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学术讲座 / 讲座实录

2018-08-18

蜀道·主要线路、早期发展与历史地位目的

2.jpg

实录内容:

主持人:各位观众,早上好!非常欢迎大家又来到了成博讲座现场。青铜文明特展开展以来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我们给大家呈现了商周到战国时期的精美青铜器,同时展览中还描述了连接三地的文化通道,蜀道。说起蜀道,很多人自然而然的都会联想的李白的蜀道难。一开头非常大的气势这样讲述了蜀道。历史悠久的蜀道是否真如诗仙所感叹得那样,蜀道如何形成,其历史意义何在,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彭邦本教授,是我国先秦史研究的专家,在历史领域研究的成果丰硕,著述颇丰,同时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大禹完全研究专委会副秘书长,曾任哈佛燕京访问学者,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下面有请彭邦本教授为我们带来青铜文明特展的首场专家讲座——蜀道。

彭邦本: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我们在场的朋友交流,这十几年研究蜀道的心得体会,我是从先秦史和巴蜀文化研究中自然的接触到蜀道,对蜀道有关历史做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研究调查,参加过全国政协和川陕政协组织的多次考察。下面我就蜀道的主要线路、早期发展和历史地位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其中也包括我的心得体会。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我的讲述当中有什么问题,特别是讲错了的地方,你们不赞成的,请你们都不要客气,随时举一下手,我们立刻进行互动。希望通过互动,来完善我自己的研究工作。我们这个专题也是为了配合青铜文明特展,但是又不是重复,所以更多是从背景上做一些介绍,更多是蜀道早期阶段,蜀道早期非常辉煌,是中国青铜文明当中最有特色的,我们到各地,到海外,首先想去的就是博物馆,每一个文明都有它的长处,比如中国国民Chinese,就是青铜的意思,有很多明清时期的瓷器都价值连城,如果你到海外博物馆去看一看,比如希腊的陶瓷,你就会发现其实和我们的器物各有千秋。但是青铜器一定是中国的最好,青铜文明一定是中国最辉煌。所以大家不要错过这个特展,非常有特色。

什么是蜀道呢?就是特展名称当中所说的秦属古道,从历史文化原真性来,也还叫蜀道。为什么叫蜀道呢?简单的讲,就是通往蜀地之道,换句话说蜀道这个名称不是四川人自称,是他称。先秦秦汉时期,经济重镇是关中地区,当时那个地方的人要到蜀中来,他们所走的路线就叫蜀道,通往蜀地之道,是这个意思。当然时间长了,慢慢的他称和自称就不分了。事隔数千年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对它做一些解释。我们今天称之为秦属古道,方便大家搞清楚它的走向。有三个地区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是关中,第二是汉中,第二是蜀中,这其中四川盆地最重要的就是成都平原。这三中,观众、汉中、蜀中,这三个地方都出土了极其灿烂的青铜文明,今天我们特展当中,把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部分集中起来了。在座朋友好多都看过,我还没有看过,我是纸上谈兵。讲完以后还要抽个时间好好看一看。这个蜀道其实不是指某一条道路,它实际上是指联系蜀中和关中,中间经过汉中这样一个枢纽,这样一个道路网络系统的简称,是一个多线的网络系统,其方向是南北向。也就是说实际上是由好多条线路组成。今天可以简单的讲,这个蜀道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秦巴山地,当然也包括龙门山,看成是一个巨人的话,蜀道就是巨人身上的扁担,把南北丝绸之路贯通起来。不仅如此,还贯通了今天我们所说的整个“一带一路”,什么叫“一带一路”,一带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当然就指南北丝路,这个南北丝路通过蜀道贯通了。在我们今天的道路交通系统整体格局当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道,人类的交通发展这样一个基础性规律,就是我们祖先走过的道路,我们今天仍然在走,我们现代化的交通体系实际上就是构筑在传统的基础上,当然有调整有发展。但是基本规律、基本走向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在座朋友今天如果自驾游,沿着蜀道走,沿途走的都是现代化的柏油路,高速公路,但是我想告诉大家,就在你不经意经过的一些地方,如果挖下去,就会挖到我们老祖宗走的路。特别是在嘉陵江沿线,进入川北以后,沿着嘉陵江,就是蜀道主线金牛道展开的地方。今天的宝成铁路,川陕铁路,都是在祖先的道路上展开的。蜀道大致情况就说到这里。

