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学术讲座 / 讲座实录

2018-05-05

丝绸之路上的古代玻璃

2.jpg

实录内容:

主持人:来的朋友对安先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了解的,安先生是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院,受聘为德意志考古研究院的通讯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院馆员。除了这些职务以外,在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任副主席,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亚洲玻璃史学会常务理事。念这些的目的,我是想说这些头衔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安先生长期以来他的成果、他的业绩才让他有这样的头衔和这样一些重任。安先生其实长期从事的是唐长安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如果大家到过西安的,一般现在都会去大明宫,大明宫的含冤殿就是安先生发掘的。他是我们最早的考古女领队之一,所以这些考古的基础和业绩,为她在考古学方面的造诣提供了非常多的基础,同时安先生她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领域,是中国古代玻璃器的研究上,他通过对考古出土的玻璃器进行器型工艺和成分比较,并且和文献和壁画上的图象,首次成功的将中国出土的玻璃器分为进口玻璃器和国产玻璃器两种,这一研究成果,让我们对中国古代玻璃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世界上,国际领域,他的研究成果都是非常突出的。介绍到这里,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安家瑶先生带来丝绸之路上的古代玻璃器。

安家瑶:先生们、女士们,下午好,我很高兴来到成都和成都的朋友们讲一讲丝绸之路上的玻璃器,特别是今天是倒数第二天文明的回响阿富汗的精品文物展,明天就是最后一天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由阿富汗这一批出土的玻璃器来讲一下世界的玻璃史和我国出土的玻璃器的情况。因为这次在贝格拉姆出土的玻璃器,确实是罗马的精品,把公元一世纪罗马玻璃制作的最好的一些全都在坊间发现了,像这种带彩绘的玻璃,它的个头也很大,用矿物质的颜料绘上之后,还要浸到炉子里烧一边,这个都是狩猎的景象,都是很难得的。另外像竖棱条的玻璃碗,在罗马很常见。这是仿玛瑙的玻璃碗,我们也叫它马赛克玻璃,也是罗马玻璃中属于精品的。像这一件是千花玻璃,大家也看到现在做有些糖,把糖弄成好几种颜色的小棍,切成断面聚集在一起加热,在炉子里加热出来的,所以做工是很费工的。还有像玻璃有很多加工方式,像这种件就用了冷加工,切割出来这种小的棱型的平面,像这一件,也是可以看到无色透明,和现代玻璃没有什么差异,而且上面有线纹的雕刻,玻璃本来就很硬了,这种线纹雕刻都是拿金刚石雕刻下来的。还有这个也是出土的,它采用玻璃热塑的效应,瓶子是主要的器皿,它利用玻璃在熔融到冷却之间有一个比较长时间的热塑的,就和我们吹糖花、玩糖泥这种的,趁热的时候缠绕上去的玻璃瓶。

我们谈到玻璃,首先要清楚什么是玻璃,我们有些观念可能都不太清楚,玻璃是我们现在用的名称,我们指一种固体材料经过熔融,先熔融后成型的非晶态的无机物,我们吹糖花那个是有机物,和无机物不一样,它是非熔融的非静态无机物。我们一般知道无机物有三种状态,有固态、业态再到气态这三种,比如说水是液态的,如果是零度以下是固态,100度以上就变成气态,有人说玻璃是物质的第四种形态,其实原料很简单,主要原料是石英砂,石英砂如果融到1600度以上,也能形成玻璃态,就打乱了晶体结构了,但是在古代的时候,不可能有干锅能够到1600度以上还能够,自己干锅都烧花了,所以一般的玻璃在石英砂里面要参助熔剂,把玻璃熔点降低,还要加稳定剂石灰。这样退熔以后就能制造出简单的玻璃器。像适应晶体排列出很整体的状态,如果我们把石英给熔融了,比如在火山爆发的时候就能产生天然玻璃,因为火山喷发的时候温度特别高,如果喷出来的是氧化灰石英的话,就能熔融成这种样子,他是二氧加一个硅,但是不会排列很整齐,我们说不定型就是这种状态。右边这个是大的玻璃,中间是助熔机,把1600度才能熔化的石英砂,变成1200度就能熔融了,如果加铅丹,有的到900度、800度就能熔融了。

我们讲古代玻璃的时候,首先要澄清一些概念,我们有些概念尤其不太清楚,中国人一般想到,一讲到玻璃就说是很近代的东西,你想故宫的玻璃窗,要很晚才安的玻璃窗,玻璃是诞生于公元三世纪的两河流域,它诞生的正好是在铜器发生之后,铁器发生之前,最早还是在西亚,还是在两河流域发生。还有一种观念,大家一说玻璃就觉得是个不值钱的材料,如果是玻璃做的,就要比真的便宜多了。所以一般觉得玻璃是个便宜的东西,但是实际上在历史上,玻璃曾经是最昂贵的材料之一。像在圣经旧约约国计中就讲黄金和玻璃不能和智慧相比,它的意思智慧是最珍贵的,黄金和玻璃不能和它相比,这个时候黄金和玻璃是相提并论的,是同样珍贵。所以在古代早的时候,玻璃也是一个相当昂贵的材料。玻璃从它诞生起就是一种受欢迎的贸易品,所以一诞生之后就开始往埃及、往其他地方输入,所以在考古发现两河流域的玻璃,最早之前,大家都认为埃及的玻璃最早,早期埃及的玻璃和两河流域的玻璃很难分出谁早谁晚,但是通过考古发掘,还是两河流域的最早。埃及的水土比较适合保存一些古老的玻璃,但是在两河流域的玻璃就保存不了那么漂亮,所以我们先把这几个概念澄清了之后,就比较好讲一下,我们今天讲世界玻璃的简史,也讲一下中国玻璃的起源,还有讲到丝绸之路我们中国发现的一些玻璃器的情况,最后再讲一下我国国产玻璃的几个发展阶段。

