整个城市抱了起来,同时开金水河,穿城而过,这样整个成都城成了有水滋润的城市,水对城市的作用非常的好,前几年兴起来的旅游景点叫丽江,它都是很小很小的水构成的,这些水对整个城市的品质有很大的提升,成都城也是一样的,以前的水质真是非常好,两条河引入成都城以后,不仅仅是解决了饮水问题,同时打造了城市景观出来,包括和武侯祠连起来这些河道式的景观都出现了成都城里,所以成都城逐渐成了一个什么,我们现在说的水景园林一般的城市,大家如果去翻《成都通史》也可以看到,专家们也是这样解读的。从唐代到宋代,成都一步一步成为了当时最美丽的城市,由于成都的地理条件的独特性,在五代十国这样的时期前后蜀先后在这立国,这两个政权都是相对两说非常安定的政权,这个时期成都的文化发展是非常顺畅的,然后前后蜀以后就是到了宋代,宋代的成都,后蜀灭亡,几乎是和平递进到了北宋政权,北宋最开始的前30年左右,它对四川地区统治非常严苛的,几乎是把后蜀的国库劫掠一空,而且派的官吏对这里的统治也是非常严厉的。

到了北宋统治30年左右的时候,政府他放宽了对我们四川地区的统治,派来的官员更温和一些,成都没有经过战乱,虽然经过苛政,成都逐渐成为了一个非常发达的商业城市,这个城市它的影响力,应该说现在有的史学家评价,应该是当时世界级的一个城市。大家知道在欧洲的那些城市,根本是比不上国内的城市,成都除了当时的开封或者是后来的杭州以外,成都城市的发展是首屈一指的,我们在展览中间穿插了街道,最开始我们想穿插六条街道,我们希望大家感受到当时成都城的那种感觉,后来一个是因为文物保护的原因,考虑到这一千多年的街道可能踏不到多久它就没了,所以我们十二乐士前面设置了观众可以体验的街道区域。这些街道大家不要小看,当时能做这种砖砌城市并不多,杭州是其中之一,城市也是其中之一,这样的建构是一种高品质生活化的体验,为什么呢?现在都比较崇尚宋人的美学和生活,很多的人都在推崇,四般闲事就是品茶、焚香、挂画、插花这样的生活,可能大家日常生活也喜欢这些,这的确是让人愉悦的一些小的生活方式,这种小生活方式能够极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除了这个四般闲事以外,宋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清洁,我觉得清洁为尚第一个是使用的器物上面,瓷器非常大,高品质的瓷器非常多,除了我们本地的,邛窑的琉璃厂的,这样一些瓷器以外,外地的高端瓷器,比如浙江龙泉窑的,景德镇的青苔瓷,大量都出现在的我们成都平原,使用这些瓷器以及这些金银器,除了品质以外,它也是一种非常好清洁的东西,清洁就是一种品相,在生活当中我们这种砖砌街道也是,砖砌的最大的好处就是下雨天不用遭受泥泞之苦,不用衣服上满是泥浆。

最后就是打破非常迤逦的城市的发展史的是一场战争,就是宋蒙战争,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影响非常大,对成都而言也是更大。当时松蒙战争爆发以后,我们成都四川地区的历史几乎是被一刀截断,整个元代时期成都都没有恢复,在这个时期一直到明代以后,成都才逐步的恢复了过来。

虽然成都平原整个四川地区遭受战争的重创,我们说的在宋蒙战争中,我们整个防御,这些史事我们都用图板的形式展现在了展厅中间。

对于这个部分我想讲述一下三个时期。较之先贤,隋唐五代宋元这几个时期,除了隋元这两个短命王朝以外,太五代宋这几个大时期都集中在了第三部分,而且这个也是我们说成都的古典时代的最后一次高峰,怎么展现它呢?一个是我最开始提到的我们用一种通透式的空间,我在唐代可以看到宋代成都是什么样子,我们每一个时期我们给了它一个主题,唐代的部分它就是…这样一个板块。而且这个为什么用了这样一个船的造型的场景复原呢?就是因为有一句著名的诗,蜀船红锦重,当时唐代的时蜀锦依然是非常受欢迎的锦中珍品,运到扬州的时候,诗人看到的是从蜀地过来的穿吃水很深,里面运的都是这些世人争相购买的蜀锦,蜀船红锦重。包括当时成都我们佛事发展,成都与佛教做了一个短篇作为渲染,在整个空间里面。