蜀道这样一个大致情况,由于它是一个网络,这个网络由干线、支线,又支线又分成不同的登级,像人体的毛细血管网和主静脉网一样,时间有限,我们也只能讲一讲其中主要线路,主要线路大体上就是这个图。严格意义上讲不算非常精准,但基本上把主要线路勾画出来了。整个网络当中有一条红线贯穿始终,恩这是我们人为的主线,最主要线路。从汉中以南,就叫金牛道。沿着龙门山,从西南往东北方向延伸,沿途主要的经过城市有广汉,当然也有新都,再有就是德阳、绵阳、广元,过了广元就进入汉中,从汉中沿着褒斜道进入西安。实际上还有一道和褒斜道一样的就是固道。我们知道古代的交通线常常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发生了地震、泥石流、一场暴雨,都可能导致改道,都可能导致道路不通。但是人类的交通必须要维持,因此只能调整到另外一条线路上。如果人为原因,这就更多了,比如这个地方发生了农民起义,发生了其他的天灾人祸,人为的原因不通了,就可能转移到另外的线路。这是经常可能发生的情况,但是从汉中以南,最主要的线路基本上就固定在金牛道。这是金牛道褒斜道的情况。西边这条道叫歧山道,诸葛亮几次出歧山北伐到中原,就是走的这条道,这条道军事色彩比较浓。再有最西边的阴平道,三国历史终结,是从曹魏统一司马寺开始的,其中最关键的一支就是邓艾带领,绕过了阴平关。蜀汉的大将可以说智勇双全,固守在剑门关,没有办法过来,但是邓艾出奇兵从阴平道绕过来,到了今天平谷县,一下就插到剑门关的背后,一下就打乱了蜀汉的整个防御体系,再往下长驱直入。三国历史就在这个地方开始终结了。阴平道是非常险要的,一般行人是不走的,主要是一条军事通道。尤其是摩天岭,摩天岭西北方向比较平缓,往南就是悬崖峭壁,基本上没有路,只有当地农民能够依稀辨别行走。当然今天已经大大改变,已经搞了一个九倒拐式的通道供行人行走。再往东边就是党骆道、子午道。同样的汉中以南的主要线路,除了刚才所说的金牛道以外,还有著名的米仓道,为什么叫米仓道呢,就是要翻阅米仓山,刘备都在这里屯粮,所以叫米仓,米仓山名的由来就是这样得来的。米仓山是大巴山的一部分,穿越米仓山就可以从蜀中经过巴中,特别是经过南江县和通江县,主要是沿着这两个县的几条河谷,比如南江河,过去是叫灾难的难,这个路很难走啊,虽然很难走,经过南江,通过光雾山,在座好多朋友都去过光雾山,自然风光非常美。除了自然风光以外,后面蕴含着极其厚重的历史文化,经过光雾山,翻越光雾山,也就是翻越米仓山,就到了汉中。再往西边走,当然旺苍那边还有线路。时间关系就不展开了,那边有木门道等等。沿着汉中这条线往东走就是通江县,有两条河,一个是大通江,一个小通江,都是发源于米仓山由北往南流的河谷,翻越米仓山就到了汉中。顺便说一句,我们不断提到河谷,这主要是因为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人类交通线一般是沿着河流走向来开辟和延伸的。为什么是这样一个情况呢?原因就在于水流的规律和人行走的规律在基础层面上是一致的。也就是水往低处流,人也是自然的往这些地方走。中国西部的山脉,有这样一些特点,靠近我们蜀道的有这样一些特点,蜀道西边这部分是横断山脉,山脉和山谷走向都是南北向,这在整个中国或东亚大陆都是很少见的,但是这个交通网络的东边,又是两道东西走向的大山脉,这就是大巴山和秦岭,所以这样一个地理格局就决定了我们祖先所开辟的南北交通的路线,注定是要穿越很多河谷,比如刚才所讲到的步道和金牛道,其实他们就是靠嘉陵江河谷联系起来。在整个四川盆地往北走的交通,由于受到崇山峻岭的阻隔,一个最方便的通道就是嘉陵江河谷。因为古代的交通线一定要沿着河谷,它才能够比较方便。因为千百万年,甚至上亿年水流的冲击切割,就把川北方向切割出一个巨大的豁口,也是唯一的河口,就是嘉陵江所冲刷出来的。沿着这个固道,固就是古,意思就是这条路开辟最早,为什么开辟最早?因为它便于人们行走,因为河流为我们开辟了这样的东道。往东就是长江三角,往南就是今天新津天日山那个地方。河流经过这些地方,也就给人类开辟了行走通道。在工业化时代到来以前,人类交通最价廉高效,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交通运输方式就是水运,所以交通沿着河流展开还有这样一个深层次的含义在里面。这个米仓道沿着这个河谷,再道东边就是著名的荔枝道。过去认为这个荔枝道应该是从岭南过来的,后来认为不对,因为荔枝味非常鲜美,但是保鲜时间很短,从岭南过来再怎么跑,在工业化之前的时代,三天是不可能到长安的。因为白居易的荔枝图说就讲了保鲜时间不超过三天。后来研究发现,这个荔枝就是从四川过去的,具体是哪里呢?全世界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是从涪陵,就是今天的重庆,97年以前都是四川。应该是从那个方向过去。那个时候的东亚大陆气温高一点,整个岷江流域一直到长江,都盛产荔枝。包括我的家乡乐山,据方志记载,那个时候也是盛产荔枝,非常有名的就是泸州和涪陵那边,如果要到达关中地区,怎么办?当然就要就近,所以他们就沿着古代的曲江,又叫巴河,往上走,穿过郑平,就翻过了大巴山,就到了子午道,子午线就是南北向的经线,这条路叫子午道,就是一条正南正北的,是最便捷的一条线,但是实际上路也不好走。当时快马加鞭的方式,就把荔枝送过去了。同时也采取了保险措施。据说是用竹筒,两边竹叶塞上,就能多保存一点时间。杨贵妃就吃到了新鲜的荔枝,成为一段时期的美谈。这个传说就生动反映了川北东边的蜀道线路。