我们在讲世界玻璃简史的话,是讲玻璃发展的一个主干,就是像一颗树的主干,最早是两河流域,最后埃及玻璃也非常好,主干基本上就是最好这一部分。最后是希腊的玻璃以及叙利亚的玻璃,之后就是罗马的玻璃。罗马玻璃之后是伊朗的萨珊玻璃,之后是伊斯兰玻璃,最后传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威尼斯的玻璃,现代玻璃都是从威尼斯玻璃发展而来的,这是世界玻璃发展的主干,中国的玻璃一直没进到这个主干,是一个分支,但是这个分支和主干也一直有着联系,有很密切的关系,但是主干是这样,从两河流域、埃及、罗马、萨珊、伊斯兰,一直到威尼斯玻璃这样发展的主干。我们看几张幻灯,这是在两河流域的心坠玻璃。到埃及玻璃,就很漂亮了,这是装香料的玻璃瓶,很小,才10厘米高,技术也是不太容易的,要先做好一个砂芯,然后拿玻璃条缠绕在砂芯之外,之后拿铁条像梳子一样波一下彩条,所以像梳子一样,说的也是这种玻璃的技术。为什么它不像晶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就是一瞬间的事儿,从冰变成水,从0度到1度就变成水,液态到固态有一个比较长的软化,逐渐慢慢的由液态一点一点变成固态,结构上没有方格式的整齐结构,所以不定型的无机物,慢慢的变硬,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很多的加工方式和其他的材料不同的加工方式,所以表面力就非常多了,这件玻璃是叙利亚的,是希腊时期的,他们就把玻璃做成一个像一块玉石似的,之后来雕琢它,就像我们啄玉一样,冷加工把这块玻璃加工成这种,实际上是非常费工的,像这种珠式在希腊时期非常流行的,和我们圆珠子不一样。它有很多像眼睛似的东西,在希腊的文化中,有一种眼睛文化,它觉得人因为有眼睛,所以危险如果来了,我们就可以躲避了,所以身上佩戴这些眼睛,觉得有一种辟邪,能够帮助躲避一些危险,所以也是个辟邪之物。在地中海的东岸这边,腓尼基人是很擅长进行贸易的民族,他们的头坠是拿玻璃做的。像这种玻璃碗是伊朗公元前四百年到五百年的时候,这种玻璃和当时流行的一种银器很相近的,但是它已经能达到无色透明的效果了。在地中海沿岸,快到罗马时期的时候,像这种就是埃及流行的香料瓶,到这时候还在制作,像羽毛状的纹饰一点一点缠绕上去,加热软化的时候,拿金属针一点一点剥离出来。像这种玻璃我们叫它马赛克玻璃或千花玻璃,是把不同颜色的玻璃拉成玻璃条,然后切成不同的横断面,在炉子里面加热加压,出来之后再打磨,当时做这样的玻璃肯定是费工费时,不可能是很便宜的材料,只有富人才能用得起。到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帝国开始了之后,变成了罗马地盘了,罗马帝国地域辽阔,罗马玻璃是在埃及玻璃和希腊玻璃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说贝格拉姆的玻璃主要是罗马玻璃,罗马玻璃时期比较长,我们可以分一下期,公元前一世纪中叶至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成立早期的玻璃是罗马玻璃第一期,是贵族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并不是日用,大家都能享受得起的东西。这个时候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时候,发明了吹制法制玻璃,在玻璃采用吹制法之前,任何一种无机材料都没有使用过吹制法,我们现在吹糖人这种都是有机的,和这种材料还是不一样,这个温度这么高,要吹制的话,是很难发明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发明之后,是玻璃制造中的一个革命,由于玻璃法的发明,所以大把降低了它的成本,也使大量的生产变成可能,而且之前我们前面也看到了,有的人一说玻璃,就觉得应该是透明的,实际上在玻璃的前期,还是以不透明、半透明、仿自然界一些天然的宝石、像玉松石、孔雀蓝这种东西为主要的,彩色的不透明的、半透明的是主要的。一直到吹制法之后,人们越来越接受到这种无色透明的玻璃。中期这时候数量就剧增了,而且不再是奢侈品了,有一部分是奢侈品,有一部分就变成普通人可以使用的日常用品了。而且从第二期中期以后,玻璃基本都采用了吹制成型法是主要的,而且装饰的手法也都多种多样,就像我们看到贝格拉姆出来的玻璃是手法各种各样,有冷加工的、有热塑的,晚期玻璃又有一些,晚期罗马帝国政治的不稳定,各行省因为格局状态也反映到玻璃的生产上,各省产品的差距就出来了。我们看像这一件,就是早期地中沿海的玻璃,可以叫它千花玻璃,也可以叫它马赛克玻璃,都是先做成不同颜色的玻璃棍,再切成横断面,排好了,再高温加压在炉子里,之后经过打磨出来的。像我们展室中有一件这种棱条的碗是贝格拉姆出土的,像这一件也是地中海沿岸,公元一世纪中叶的时候非常流行的,英文翻译过来,像肋条一样,我们一般就叫它瓜棱,实际上它比瓜棱要密一些。这种彩条纹把不同颜色的玻璃条排列出来,经过高温,慢慢呈这种碗型,这样加工出来。这个时候的玻璃都是很贵的,是奢侈品,不是不同的。像这个是冷加工,加工出来的鱼盘,可能这个盘子是装鱼的,再加上这个盖。最早的罗马玻璃中,也有套色玻璃,把两种不同颜色的玻璃,像里头是蓝色玻璃,外头套上一层白色不透明的玻璃,再用打磨雕刻的说法把蓝底露出来,再把白的雕出来人物,所以看起来很立体,也是很费时的作品。公元前一世纪中叶,这时候发明了玻璃吹制法,玻璃吹制法一下把玻璃生产工艺大大的简化了,使得大量生产成为可能。