第二个可以说是我们五代时期,成都文化高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其实隋唐五代宋元时期,我们文物最拿得出手的就是五代,它又集中在五代的出的这些彩绘陶俑上,这些陶俑给我们营造的氛围非常好,我们想给观众展现的也是五代的时候成都的气质,当时成都的戏剧、诗词,包括它的一些游乐之风,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宋王是一个开国功臣,这批舞俑它是一个家养乐队,这个是王建的墓葬里面出的二十四伎乐俑,我们称为宫廷乐队,从当时的皇帝到大臣,他们都有这样不同的乐队,这样的一个体系,为他们的生活增添这样的艺术氛围,说明当时在我们蜀地音乐和戏曲之风之流行。

有的研究者就认为,我们成都应该是,当时是怎么提的呢?好像是蜀戏冠天下,也有提出反对的,但是五代的时候戏曲的发展在成都是非常令人瞩目的。大家可以看这个皇权的写真集,然后还有十八罗汉,我们现在留下来第一幅春联,都能把当时成都平原的这些文化折射出来。

最后就是我们宋代,刚才我已经说过了,街道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我们把它放在了特别能渲染的氛围,就是我们这个模型,这个模型是根据我们的考古发现来做的,这两条街道在考古发现都是有的,这个是南北向一条主街道,这条横着的街道就是做这个微缩模型旁边的,我们不是有一个套箱呢,就那条街道,它的宽度比例都是按那个比例缩小放进去的,包括房屋结构,这些塔我们都是查了很多图象和文字资料,最后确定了这样一个蚕事,我们知道宋代成都的最重要之一是12月4,每个月都有一次大集会,就像赶大庙会一样,到三月份的时候,蚕事的时候,我们把它体现在了里面,整个城市的风光,比如说这个塔,在开篇的时候不是有一个蜀川胜概图,这个形式就是从那个蜀川胜概图里面出来。在整个微缩模型的这个地方还原的恩是当时的大慈寺,我也不知道我们的讲解员在带观众参观的时候有没有讲过这些内容,但实际就是我们所有的展项,它不是凭空,比如像这个二维半的场景设计,我们都是为了让观众最接近史实的去看成都城的景象,为了这个场景复原,当时我们做了功课,如果把它搜集起来不会少于这么厚一摞。

这个部分大家可以看的很多,比如刚才说的四般闲事。比如说在一个平面套箱的旁边也有展示,比如花瓶、饮茶器、香器这些的展示,大家看这些文物都会感受到当时的人的生活的品质和调性。这中间有一个,在这里跟大家闲聊一下,今天说的有一些东西都不是有定论性的,这件银盘它是出现在我们的宴乐壁柜里面,是为了展示宋代人他们的生活品质,刚才我说的清洁为尚这是一个。第二个轻奢,我觉得可以这样定义他,因为当时的人对金银器的喜好,宋代人还是很厉害的,有的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比如陆游他曾经说过,他从三峡进来的时候,就在重庆那地方有背着酒卖的妇人,脑袋人插了六根金钗,当时的人对金银器的崇拜,应该是《武林旧事》还是哪一本书里曾经记载过,也是对金器极度的喜爱,穷到被子都没有,都是旧的,他脑袋上一定要插跟金钗子,就是对金器的无上的喜好。宋代当时已经很开放了,到了晚上大家除去喝水,高档的酒楼一点会有金银器的餐具,这个就是需求导致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人们觉得我到了这个地方要玩格要玩高档的我一定要用金银器。