当然这个蜀道线路还有,比如说我们到九寨沟去的这条线,这条线叫西山道,为什么叫西山道呢?因为它位于成都平原的西边,主要是指龙门山,也兼指岷山。这条道也叫河南道,这个为什么叫河南道呢?这个河南和河南省的河南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位于黄河之南。为什么在四川境内有河南的称呼呢?因为在中国二三十个省级行政区划当中,四川是唯一一个黄河和长江都流经的省份,唯一的。所以沿着往九寨沟这个方向走的道路线一直往前走,就可以走到万里黄河第一湾,据说前些年我们有的房地产商想到这个地方搞开发,但是很多学者不赞同,因为一开发,那个地方的生态,美景就会被彻底破坏。所以它叫河南道。这条道也叫灌松道,灌县地名是有了,松是指松潘,这条路是非常重要的交通线。也就是因为蜀道南北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我们知道是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正式开通,这条线也是有东西向的交通线,和我们南方丝绸之路不一样,南方丝绸之路是南北向。北方丝绸之路非常有名,但是真正畅通的时候也不多,沿途经过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历朝的中央政权对西域地区的治理,其治理程度也是有差距。所以当统一受到挑战的时候,常常就是线路不通的时候。尤其是汉以后,东亚大陆的中国比较长时间出现分裂的格局,北方黄河流域就被少数民族占据了,华夏族退守南方。那个时候人们已经久已习惯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往,这个交往不能随便中断,怎么办?就从南京出发,从今天的南京出发,沿着长江经济带,沿着长江黄金水道往上走,就到了我们四川,具体说就到了成都。在当时人们心目中,长江上游的正流,主干流不是金沙江,是岷江,所以他们认为这是长江的干道一直上来,就到了他们认为大江之巅的中心城市成都。古人有这样的认识其实是很自然的,为什么呢?因为在徐霞客到西南地区实际考察以后,古书上但凡指提到一个江,就是大江的时候,很多时候就是指长江。这个长江在上游就是岷江。我举一个简单例子就说明这个问题,大禹治水在长江上游地区,具体地带是这样的,岷山导江,岷山开始疏导的大江,引水河道叫沱江。什么叫沱江?长江分流出来,后来又流回长江的江河,都叫沱江。今天的沱江和古代的沱江都符合这样的规律,我们知道都江堰修筑以后,两条河的水都大量流进了沱江,在蒲江那个地方又重新回到岷江。所以沱江也是成都平原母亲河之一。岷山导江,岷山上流下来的大江,大禹对它进行疏导,这个江就是岷江,没问题。所以在古人心目当中,岷江就是长江的干流。所以从南京出发,沿着长江,经过长江下游中游到上游,再到成都,从成都再出发,沿着岷江中上游一直走到今天的九寨沟那个地方。这条道有个特点,绕开了河西走廊那个地方。西域占据了北方丝绸之路,就不通了,从这条道过去就通了。所以这条西山道其实在很长时期都扮演了北方丝绸之路的一条主线。这是我们平时不太容易了解到的情况。这个情况后来情况发生改变,就是唐朝时期吐蕃强大以后把这条道吞并了,就断了。但是吐蕃也不是一直强盛,后来又收复了,又通了。由于东边交通发达起来了,这条路的重要性就逐渐下降。时间长了人们关注不多了,但是实际上是一直存在的,是一条历史非常悠久,文化积淀极其厚重的交通线,而且是非常美的一条路。我们成都人喜欢出去旅游,一定不要忘了这条路,这条路很美,也很有文化地位。这条路的起源也非常早,一直可以早到传说中的炎黄帝那个时期,皇帝居于轩辕之丘,取西岭氏之女。轩辕在什么地方?就在黄土高原上,大体就在陕甘交界那一带,那一带离宝鸡很近,离我们四川也很近。宝成线的空间直线距离不是很长的,所以轩辕之丘,大概就在陕甘交界的黄土高原那一带。西岭在哪里呢?大概就在茂县那一带。从茂县到轩辕之丘,真的不远。我们这一代人当过知青的都有体会,那个时候肩上背三五十斤东西一天走百把里路不会有太大问题。所以古人走这样的交通线,不是今天想象的困难。今天叫我空手走二三十里地都很难受,同样一个人,几十年前走二三十里路很轻松,是因为我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化本身也是一种双刃剑,我们一定要把这把双刃剑用好,用得对我们真正有利。