像在罗马玻璃中,也有这种玻璃鸟形器,一开始都不知道这种鸟形器,因为很小,就只有十公分大小,不知道它做生产用,在罗马居住遗址发现了这种鸟形器,而且发现它的尾部都被打断了,之后再监测,这里头过去装过什么东西,后来才发现这个就是一个像现在我们打针用的安培瓶,把一些香水、香料装到玻璃里面去,通过烧,给它封住这个口,这样的玻璃里头的香料,味道就不会散发出去,就不会挥发,到贵族小姐需要用的时候,再把尾巴轻轻一敲,就可以倒出来它的香水,就可以使用,所以这种瓶也是在罗马时候发明,就可以知道它很好的储藏。罗马玻璃的话,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玻璃,生呢,就是婴儿用的奶瓶,我们用玻璃来装,我们这个瓶子是很大,高30多厘米,这是罗马时候的骨灰瓶,装骨灰的,玻璃确实是罗马时候最常用的一种器皿用品,因为他们没有瓷器,但是陶器有,陶器如果作为乘器,洗不干净,陶有很多小孔,洗刷起来非常不方便,但是玻璃就比较好清洗了,所以大部分这种食用的东西,都采用玻璃来作为生活用具,像这种杯子就作为奖杯用的了,以前有武士,上头还有字母,这可能作为格斗或者运动会的奖杯,所以玻璃用得特别普遍。我就说了玻璃有很多加工方式,像这个就是冷加工的,用磨啄的方法,把玻璃表面磨成凹透镜,每一个平面并不是平面,每一个都是凹透镜,像一个小试管一样的,外头是它的装饰,所以这个玻璃在当时,就分成两种,一种是大众都能使用的桌子上的餐具,一种还是高端的为贵族生活所用的东西,像这件瓶子肯定不是为永乐,而是为了装饰,显示玻璃制作的工艺,才堆得这么高。但是罗马帝国在公元五世纪分成东西,西罗马衰败之后,玻璃业迅速的,因为玻璃的发展必须要是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才能生产,才能发展,才能流通,罗马帝国衰败之后,玻璃的中心也就从罗马帝国那边,从地中海转移到伊朗高原,伊朗高原正好是萨珊王朝时期,所以把公元七世纪的玻璃就称为萨珊玻璃,它集成了罗马玻璃的技术,但是造型更为古朴,像萨珊,丝绸上都喜欢用连珠纹,这种小圆圈式的装饰也反映到玻璃上,而且还喜欢用冷加工的雕琢和热塑的方式手法,我们看这个就是热塑,一个高角杯,萨珊玻璃。还有正苍院的玻璃碗,我们研究它来自于伊朗高远的萨珊玻璃。像伊朗还喜欢这种,罗马玻璃喜欢小平面,弄成菱形的,萨珊玻璃喜欢这种圆形的凹透镜,把底子都打薄了,突出小玉柱,每一个又磨成凹透镜,都是球面。在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在七世纪星期,很快占领了地中海东岸和伊朗高原两个玻璃中心,所以它继承了罗马玻璃和萨珊玻璃的传统,到九世纪的时候,伊斯兰玻璃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所以它的加工方式还是冷加工的雕刻,还有细线纹的刻纹,釉彩也是绘画比较多,伊斯兰玻璃还是发展比较长。我们看看伊斯兰玻璃,像这个是伊拉克的,又是吹制玻璃,大家也知道,伊斯兰是不崇拜偶像,但是他们的纹饰里面植物的叶子、几何纹用得比较多。这个是伊斯兰刻纹玻璃瓶,采用几何纹,这是金刚钻刻的,里面有一些绳索纹,还有三角纹都是比较多的。他们也有雕刻,也有套色浮雕,还有无色透明玻璃作为点缀,上面用绿色半透明玻璃雕成动物纹或植物纹。在十三世纪的时候,玻璃又传回意大利这边,在威尼斯这边有很大发展。15到17世纪是威尼斯玻璃的鼎盛时期,而且威尼斯就靠着玻璃制作,很富有,在欧洲公国里面是很富有,威尼斯玻璃解决了玻璃中的气泡问题,我们一看古玻璃和现代玻璃,最容易看的就是古玻璃里头的气泡问题老解决不了,总有大小气泡,因为我们刚才说了,我们在熔玻璃的时候,一般要加一点石灰,这个氧化钙等于是一个玻璃的骨架,能让玻璃稳定起来,但是在加了石灰之后,它在一加热之后,石灰就会发生很多的气泡,这个气泡在玻璃液熔融的过程中,就很难往外排出来,所以一凝固之后,就变成有很多的气泡,但是威尼斯玻璃就解决了这个气泡问题,让气泡变得很小很小,几乎看不见,所以它大大提高了玻璃的质量。实际上它能够制造出来无色透明的水晶玻璃,过去砂子里头总有一点铁、铜等金属元素,玻璃里头经常是泛绿的或者泛褐色,所以有一些金属元素。威尼斯玻璃可以把无色透明玻璃做成水晶玻璃,而且它的制品特别精美、细腻,式样特别新颖,比如这是他们的缠丝玻璃,做工非常不简单,用无色透明玻璃和白色不透明玻璃互相缠绕弄成丝再做成器皿。而且无色透明玻璃也用一些雕刻,像这件就雕刻了一个年份,1583年,而且这件是在英国制造,这是威尼斯玻璃业到15世纪之后,成为它最主要的出口品,给他换大量的外汇,所以他把玻璃工人,因为出一个好的匠人也不容易,要几十年的培养,所以他们为了把这些工人能留在威尼斯继续给他们创造财富,所以也想出很多办法来,比如说威尼斯的工匠,当时的社会都有登记,但是玻璃工匠就可以娶贵族的女儿为妻,玻璃工匠的女儿也可以嫁给贵族,这可以体现玻璃工匠的身份高于平民。国外老是用金钱来吸引玻璃工匠往外转移,所以威尼斯当时也想出办法让玻璃匠不容易逃跑,除了给你优惠的政策,我还把玻璃匠聚集在一个岛上来生产,威尼斯就在海边嘛,最著名的生产玻璃岛就是聚集着各种制造玻璃的,玻璃制造业如果在威尼斯岸上这部分,容易起火,所以以这个名义,把玻璃工房全都搬到岛上来,所以现在到威尼斯旅游,一定不要忘记去到这个岛上看一下玻璃制造。但是这些匠人也是千方百计的也有逃出来的,像这种玻璃器就是逃到英国的威尼斯工匠来制造的。像他们的玻璃无色透明,而且在玻璃的顶上,这个是三个狮子头作为装饰,外头还在镀金,都是非常精美的。所以大家从玻璃发展到这个时候,玻璃无论如何也不能阻挡玻璃业的发展,玻璃技术往外传播,所以到后来,就是像捷克很多匠人到波斯米亚,到捷克那边生产。今天我们看礼品部里头卖的东西有很多精美的捷克玻璃,捷克很多是手工制造,也是捷克的一个主要出口的东西,而且它的原料很好。所以之后就是大量的平板玻璃变成生活中都不能缺少的一种材料了。所以我们大家最经常就觉得玻璃是比较现代的东西,实际上它也经过了近四千年的发展,才到了我们今天的玻璃。