在金银器之外,我们还发现了这个东西,这个盘是出在我们桂溪乡,以前叫桂溪公社,一个宋代教堂里面,这个盘从目前而言全国也是非常独特的一个盘,这个四方凹角的一个银盘,凹角的盘在宋代并不少见,但四方凹角的银盘应该说是不多见。像叶子一样,像荷花一样,不同形状的,也有这种圆盘的,至少我们四川地区我们知道的只有我们现在这一个。当时出的是好几件,本来为了展示的需要我想展示多一点的金银器,让大家了解当时的人对金银器的喜好到了什么成为,本来想修复这件银器。大家看到这个样子是因为拍的是一个红外照片,就是在修复之前我们的文保人员就先给它拍了一张照片,先拍一张裸照,再拍一张透视照,这个就地方就出现这么多字,从这里到这里都有,我们用肉眼看不出来,当时拿到那个东西的时候我们翻来覆去的看了都看不出来,最后就出现了这样一个东西,上面写的是什么呢?其实这个是一本书,最后这件文物因为这个原因没有上展,一个是怕保护不好上面的墨迹。第二个,这个样子展示给观众的确也不太好看,我们是在展厅里给了一个展示,在我们的展板上面,应该是宋代通道的右手边一个展墙上面,简单的写,但没写这些。这个首先一个,我觉得它给研究宋版书籍进行研究的人提供了一个最直观的东西,这个较场他是南宋窖藏,虽然是唐代的一本书,但是这个书应该是宋代的书,因为当时那个蜀刻,我们说的蜀版本的书在全国都是很有名的,刚才看到的这个银盘为什么有这样的呢?我们的推测是,因为窖藏是在一种极端情况下出现的,我们说的文化遗存,突发事件然后把最好的东西包起来藏起来,我过几天回来再取出来,结果回不来了就留在了现在。我们认为它就是宋蒙战争导致的,宋蒙我们蜀地的人几乎是被杀光了,《史记》里面记载,十之不存一二,十成最后剩下了一两成人,八九人的人都死掉了,这些人埋下来的宝贝很多,可能明代清代也有被挖掉的,有一些被留到了现在,其中就包括这个桂溪乡的这个,他当时藏银器的时候就用了书籍来包它,这种现象我们在别的窖藏里有发现过,其中包括我做过的一个金鱼村窖藏,金鱼村窖藏也是一个匆匆掩埋的窖藏,总共出了一千多件瓷器,都是景德镇和龙泉窖要的进精品,应该说是目前全国范围么见到最好的龙泉窑的精品。我们现在全国范围内见到的最好的龙泉窑和景德镇的东西都在金鱼村那边,我们知道窑口在那边,但是你在窑口那边捡的都是废品,要看真的东西要看卖出来的,卖不出来的都是废品次品,那么金鱼村窖藏的也是有出青铜器,它的青铜器上面也存有这样的默书,还可以看到浅浅的的纸在上面,我们判断这个银盘当时被纸包裹过,这件东西是我们留在展厅的一个小心思,给研究者放在那儿,我希望有更多的材料能够把蜀刻或者是关于战争这些话题能够引开来。

最后一个部分,丹楼生晚辉,这个是杨慎的,我们蜀中明代唯一的一个状元,这个部分我们的展厅,明代的大半壁江山都给了蜀王府,以及它的从附人员,这个时候重要一点当然一个是蜀都王,我们知道蜀王在明代分封的王里面应该是比较好的一届,他是朱元璋的11子,谥号是献王,他是贡献很大对我们蜀地的建设文化,他是7岁就受封,也很得朱元璋喜好,当时是专门派了太监到我们成都给他修建了蜀王府,和当时中央政权的王宫形质是差不多的,规格要降一级。第二个,朱元璋是叫朱聪蜀秀才,这个人饱读诗书讲道理,他到了这边以后,我们说经过宋蒙战争以后的四川的急需一种振兴和恢复,那么他的确是起到了这个作用,明代的成都四川地区是逐渐恢复了生机,蜀王府的建设就打破了我们成都一直以来北偏东30度的格局,他在城中心建立了标标准准的正南北方向的这样一个王府,到清代的时候是作为贡院,到民国的时候一度是四川师范大学的校园,现在是天府广场。我们是在相当于它的太庙的位置,成都博物馆。大家可以到模型上看看,这个就是城市格局的变化,在明代的时候。

第二个是,大家知道,湖广填四川,我们说张献忠,湖广填四川对我们四川的影响,明代的发展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就被这场战争又给打破了一次,这次的确是,我们都知道张献忠屠蜀这一说,至于是不是他屠蜀我们另当别论,但是在那场战争中我们失去的民众的确是非常多,当时政府从湖广两地大量的调集人口到四川地区,让他尽快恢复生产,这就带来了大量的外来文化,这个也是我们到了清代的时候,四川内地文化发生了非常大的转折,这个转折又是在融合中的转折,所以说我们这个地方现在,一个是语言、生活习性、民风民俗,都有非常大的综合性。我们最大的这种后续的这样一个反应,大家可以到四楼去看我们的花重锦官城的民俗篇,比如我们川菜怎么来的,川剧怎么来的,这个都和湖广填四川都有很大的关系。

最后就是我们给大家带来一个结尾,就是这样,用了一个创新式的地图来展示,这个地图是光绪年间的一个史册图,是最接近当时城市原貌的,我们清代成都是山城相叠的特点,大城,皇城,皇城叫明代的时候不叫皇城,叫蜀王府,到清代的时候才叫皇城以及满城,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宽窄巷子,是北方胡同移植到我们成都的城内,简单的说就是这样。