黄帝就跟他的妻子西岭氏,就在茂县那一带,生了两个儿子,降居江水、若水,若水就是今天的雅砻江,川北高原河流都是南北走向,往南流到哪里?一直到攀枝花境内就汇入金沙江。所以昌依降居若水,实际上就指黄帝的两个支系,我们习惯上讲往北走就叫北上,所以从西北方向相对高原地区来到比较低的地方,就叫降居。这个传说现在已经得到考古学的印证,成都和阿坝州的考古学者在岷江上游地区近年来开展考古调查和发掘,已经发现了四五千年前的遗址,那个营盘山过去是驻军的地方,是一片很大的台地,在这个台地上发掘出了一个十万平方米的大型遗址,这个遗址很清楚的看出来,出土的资料既有本土的,也有来自西北高原的文化因素,这些遗址当中经过梳理发现,有来自马家窑的彩陶,也有来自河南苗棣狗的仰韶时期的彩陶。考古学家研究和发掘工作做得很深入,根据出土的资料,大家能够比较准确的判定这个出自哪一个文化,一般不会错。因为都已经约定俗成了。这个彩陶很明显是黄河流域来的,尤其是刚才说的有一个文化,仰韶文化后期,距今五千年左右,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和黄帝有关的,我们要追中黄帝部落历史,首先要关注河南苗棣沟的仰韶文化出土的彩陶,就印证了黄帝二子降居江水、若水的传说,到我们四川,古代交通很早就发展了,刚才讲的很有特点的出土材料,自己是不会跑路,一定是通过人的迁徙,人的旅行带过来的。至少是他们把这样一种制造工艺、审美习惯、宗教信仰带过来以后在这里生存。如果是这样的话,一定是一种深度的交流。既然如此,交通很早就发展了。所以在九环线上,我们也可以边欣赏沿途优美的自然风光,也一边抒发思古之忧情。我们天生都有一种终极关怀,就是关注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这个就说到这里。

沿途路线刚才已经讲到金牛道,之所以叫金牛,蜀王本纪有记载,传说用石头雕了多牛,把黄金放在石牛屁股后面,告诉蜀王,石牛大便就是黄金,蜀王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这些石头拖回成都,拖牛成道,由于牛拉的粪便是黄金,又叫金牛道。秦国大军沿着石牛道就打过来了。这个传说,好像我们四川人觉得有一点不太好接受,但是这实际上反映了蜀道金牛道早期形成的历史过程。刚才说这条路是主线,时间关系不展开了,今天如果要到广元去,走的这条线就是蜀道的金牛道,再往北走就到汉中。米仓道和荔枝道讲过了,阴平道也说了。阴平道有一条支线叫景谷道,从文县开始,沿着白水江,到达达州。景谷道连通了金牛道、西山道、阴平道等等。翠云廊很多朋友都去过,其实就是金牛道的一部分,大体上分三条线,其自然景观非常的优美。为了便于没有去过的朋友,把后面的资料展现一部分,翠云廊两边的树林都在几百年到两千年左右,当地有一个说法,这些树都叫张飞柏,说是张飞种的。有些树比张飞还老。他们对于交通干线的维护是非常忠实的,一个统一的帝国,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国,如果没有发达的交通体系作为支撑,统一是无从保证的。因为只有畅通的交通,在交通干线上有畅通的人的流动、物的流动、信息的流动,才可能使一个广阔地域统一起来。所以历朝历代只要在正常的时候,他们都是非常重视交通路线建设和维护的。比方说这些张飞柏,每死掉一颗,马上就要种。地方官政绩考察的内容之一就是这条道路的维护,就是树的补种。地方官离任的时候,对他进行考评,这条道路也是非常重要的考察内容。也就是要向下一任办移交,包括树的棵树,具体状况,有的树死掉了,就重新种,因此树是不一样的。好多朋友已经去过,作为一种自然、人文、生态融为一体的交通景观,非常美。我们比较熟悉的是梓潼到绵阳到广元那个部分,还有一部分不一定很熟悉,就是米仓道上,南江县出来往巴中走,还有很长一段也是这样的路,保留状况由于受到重视程度不同,可能稍微差一点,这个反映出来四川过去是非常重视这个道路交通的建设和维护的,这个也叫皇柏大道。我们看一看蜀道,主要是金牛道的情况,岩石上的一排孔,就是当年为了修筑栈道的时候把横向的枕木打进去开凿的,修筑方式非常艰难,非常不容易,为了使国家得到统一,为了便于国计民生,具体就是人员流动、商品物资流动,以及政令传达,下情上达,也就是信息流动,这些交通线的维护成本巨大,但是必须如此。用木修建的栈道,这种栈道成本很高的,因为木材本身开发采伐需要成本,更重要的是日晒雨淋当中,防御风化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维修是基本任务,所以古代有专门的栈道官,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来管理它,像这样的工程,只有国家才能负担得起,民间是很难持续维护。尽管如此,民间维护它的积极性还很高。因为这个交通的开辟对于民生的意义,普通人都是能够理解。后来我们看到很多地方我们去调查的时候,都有传说和记载,当地的人怎么样修路,沿途有很多碑刻都记载着这些信息。当时的有钱人,也算是他们的善举,在过去乡村治理,社会风气比较良好的时候,有钱人很多也愿意做这个事儿,所以这条交通线的历史,背后发生的故事,非常丰富。昭化古城的这条线,这是沿途的节点。这是汉中著名的汉台,传说刘邦就是在这里点兵点将,刘邦在汉中这一带吃了亏,来了以后迅速做准备,走的是固道,把褒斜道一把火全部烧掉,以示没有重来的野心。从这个地方跑回关中,迅速的就把关中拿下了。这是非常重要的古迹,一个庙宇,皇泽寺,这是剑阁古城,这是天门关。后来修起来的。最近有重修过,道路也改道了。当年邓艾入蜀的时候就绕过这个地方,成功把蜀中灭掉,如果不能绕过这个地方,打过来真的很难。这个是牛头山,也发生过重要战役。这个是太极山水,嘉陵江在这个地方婉转流动的全程就像阴阳,这个地方也被称之为山水太极,这个是昭化城,同济大学给他们规划以后重新打造的,但是道路机理没有变,建筑尽量按照明清时期的风格规划设计,总的来讲还是给人感觉太新了。这是昭化城往南的城门。这是昭化古城整治以前的古城墙,这是整治以后。这是阆中古城,这是武侯祠。除了木栈道以外,还有大量的石栈道,或者悬崖上开凿出来的,也叫石栈道,栈道并不意味着只有木材。这些工程极其艰巨,如果不是国家工程,民间自发力量是很难修筑起这样成规模的大型交通路线。这个是拦马墙,在崎岖的山道上,连牲畜都会很害怕,所以要修筑起一道挡马墙,挡住他的视线,让他安安稳稳的走过去。这个高庙铺,铺是明清时期国家的交通设施,是一个机构,还有驻军,维持道路治安,同时也起着维护道路不受自然破坏。包括修补道路,承担这样一些功能。这个是驿站,驿站的规格要高一点,在这里就有驿站的管理人员,包括住宿,有点像现在的宾馆,这种地方就起到一个交通的旅社,邮件,政令下达,下情上达文章的送达。这个建筑规格还是蛮高的,我们可以想像,当年整个建筑里头,应该说反映出来的一个国家一个政府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只有在这样一个条件下,才能够维持这种规模的交通设施。这个是米仓道的石栈道,这个是米仓道的跳人桥,山区沟壑当中的桥梁,不能像平原地区的桥一样,所以它的桥面就没有再铺石了,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山区的水易涨易落,有时候暴雨就来了,水位很高,水流很猛,桥面很容易冲毁,这样方式既便于引流,同时又可以保证过河的交通。这个地方就是古代的路线,树下垮掉以后所展示出来的地层,这是我们当时拍照的,说明这条路的确非常悠久。这是米仓山,也是光雾山,在这个山区,有个韩信河,韩信这个人才,刘邦差一点就擦肩而过,就在月下把他苦苦的追回来,就发生在这里,究竟是怎么回事,需要从学术角度做进一步梳理研究,但是反映的就是这一带的历史。这是西安的古城墙,这是成都的非遗。成都的漆器历史非常悠久,成都博物馆就可以发现一些漆器,非常精美。这是广元的女儿节,挂红灯。这是都江堰。