所以经常人们就会问,说是中国有玻璃吗?中国的玻璃什么时候出现的,玻璃是中国自己发明的还是有什么因素发明的?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幸好我是做考古的,我比较相信从考古发掘出来的材料,早期文献根本不可能有记载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就要看看从考古发现什么时候出现最早的,我们现在能称为玻璃的东西,现在考古发现来,最早的玻璃是出现在春秋末年,就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的时候出现有玻璃的东西,而且最早的玻璃都是很显贵的墓葬里发现的,我们做了化学测试,这些玻璃和战国中期的玻璃不一样,虽然表面上差不多,这些玻璃都是和西方的玻璃是一样的,都是加助熔剂是采用纳来做助熔剂。一开始就出现这么漂亮,没有像在西亚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才有比较小的玻璃块不好看的才逐渐变成玻璃器物,这时候我们国家一出现就是玻璃的器物,很漂亮。这些东西暗示着中国最早的玻璃可能和东西的贸易有关系。我们说最早的玻璃,像这个是月光勾践用剑上面的铭文,上面镶了玉松石和玻璃,这块是玉松石这个就是玻璃,这个玻璃经过检测,是纳钙玻璃,是越王勾践的剑,最后到了楚国人手里了。在夫差墓的剑也是发现了无色玻璃块,也是纳钙玻璃。河南固开始候古堆一号墓出土玻璃蜻蜓眼,这个墓没被盗,所以挖出来之后发现墓主人是年轻的女性,11个蜻蜓眼是在主棺里头,有17个年轻女性为她陪葬,所以这个墓肯定不是一个简单的一般老百姓能埋得起的。通过铭文我们知道肯定是宋国国王的妹妹,嫁给了当时吴国当太子的夫差,夫差作为太子夫差的时候,有一次北上往上打仗的时候带着夫人,路上的时候夫人就死在河南固始这个地方,所以整个埋葬的时候,整个蜻蜓眼就在夫人的墓上。所以大家一看,中国最早的玻璃就是这么漂亮,而且通过检测,它和西亚的钠钙玻璃是一样的成分。我们国家为什么后来钠钙玻璃发展很晚,因为我们缺少这种自然纯碱的天然材料。我们做馒头都需要加一点碱,这种小苏打的东西,在6、70年代的时候,都还是需要按本来供应,因为我们的碱资源,我们有钠的资源很缺少,我们的碱资源大部分是钾的,我们缺少这种碱资源。而埃及有很好的大块的纯碱,碳酸钠这种。所以最早的玻璃不是我们中国产的。这是洛阳中州路西工段发现的也是很好的蜻蜓眼。大家知道湖北隋县曾候乙墓出土的67件边珠,出土了170多个蜻蜓眼,这是战国初年比较早的,这个珠子大部分经过检测也是钠钙玻璃,这个玻璃是在伊朗吉兰州发现的,和我们曾侯乙墓的珠子几乎完全一样。我们国家也发现,我们新疆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那边就出现早一些的珠子,像这两个珠子就是在新疆轮台群巴克墓群出土的,这个墓群是公元前八世纪到五世纪,比曾候乙墓早得多。像这件珠子还是在战国中山王墓里头,出土了三颗珠子,有一颗是钠钙玻璃,还有两刻是纤贝玻璃,在河南洛阳那边解放前盗墓很厉害,三几年的时候,外国传教士也大量的雇人在那边挖,把这些东西收买再弄到国外去,这时候我们的珠子就多起来了,而且尺寸也大,成分又和西亚的珠子完全不一样,拿在手中就感觉到重量沉了,它是纤玻璃做的,氧化纤,还含了氧化贝的玻璃,因为我们国家很流行玉作为随葬品,这个是不是玉壁,而是琉璃壁,拿玉来装饰剑鞘,这时候也出现了玻璃来作为代品,但是仿玉,看起来根本不知道是玻璃的,以为是玉的,也是透明的。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果,春秋末到战国初,西亚玻璃经过西亚游牧民族作为中介,作为贸易品进口到我国中原地区。两大文明之间,活跃着一些游牧民族,游牧民族靠着牲畜的力量,每年在东西游走,而且玻璃珠子很便于随身携带,自己也是装饰品,需要用钱的时候,很容易拿珠子来换一些东西,这时候不是商人来做这种贸易,而是这种游牧民族需要就可以进行这种交换,但是到战国中期的时候,我国已经能够制造外观上和西亚相似,而成分完全不同的玻璃珠,这种受西亚影响,先建立起来的玻璃业很快和中国的文化传统相融合,生产这种玉的仿制品。