整个花重锦官城的陈列我们是希望勾勒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城市文明进程的大线索,其中也有小细节,小细节的探索有的依赖大家去理解它,去找寻它,有的我希望是通过我们这种策展人的讲述,让大家更明澈,在大家在参观过程中希望建立一个城市比较必不可少的历史序列感,至少我知道这个城是怎么来的,它的大的结点,它曾经有的辉煌是哪一些,最后我们是特别希望,能够到我们馆的人都能从一座馆看一座城,在成都博物馆里面体会成都城市这几千年绵延不绝的发展气息。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黄博士的精彩讲解,现在给大家开放几分钟的提问时间,看大家有没有问题。

提问:一件文物可以只看A吗不给看B面比较好奇,我家是南京的,我们那里的博物馆有一件物品就放得很远,确实是只可以看正面,不可以看反面,是因为它是如果你知道它的重量可以知道它的图案可以去仿制它了,我想知道这种做法合不合适?

黄晓枫:我刚才不是说质疑观众希望看文物的各个面,很多器物不是说各个面一定要全部展示出来,有的面不是一定需要去看的,比如说我刚才介绍的那件东西,它就是一个平板式的东西,两面是相同的,我没想到今天给你看A面,明天给你看B面,有的文物是有多面的,有的时候看它的价值,比如说一般我们会把画面效果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如果这件东西它能够允许我四面看的话,我们一般会给它一个独立柜,观众都可以看,一般而言不能因为说因为避讳,认为观众会去仿制它,或者是怎样,我们就可以隐瞒一些东西,比如我有一件瓷器,我还专门在下面放了一个镜子,让大家看到那个底子是什么样子,那个光是什么样子的,作为我们而言,我们希望把各个面都展示给观众,有的东西的确是我们没想到,观众一定要去较真,觉得那个东西我非得看不可的,但是这点而言,我是觉得博物馆的展示,它不可能每一件东西都给你看全立体的,这个是希望观众也能理解的。还有一个,现在我们有很多方式是可以弥补这个,比如逐渐会实施的数字博物馆,你们以后登录我们的那个,你可以把720度都可以,不管你怎么看都可以,各个面都会呈现在你的面前。

提问:您作为一个策展人,怎么把学术争议呈现给观众,这方面你是怎么考虑的?

黄晓枫:首先一个原则,我们会用比较权威的一个观点,大家学术界都比较认同的一个观点。第二个、如果它的确是半斤八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宁愿把两种争论都摆给观众,有学者认为是这样,有学者认为那样,在没有那个定论的时候,我不会一定要其求一个定论,因为我觉得博物馆也是一个很客观的,虽然某种程度上它也是主观的,我想把我体现到的很多东西,用我的方式我的语言我能够组织的展览语言呈现给观众,但是基本上我们遵循的一个是客观性,一个是科学性,还有一个公平性,都会尽量在这种学术争议之中体现出来。包括我们之前还有观众也曾经提到,成都是怎么得名的,你给我一个答案,甚至是通过行政命令给我们,让我们找出这个,最后我们给的结论还是,我们还是不知道,因为我们就是不知道,成都究竟怎么得名的,当然有一些线索,但是那些线索它最后我们追不到我要回答的那个点上面,现有的史料、文物它不支撑的情况下,我宁可说我不知道。

提问:说到成都的得名,照你这个说法,现在广泛流传的说法是三年成都这个。

黄晓枫:“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因为那个记载已经是比较晚的了,而且那个记载不在我们这边,是在说中原。

提问:我在看很多史书的时候,我就感觉这个应该不是在说真正的成都的得名,那就说今天我从你们这儿就得到确定的。

黄晓枫:因为我们知道,成都这两个如果出现在文献里面,它是比较确定的一个点,但是它那个究竟和我们成都有没有关系,我们找不到任何联系,所以说我只能说现在我们找不到任何联系,至于以后,比如说万一又有什么线索证明他们是有关系的呢?成都矛只能说明在战国的时候已经有成都这两个字,而且就在我们四川地区就是我们成都平原,一个是雅安,雅安不在成都平原的中心地区,还有一个是蒲江,蒲江也算是我们成都平原中心的西沿,但是至少成都这两个字它出现在我们这个地域里面,但是还是没有任何佐证,三重论证法需要材料是环环相扣的,现在这些环节不完整,所以我们就只能期待更多的材料。

主持人:感谢大家今天抽空过来听我们的讲座,这是我们成都博物馆策展人系列讲座的首场讲座,以后还会陆续的推出策展人讲座,先给大家预告一下,下一期是关于我们最新开的青铜文明特展的讲座,大家可以关注我们的订阅号来进行讲座的预约,今天谢谢大家,最后再次以掌声感谢黄晓枫博士的精彩演讲!

 

 

扫码立即预约

关注我们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