还有一条连云道,这个在哪里呢?这个叫做固道,这个线路没有把固道完整的展示出来,很多时候并不到汉中,绕开汉中沿嘉陵江河谷就直接进入了。汉中的地位很重要,有很多从事生意的人有需要到汉中这个地方来,会来买或者来卖,所以不能绕开汉中,还有很多由于政治军事经济原因,这里修筑了一条从陕县珙县这个地方修了一条干道,就叫连云干道,连云二字就表示非常的险。经过包县,往南走就到了汉中。这条路就叫做连云道。

再有就是歧山道。

我们讲一讲蜀道起源和早期发展情况。简单讲一下,学术性相对比较强,在学校的时候这部分讲得比较多一点。从刚才介绍当中就可以看到,蜀道的起源是非常早,汉代文献,史记和蜀王本纪当中都明确记载了蜀道早期的情况,比如史记里有战争时候的秦车,秦灭巴蜀以后,为了把蜀地建设成统一天下的王业之基和战略前哨,为什么说是王业之基呢?因为蜀地很富饶,自然条件很好,物产丰富,所以秦在统一天下的战略制定过程当中,曾经发生过一次剧烈的争论,就是秦桧王时候,因为当时商鞅变化已经经过了,秦国已经变得很强大,秦在自然地理地势中处于西部,关中地区,易守难攻。中国是三级阶梯,一级阶梯是西藏高原,第二阶梯是黄土高原,第三阶梯才是比较平的地方。商鞅变法以后积极策划怎么样拓展,这样统一天下,按照习惯性思路,当然就是东向,直接攻到三晋,具体说就是韩,有一个司马措的大将,提出一个思路,我们应该先把蜀拿下来,蜀很富饶,得其蜀,能富民善兵,富民就是使老百姓富裕起来,善兵就是使军队强大。得到了蜀地财富,使我们国家军事力量更强大。再利用黄金水道优势去统一全国,当时天下最强的,秦以外最强的国家,地广人众就是楚国,楚国把长江中下游地区基本上已经统一了,最强大的敌人就是楚国,为了建立起对楚人的军事优势,必须先把成都拿下。当时认为岷江就是长江的主流,从成都这个地方就把蜀地的物资财富和军事力量整合起来去攻打楚国。最后司马措的建议被秦桧王接受,就成为国家战略。的确如此,大概公元前280年左右,李冰修都江堰前一点,他们就开始发动了利用长江水道,拉动了对楚的进攻,而且取得了胜利。这个战略实施以后,秦一强,富后轻诸侯。在天平上。当时为了把蜀地打造成统一天下的基地,就开始大规模建设,其中重要一条就是交通建设,怎么建呢?秦策当中有两句话,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后面还有一句,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国家工程其规模就达到这样的程度。这是我们看到的蜀道系统早期所达到的很兴盛的状态。简单的说就是这样的情况,但是在这之前,其实蜀道很早就出现了,只是从科技和畅通程度来讲还没有达到秦灭巴蜀以后举全国之力来修建千里栈道的水平。实际上我们更早的文件中就可以看到,比如尚书·牧誓里面就讲,当时已经汉中地区整合进来了。所以我们这一次特展,有很多学者都认为这个是属于巴或者蜀,至少兵器含有巴蜀特征。一个文明的军事装备在相当程度上是破能代表它的性质。所以它和蜀的关系非常密切,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再从其他方面来看更是如此,比如面具。从时代来看,那边好像早一点,过去有的学者专门写过研究文章,就谈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铜章和木章的关系。周人的军队能够打前锋,而且战斗力很强,军队规模一定不小。因为商王朝是很强大的,我们沿线的宝山遗址,都反映了当时和属地的内在联系。