第三个问题,我讲一下丝绸之路和西方玻璃器输入的关系。玻璃珠子可以不通过商业,不通过商人,以游牧民族直接携带就可以进来。但是玻璃器皿就像刚才看到的贝格拉姆这种玻璃东西,是很易碎的,如果没有专业商人他们专业的来包装它,怎么运输、怎么来穿过高山、沙漠,运到中国来,这时候就需要有道路,丝绸之路开通了,正好打通了东西贸易,所以我们说丝绸之路一般是以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来作为丝绸之路的昭始之年,贝格拉姆正好是翻过帕米尔到阿富汗境内。还有一条是海上丝绸之路,比陆上不会晚,也许更早,从文献上记载,也是汉武帝,使人如海市壁琉璃。那时候下到南海去了,公元前一世纪有一位希腊人周航红海波斯湾、印度半岛两岸,写下爱利脱利亚周游记,书中讲到中国的位置和物产,也讲到中国地中海沿岸的玻璃器。我们说广州西汉中期的墓里出土三件蓝色的碗,蓝色很纯正,表面上打磨得不太光彩,实际一照光,很可能是氧化钴,我们做青瓷的钴蓝做染色剂来做的玻璃。展室里面有一件是仿玛瑙的这种玻璃,也是竖棱条碗,当时出土了三块,是江苏邗江甘泉2号墓出土的。实际上这个墓很可能是汉广陵王的墓,因为在旁边不远出土了金印,金印上就印的汉广陵王,如果真是这个墓,他的年份就是公元67年,这个墓葬下葬的年代,这个玻璃一开始谁都没有太重视,当时80年代初做了有损测试,测试完了玻璃就没有了,所以现在只能打出来这两块玻璃,在南京博物院,一测它的玻璃,发现和罗马玻璃一样,这种玻璃在地中海沿岸流行的时期就是公元50年到100年流行的,贝格拉姆墓里头也可以看到这件玻璃,和我们出土的那几个残块玻璃是一样的做法,外头也带点陶,贝格拉姆墓出土的也是公元一世纪,汉广陵王出土的三块小残片,因为被盗,公元67年已经下葬了,所以流通速度还是很快,公元五世纪就制造出来,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一直到南京这个地方。很难想象当时流通的这么快。而且我说了,在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时候,吹制工艺法已经出土了,我国最早出土的玻璃是洛阳东汉墓出土的玻璃,像烧瓶一样的玻璃,阿富汗展里面没有选这两件玻璃,实际上在黄金之秋那里头,就出土了两件罗马玻璃器,而且这个罗马玻璃器和我们洛阳出土的玻璃,正好大家看式样都差不多,所以可以看到这时候确实有专业的丝绸之路开通之后,这么难运输的玻璃器已经运到洛阳,而且我们有文献也说洛阳有胡商住在洛阳,这个时候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专业的商业,中亚的商人就开始经营这种东西贸易,我们丝绸之路是作为大宗商品出口到西亚,出口到罗马,受到他们贵族的欢迎,他们换回来的东西,玻璃就是从罗马帝国一直运到中国,贸易互换的一个物证。丝绸不容易保存,所以国外很难发现完整的丝绸之路,但是玻璃我们确实发现了完整的玻璃器。像新疆,我一说这种小平面切的,也是在新疆发现得多。而且这几年,在07年发现这种角型玻璃杯,其实是希腊管这种角形玻璃杯作为祭器来用,这肯定是罗马的玻璃杯。在新疆也出土了这种马赛克玻璃,是小扁片,每个截面多是这个样子,这是珠子的正面和反面,这个船眼是横穿的眼,珠子在死者的耳变上,所以有可能是耳饰,这种珠子的做法,在世界上当时只有一个地方,就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那个地方,因为那个地方当时也是罗马把它占领了,是罗马帝国时候。这种玻璃在其他地方也有发现,做成人型的,但是从西亚,因为我们那边发现了这里的工房,发现了还没有切开的玻璃。到魏晋的时候,大家对玻璃喜爱程度就更高了,因为在早的时候,玻璃还经常作为仿玉,一些贵族还太接受这种无色透明的玻璃,但是到魏晋时期,就开始喜欢这种外来的玻璃,像西晋的畔宁是一个哲学家,专门为琉璃碗写了一首赋,来歌颂琉璃碗多么漂亮。说明这个玻璃碗是越过丛林、越过沙漠来的,非常珍贵。而且在当时魏晋的时候,虽然社会很动乱,但是也很奢侈,那样时候喜欢攀比,那个时候有一种风气,留下来的书里头写,喜欢斗富,就和现在有的斗茶斗什么,谁比谁东西更好,现在就是拿豪宅、拿名车来比,在当时就是要拿一些本国不生产的外国来的东西,比方河间王,常会宗室,摆出的宝器,有水晶碗、玛瑙琉璃碗,皆从西域而来。像这个是南京象山7号墓,很高贵族的墓,而且在辽宁北票北燕墓出土的,这一件是法国人30年代在阿富汗发掘的,所以留了一部分东西给到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另外他带走了很多东西,放在巴黎集美博物馆,这一间底下做对比是我在集美博物馆找到的,所以做法和我们冯素墓出土的玻璃器做法、纹饰有很多相似。都和贝格拉姆的玻璃做法是一样,冯素墓还出土了很多玻璃珠,是吹制的珠子,所以有些珠子是连珠。