更早的就是史记讲到了皇帝二子降居江水若水,我想补充一点是什么呢?司马迁的记载不是司马迁第一次提出来的,司马迁基本上是照抄先秦时期的两本书,一本是大戴礼记,一本是世本。因为司马迁这个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对于前辈留下来的历史资料是很尊重的。所以我刚才讲的皇帝二子降居传说,不仅得到了考古材料的证据,在古人心目当中,这就是历史,这就是真实。还有更早的,帝王世纪中讲到了炎帝,炎帝的母亲就到了秦岭这个地方来游玩,秦岭以南的地方莫名其妙就怀上了炎帝这个伟大的儿子,这个就反映了炎帝部族和秦岭以南的先民他们之间文化和历史,反映了这样一个信息,当时秦岭南北已经存在交通。还有城固、洋县带有巴蜀风格的殷商时期青铜器。这个不奇怪,从洋县往北走,很快走到丹江口,沿着丹江河谷往上走,既可以到达关中,也可以到达殷商文明的腹地。很可能当时参加武王伐纣联军部队相当一部分就是来自于陕南地区,和巴蜀的联系非常密切,以前就是巴蜀的一部分,所以汉中地志专门讲到了陕南地区和巴蜀是同属的,因为我们知道秦岭是中国的自然地理分解线,划分了南北,冬天,翻过秦岭以后,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感官,秦岭以北一片箫瑟,秦岭以南还是青山绿水。所以才有湖南湖北、山东山西这些说法。我们过去按照古书,特别是按照尚书讲,整个华山以南都叫古洋州,按照这样一个传说记载,我们和陕南,都叫洋州,文化生活都是同样一个。我们研究古文化,一定要去两个地方,一个是遵义,遵义那个地方还有很多老四川,保留了地道的四川方言,很地道的,那个地方从什么时候才从四川划出去?雍正的时候,和云南昭通一道划出去,因为四川太大了,从行政管理科学的角度,那是不好,所以必须要划开。北边还有一个地方就是汉中。搞巴蜀方言的人一定要去汉中,那个地方还保留了不少,有的整村都是老四川人,老巴蜀人。那个地方什么时候从四川划出去呢?元朝。所以我们讲城固洋县那一带跟巴蜀渊源很深的,反映出内在深刻联系不是偶然的。

再来举个例,就是广元,广元有个地方叫中子铺,一看就是驿站所在地,具体说就在嘉陵江边上,前面说了,到了川北以后,金牛道主要是沿着嘉陵江河谷。所以这个中子铺,就建在这个边上。非常有意思的是就在这个地方,考古学家就发现了早期遗址,其中有一种出土材料很有特色,叫做陶三足器的柱状小实足。他们80年代在那个地方搞发掘,这个东西很有特点,出自陕西的前仰韶文化。比仰韶都还要早,距今六七千年左右,就在金牛道说,就在嘉陵江边上发现这些东西,刚才说了这些东西不会跑路,都是人的流动带来的文化现象。所以金牛道的起源其实是很早,起源和后来早期发展的盛况之间还有一个缘由关系,就是发展水平的差异。但是起源很早,这个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古人的行走习惯生产生活方式和我们今天是有很大差异,在今天看来,很难走的地方,过去实际上是通的。刚才主持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了不起的天才式的文学语言,它的确是文学语言,既有地理作为基础,又有天才式的夸张。栈道千里通于蜀汉,栈道千里无所不通,怎么解释?我们看古代的的语言一定要全面的解释,蜀道起源不能晚于五千年,但它的重要性可能会因地因时而已。刚才讲了,交通线特别是山区的交通线,可能因为自然和人文因素发生一些变化。但是从更长远的长时段来看,还是有规律性的。所以刚才讲了,金牛道是一条主线,褒斜道,还有固道。

下面简单谈一下蜀道的历史地位和意义。蜀道系统的开发建设创造了人类交通史上的奇迹,的确如此,你看那些栈道,修建在半山上的栈道,真的非常了不起,从工程技术,交通运输角度,都是非常了不起。关中地区和我们四川联系很早,西周早期,发现了很多甲骨文,甲骨文里头有相当记载和蜀相关,直接提到蜀,包括巴蜀、治蜀等等,说明和蜀地的互动很早,既有和平的,也有非和平的。一直没有过来,我想有一个原因就是技术上。北方自从商周以后,作战主战方式就是车战。但是蜀地一直没有车,战车要过来,必须要交通规格达到相同的水平。所以金牛成道的传说是有来头,实际上是反映战国时期成熟的交通线,包括车马可以过来,这个时候才形成。这样一些构成人类历史上奇观的交通设施,我们的先民是克服了天然障碍以后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创造出来的,所以它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第二,蜀道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交通干线之一。中国古代,最强盛的四王朝,周秦汉唐,都在这里。而四川又离关中这么近,依托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尤其是我们的物资财富,因为政治重心消耗量是很大很大,关中地区也非常富饶,是最早的天府之国,唐以后的确不是了,为什么?开发太过了,过去关中的水环境非常好,史称八水到长安,今天你去看渭河都没有多少水了,我们每年都要组织一批人到关中实习考察。有的时候我自己都带队,跑一天下来,眉毛胡子上都粘着黄土。以前不是这样,以前是非常好的生态。唐以后,政治重心北移东移,特别是宋以后,格局就变了。相对来讲,四川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受到影响。因为首都一定要对自己附近地区的建设加以特别的关注,这是正常的。再有一个变化就是经济重心也向东向南,主要是向南移,都是在两宋时期完成,同时这个时候海上交通也发展起来,整个世界经济文化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中国的西部地区就从过去很重要、很强盛的位置份量有所减轻。在这之前,一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干线,是绝对没问题。

第三,蜀道促进了历史上中国西部的开发,造就了关中、汉中和蜀中三个天府,在元朝以前,很长时期都是一流的,换句话说就是引领天下。以前我们在其他讲座专门讲过,巴蜀文化曾经历史上有几次高峰期,一次就是三星堆金沙代表的先秦时期,第二个就是秦汉时期,以都江堰修筑为标志,当时的蜀中,经济文化在天下都是领先的。举个例子讲,汉代文学最有代表性最有成就的就是汉赋,汉赋有四大家,另外一个说法是五大家,不管是四家还是五家,其中有三家都是我们巴蜀,都是蜀地。一般来讲,文化的繁荣、文化的昌盛一定是以经济的繁荣为基础。还有一个强盛时期就是唐宋时期,这个时间很长了,当时的说法是扬一益二。还有一个时期是唐代还要繁荣,就是我们蜀地的竹板书,就是出版业,今天的文化产业,一直领先,文化流行全天下,这个非常了不起。我们中国在世界上称为第五大发明的就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为中国古代体制注入了持续的强大的活力,因为它使得整个体制成为比较开放的系统,所奉行了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这个制度非常了不起,使得普通人有社会流动,从底层往上层流动,非常了不起,因此这个时候就形成了良好的风气,耕读,耕是基础,读是人生的方向,有这两个东西,社会就安定下来了,有良好的乡村治理秩序。你要读书,第一要买得起书,第二要买得到书,所以蜀版书很有名,包括成都、眉山,都是著名的出书的地方,包括我的老家印书业也是蛮发达,古代的时候。因为只有出版业大量发展起来以后,价格才能降下来,普通人才能买得起。普通人能买得起书,这个社会就有希望,就有可能成为良性的。所以唐宋时期的巴蜀地区非常繁荣。再举个例子就是交子,实际上最早的纸币就是我们这里发明的,而且最早不是官方发明,是民间自发,这个货币纸张化以后就有革命性变化,过去的货币本身就是一种商品,比如说五铢钱,就因为五铢铜就值这个价钱。当时把钱收起来以后重新铸造货币,五铢钱变成4.5铢,他就赚钱了。但是纸就是一个符号,你凭什么用分毫换这么多财富,凭信誉,凭良好的经济秩序,凭发达的商品经济。如果没有良好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可能产生这样的。这是三个天府,汉中,关中,蜀中,最早的就是关中。

第四,蜀道为周秦汉唐盛世的形成,为古代中华多族群、多区域、多元一体文明的形成,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产生及发展巩固繁荣,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中国自古以来族群众多,要把不同的人群整合起来,蜀道在这个过程中起很基础的作用。一个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是人员流动、信息流动、物资流动的大通道,不仅是西部,而且是国际,现在考古,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丝绸之路,路上流通最有名的商品丝绸,很多就是从蜀地生产出来,北方丝绸之路,成都商品要过去,怎么走,只能通过蜀道。所以这是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情况。再有这个发达的交通体系,就促进了这个地区和整个中华文明这样一种结构性的联系,使我们这个地方成为中华文明一个部分,包括少数民族,因为广义的蜀道,包括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把茶叶输送到西部民族地区,他们一旦消费茶叶以后再也不能离开,所以构成了深刻的经济文化联系,所以使西部民族地区和内地也牢不可破的关系。再有巴蜀历代是统一天下的王业之基,谁要统一天下,要么先解决巴蜀问题,要么最后解决。总之在大格局中占的位置很大。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和蜀道的交通密不可分。我们可以讲很多例子,都和巴蜀有至关重要的联系,再有就是维系巩固民族团结和联系,文化也是如此,通过这样一种交通,就把两地之间的文化联系在一起。这种文化的深刻影响,对于一个国家统一,他的基础性意义和作用是绝对不能低估的。再有就是蜀道连通了南北丝路,成为古代中外文化流动大动脉的核心地带。今天讲“一带一路”很容易把蜀道忘记,实际上蜀道就像一条扁担一样,把南北丝路和整个“一带一路”都联系在一起。所以不能低估。这是它的历史地位。