像这一件是萨珊玻璃,西晋华芳墓,相当于北京最高行政长官的墓,文化革命前他们做的,在报告中说发现一些玻璃碎片,有可能是一个盘,后来我当时一看,八足盘是什么样子,找了这些残片出来,我说这是一个萨珊的玻璃碗,我把这个碗拿到我们所,请我们的技工修出来的,也成了首都博物馆一个一级文物了,这些东西,有些考古的人不认识,一见到玻璃就觉得这是一个现代的什么盗墓的人给带进去的玻璃,所以认真一些的考古人还写发现了玻璃,有可能是现代盗墓贼带进来的,有的考古工作者自己不认识,自以为是,随手就把玻璃人了,认为是盗墓来的,没有保存的价值。所以现在就好多了,现在出土的越来越多了。像这件也是一个萨珊玻璃,出土在大同,这种我们还在敦煌壁画上发现,我在敦煌呆过一个月,专门收集壁画上有些反映玻璃器的,像这么大的菩萨后面的手都可以透出来,很可能说明是萨珊刻出来的,这个画是斯坦因被偷走的,在大英博物馆是国画。像高浮雕的凹球面是宁夏墓出土的,还有这种珠子我们叫印度洋、太平洋玻璃珠,这些珠子是北魏永宁寺遗址出土的,而且都在泥里头,拿出来一洗,给筛出来的,串出来没法数,太多了,大概有15、6万这种珠子,通过测试,它做法和中国珠子做法不太一样,而且它的成分上也是和印度的珠子很相近,所以这个珠子是从印度,这是个佛寺,佛寺也是用大量的珠子,因为菩萨什么都是用大量的珠子。这是永宁寺,年代不长,所以肯定能知道它的。这种玻璃珠是在印度的阿里满都,这个地方是个中心,像泰国的曼泰,泰国的克拉比,都有珠子生产,我们国家实际上很多沿海的地方,像去年我到三亚,我所做的一个近代墓葬里头,粘了几粒小珠子,正好是太平洋印度洋小珠子,一直传到北海道都有这种珠子,就反映出来贸易路线,珠子虽然很小,但是很有意义。我们国家很多这种珠子没太注意,在塔基里面这种珠子就当成舍利了。其中最主要的几次发现,法门寺啊、湖北定县啊,陈国公主这些。这个是西安出土的,这个是新疆,这个是洛阳的,我们这种瓶子一般是做香料瓶运过来,里面装的香水什么的,之后瓶子被保留下来,像这个是法门寺出土的,我们也知道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三年前的时候还专门有一块琉璃的画,他认为陕西是他的老家,1987年在中国陕西的法门寺,地宫中出现了20件琉璃其,是唐代传入中国的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我在欣赏这些域外文物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他们产生的精美无间,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他们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蕴藏的精神。像其中有八件这种刻纹的细线纹,八件这种纹饰,其中这是几何纹,这种除了纹饰之外,而且苗过金。我们这种玻璃从哪来的呢?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30年代末,在伊朗尼沙布尔发现了遗址,我们发现这种纹饰花瓣,或者叶子纹饰,和法门寺出土的东西完全一样,他们发掘了几年只有这么一件复原不了整个的,但是我们的东西确实是从伊朗尼沙布尔。因为法门寺是皇帝贡献给佛祖的,所以这个东西肯定是经过丝绸之路来到唐代的宫廷里,又从唐代宫廷献给法门寺。还有几个盘子,这个盘子非常漂亮,这个是釉彩,通过成型之后无色透明的玻璃上了颜色,再烧它,让釉牢固的印在玻璃表面上,这个是背面,我们就知道原来是一个无色的玻璃,之后上了釉彩,这个玻璃是定州静志寺出土的,无色透明玻璃也是非常精致,这个是刻花玻璃,佛教上作为舍利瓶,这个瓶子是伊斯兰玻璃,表面上这个盖是个镏金的银的盖,这个盖肯定是在中国做的,瓶子是从阿拉伯那边过来的,里面再装上中国人所认为的舍利。这种东西出土得比较多,像这种也是作为伊斯兰玻璃瓶作为舍利器,这是中间的舍利,放在玻璃器里头。像陈国公主墓出土了非常漂亮的伊斯兰玻璃。所以也就是说中国已经成为伊斯兰之外最多的出土伊斯兰玻璃的,之所以伊斯兰玻璃在世界上的重要性,特别是伊斯兰玻璃对后来阿拉伯世界科学化学为什么能够发展得很好,玻璃的东西多,就可以做一些化学实验,我们也可以做做一些化学反应,不像玻璃烧瓶能够看到它,所以对科学作用也是非常大。刚才这个是在广州番禺南汉康陵,我去一看,和唐代的天坛还是不一样,最后发现是个墓,而且有墓志铭,知道是南汉第一个皇帝的墓,出土了大量的玻璃碎片,出土相当多的伊斯兰玻璃,但是都是碎的,只有这一件我们所做了复原,这是复原之后的玻璃,其他碎片都复原不了的,都是通过海路进口到中国的伊斯兰玻璃。像在辽宁也出土了很漂亮的伊斯兰玻璃残片和塔基,最漂亮的是瓶中瓶,大家注意瓶里头有一个小玻璃罐,这种做法在罗马玻璃中就有,伊斯兰玻璃也有,但是这个金盖有可能到中国来配的。像这种,这是江苏仪征宋墓出土的,所以我们成为伊斯兰产地之外最大最好的伊斯兰玻璃的所有国。这是一个辽的陪葬墓我们所挖的,里面出土了一个碗,这个玻璃片多,只有这个碗复原。实际上在这个时期,这也是吉美博物馆里头的,这是在伊朗德黑兰玻璃陶瓷博物馆里头参观时也发现辽出现的碗器型一样的碗。这本书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1935到1940年在尼沙布尔出土的东西,很多完整器都是尼沙布尔过来。

我下面就把简单的中国国产发展的几个阶段稍微讲一下。我说了,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玻璃的最早出现的,而且在战国时期,大家就知道像这个,我们都知道金镶玉是最好的,这中间镶了一个玻璃,就知道玻璃的珍贵程度。这是镶嵌玻璃珠,这是器皿的东西,这是满成汉墓出土的玻璃盘,这是江苏大云山汉墓,可能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的俗称的哥哥的墓,这个墓出土了一套玻璃器,相当大,能制造这么大的,玻璃业已经很发达了,这一组玻璃器是在南京博物院展出,大家有机会可以看一看,当时大家一说玻璃是个很脆弱的东西,能作为乐器吗?实际上是可以作为乐器,因为我在上头看到一些,为了调音准,切割一些地方都有印记。而且在青岛的时候发现了,这可能是战国的琉璃,现在在青岛博物馆,现在看起来可能是西汉的。这个是广州南越王墓的带板,这是拿玻璃做的。这是我们所发现的陶番。在汉之后,纤贝玻璃突然没有了,所以玻璃业和国家政治上安定不安定很有关系,很多都是家传的,秘方的,对外保密的,所以战乱的时候很容易工业就继承不下来,可是在北史就记载,太武时,到了大唐这个地方,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于山中,即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这些年来看,在北魏时候确实出土吹制的玻璃,这个是大同最近这些年出土的东西,所以有可能中亚的工人到了大同来制造玻璃器,而且这种玻璃罐和陶罐器形几乎一致的,所以是在大同制作的,这种技术突然来了,可能是和外来工匠到这儿来是很有关系的。所以文献和实物结合在一起来考证,就可以确定在北魏时期大同有玻璃制造业。这是自北边出土的玻璃碗,隋唐时期也是玻璃制造中心,和大同时候又不太一样,实际上当时人们对玻璃是天然之物还是人工造的东西是认不清楚了,颜师古是很大的学问家了,在校正西域传里面是说,蒙抗说是青如玉,师古说魏略云大秦国出十种不同的琉璃,孟言青涩,不博通也,其盖自然之物,采泽光润。所以颜师古就认为,尤其罗马来的是真的天然的东西,不是人工造的,因为中国人有一种专业,喜欢白玉无暇,喜欢足金,而且东西是人工做的,尤其是拿石头做的就觉得不值钱了,根深蒂固有这个,所以说外国来的玻璃都是天然的,而且佛经如果查的,玻璃在西方的高山上,在山洞里头经过几千年变成了玻璃,所以当时唐代的时候人分不清楚这个玻璃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但是在隋代的时候,李静训墓出土的玻璃盒,这个扭一放上去,就和小盒做装饰品是一样,而且当时还出土琉璃的玻璃管,一头大一头小,也不知道做什么用,这是九岁小姑娘的墓,后来在日本也出土了玻璃管是和印台出土在一起,所以就知道这个管是做毛笔的,在这个墓里也是对的,这个是作为琉璃笔,蘸着粉来化妆的,而且来出土玻璃蛋,经过测试都是纤玻璃,还有两个小碗,这个又是钠钙玻璃,这个时候玻璃出土得比较多了,不台中市。这个是李泰墓,唐太宗最喜欢的儿子,最后没争过李治,李治当皇帝了,把他扁到湖北郧县,他死后他的墓里就有很好的玻璃器。玻璃后来在隋唐时候最常用的是作为饰品,这个最珍贵的。还有这是在临潼庆山寺的,玻璃小东西是作为供果放在琉璃盘上的。我是做考古的,但是我发掘的玻璃很少,只有这一件是我亲手挖的,是西安唐西明寺遗址出土的,有可能是钠钙玻璃,雕刻很好。到宋代的时候玻璃认识就比较清楚了,宋代有云林石谱就记载非常清楚了,最白的加入纤和诸药,就可以烧制玻璃。宋代有诗就讲熔纤煮白石,用石头加上纤,就可以做成玻璃,你做的是假玉,自欺欺人,中国人就喜欢真的东西,不喜欢假的东西,所以做了这首诗。这时候宋代人就知道外来的伊斯兰玻璃颜色虽然没有中国造的漂亮,但是它就比较结实,加上热水热酒也不会破,中国制的东西虽然很漂亮,但是很容易碎,我们经常拿玻璃做一些小玩意儿,这是北周的塔基里头的,式样也很漂亮。我们在研究中,最困难的是玻璃的名称,所以到底叫玻璃还是叫琉璃,还是叫什么,大家都知道台湾杨贵山的琉璃工坊,就是用琉璃这个名字,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品。琉璃这个名字也是比较早的,魏晋南北朝的时候肯定有琉璃了,隋唐的时候也用琉璃,宋代用药玉的比较多,元用罐玉,也用琉璃,到明的时候有叫药玉,也叫琉璃,日本现在叫硝子厂,所以在清代的时候,像淄博,那就是制造玻璃料非常有名的地方。他们那边的玻璃料运到北京,在北京用这种料来加工,在北京叫料器了,在北京有料器厂,料器来做十二生肖,料花,就是仿玉的一些东西。所以它的名称变化很多,光从文献上很难确定,而且中国人语言丰富,不断的变化用法,比如说经常要选好听的,这几年房地产发展很好,像李嘉诚的东方广场在王府井那边,就是写字楼嘛,他叫东方广场,哪有广场啊。经常叫什么花园,实际上也是一个楼盘,中国最会玩这种文字游戏。今天看到商店里卖的捷克玻璃,就叫水晶玻璃或者干脆女孩子特别喜欢市施瓦洛斯,就叫水晶,水晶和纤没有什么关系,它是纤玻璃,因为加了纤,所以透明度,反射什么的,都要好,可是到中国来,就变成水晶了,价钱就觉得可以提高很多,所以中国的名字总在不断的变化,光从名字上有时候很难确定,所以我觉得考古好在我们要看实物,要看东西,也要看文献。所以我们总结中国玻璃的特征,可以说它是以纤玻璃为主,以仿玉制品为多,没有发展玻璃实用器,宗教用品为主,而且颜色鲜艳,易碎,没有发现石英器,是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我们有很好的瓷器,中国人喜欢吃热的东西,你再用纤玻璃对人的健康很不好,所以我们只是做小的,知道我们中国玻璃是世界玻璃中的一个支条,但是不是主干,但也是很丰富多彩的,是很风格独特的一支,它和世界的玻璃生产中心的产品既有某种联系也相对独立,尽管中国玻璃制造人没有发展成中国古代的主要手工业之一,但是我们从战国初年以来,中国玻璃也始终持续缓慢发展,玻璃业与世界玻璃业也保持着交流,所以我最后拿现在很流行的法国的布罗代尔的一句话,没有一种文明可以毫不流动存留下来,所有文明都通过贸易和外来者的激励作用得到丰富。所以拿这句话作为今天演讲的结尾。这是习近平的一句话,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今天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们都觉得非常过瘾,非常感谢安家瑶先生精彩的讲座,我们在流光异彩的玻璃世界里度过了短短的一个半小时,接下来本来是提问时间,非常感谢淄博陶瓷博物馆的人到这个地方来,而且听了我们的讲座,你们到来,我想起前几天拍到的一个资料,当时是李亢的独立日,曾经记载,长安有一个商人,他本名叫王二狗,他是贩卖丝绸,一直不能致富,最后还被盗匪在半路上截了财,打算把自己屌死,蒙蒙胧胧就看到一个白面的很儒雅的人走到他面前,你怎么那么傻呢,梓州那个地方产玻璃,你贩卖这个东西就能够大富大贵,最后就卖玻璃,成为长安的巨富。当时玻璃的确是一个奢侈品,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再说一个题外话吧,大家看过白居易很厉害,诗词非常奔放,有一首诗叫简简吟,简简的这个女孩非常漂亮,但是不幸夭折,第二天要出嫁了,结果死掉了,父母和亲人非常伤悲,这么美好的姑娘,琴棋书画都通,都比喻成了琉璃,彩云易散琉璃脆,琉璃是非常珍惜不可得的一种东西。闲话说到这里,下面开放三个提问的机会给大家,有意向的朋友当面向安家瑶先生请教。