现实意义有这样几点,第一个,蜀道是中国和人类最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并非仅仅为遗产,一些重要路段已经发展成为现代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我们现代交通很多路线就是在前人走过的路上,我们的升级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广义的蜀道,今天进出巴蜀地区的这些道路,就是历史上的蜀道发展演变过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当然既是遗产,又是我们活生生的交通线路。第二,蜀道是沿线地方最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文化已经构成经济社会发展极其重要的资源和动力。近代以来,特别是在全球化进程中越来越明显这个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是要以资源作为支撑,但是很多资源都是一次性的,用过以后就没有了。甚至用过以后还会产生后遗文化,但是文化资源不一样,只要你会用,你善于用,越用越多,越用越精彩,而且照样可以达到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举一个简单例子,你看好莱坞打造一个片子叫做功夫熊猫,有人开玩笑说,功夫和熊猫都是中国的,可是功夫熊猫不在中国,在好莱坞。功夫熊猫赚多少钱?据说是几十亿美元。你想想它的经济价值有多大。比功夫熊猫更早的是花木兰,也是一部动画片,不是小朋友看的,也是老少皆宜。当时花出来的时候我就看到了那种宣传,美景上有两个东西,一个就是克林顿在国会坐镇时候的说法,第二个就是花木兰,从地下打到天上,画面极其精彩,里面的一句台词,你千万别遇上这样的女孩,太厉害了。花木兰也是文化资源啊,可以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而且扩大一个地方的知名度,提升一个地方的品牌等等。所以从蜀道这样的历史文化资源来看,可以产生很多很多的文化产品也好,还是文化产业也好,都可以。这个线路遗产的独特特色,神奇的自然风光,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源远流长、深厚的历史文化。蜀道仍是南北丝路,“一带一路”的中枢纽带。我今天就讲到这里。

主持人:谢谢彭教授的精彩讲述。彭教授用不到两个小时时间,用了丰富的材料图片向我们展示了蜀道这一交通道路系统的形成特点,娓娓道来,从远古的传说到历史事件,再到蜀道沿线各地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的讲述了一幅壮美的蜀道画卷。通过引进据典,经过历史文献记载,地理研究内容,分析了蜀道形成的时间、原因,描述了古老的蜀道上的文化交流、人员来往。再次感谢彭教授的精彩演讲。

时间比较紧张,已经接近中午了,现在还是开放一个简短的时间,有没有愿意当面向彭教授再了解一些你自己想知道的事情,我们最多给两个问题的机会。

提问:非常感谢彭教授的讲解,锦里经常有外地来旅游的,问四川是怎么来的,都说四川是条江,是条河。后来我查了一下,四川有四条路,刚好今天彭教授中间提到范围很广,有贵州铜仁、安顺、遵义这个地方都有四川口音。彭教授讲得非常好,让我听了从经济、地理、政治制度,觉得收获很大。四川本来是四条路,传到外地以后就变成四条大江,怎么会引起这个误解?

彭邦本:非常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正如你说的,外边的人包括我们四川有部分人把四川这个地名理解为四条大河,这样一个看法,的确我赞成你的意见,是一个误解。这个误解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望文生义,川就是河流,很容易产生这样的误解。四川也是河流很多的省份。第二个原因,人人都需要历史知识,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历史学家,所以我想我们共同的任务就是把这个道理讲清楚。四川这个地名是北宋时候才出现,的确是四条路,川峡四路,峡就是峡江地区。四川的地名是这样演变过来的,不知道这样回答你满不满意。

提问:您好彭教授,今天讲座的题目,之前一直在关注蜀道申遗的事情,您可不可以给透露一下,现在蜀道,几年前就在提这个事情,当时是政府牵头,主管部门一些大动作。现在到了19年,明年国家已经提前公布了两组遗址和海岸线,我们蜀道申遗这几年来雷声大雨点小,不知道是在文本阶段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实测阶段?

彭邦本:我也像你一样,也很关心问题。我所知道的内情不多,但是我知道由于我们全社会包括学术界的努力,现在的确蜀道申遗已经得到国家得到政府的支持,大概三、四年以前就列入了申遗预备名单,申遗的项目叫做文化线路遗产,但是据说排在名单上的项目很多,蜀道很重要,其他一些,因为中国是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文化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极其丰厚的国家,各地积极性也很高,这样情况下,可能排队顺序上,我想是不是我们排的不是很靠前。我想是不是通过我们努力,能够让这个事情更快一点。我想现代文明有一个基本规则,就是要遵守游戏规则,我想一方面要持积极态度,另一方面,要蜀道这样一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研究好,把一切准备工作尽量做好。我想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前提。

提问(小朋友):就是问一下古代的蜀道和现代的高铁线路是不是一样的?

彭邦本:这个问题很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我想我还真没由来得及认真研究这个问题,我想它的基本走向,南北走向,有的路段大概还是比较一致的。

主持人:再次感谢各位,祝大家周末愉快。

 

扫码立即预约

关注我们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