提问:我一直有个问题想请教您一下,在杭州战国一号墓出产的一只玻璃杯,特别像麦当劳和肯德基喝可乐的高角杯,这种东西是不是存在,为什么那个年代的人有这种思想造这种造型的杯子出来?

安家瑶:那件杯子不是玻璃杯,而是水晶杯,这个杯子很好,我拿在手力测过,造型是很现代的,底稍微小一点,是水晶的,相当珍贵,那个应该是舶来品,因为我们国家产那么大的水晶很少,水晶料没有那么大,能造那么大的杯子很少,所以我觉得是外来的,战国时候海少贸易一节一节的还是有的。

提问:安老师您好,我想问您刚才报告里面说我们中国的玻璃一开始是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蜻蜓眼,那个时候也没有丝绸之路,贸易也不发达,您认为是怎么传过来的?

安家瑶:刚才也说了,一个是通过新疆那边,丝绸之路没有开通,但是东西的这种交往,现在考古证据证明越来越证明,东西交往早就有了,文明绝对不会停留的,当时没有专业的商人,但是游牧民族就活跃在东西东西两大文明之间,他要随身携带像玻璃蜻蜓眼这种珠子是可以随身携带,到现在很多少数民族还是喜欢的,像这种蜻蜓眼在西藏还是觉得很神奇,像我在90年的时候,见到西藏过来的人,他说这样一颗蜻蜓眼可以换一头大牦牛,所以就随着牧场迁徙,也不断把东西从东边带到西边,又从西边带到西边来,以物换物的话,中国人就能见到,现在很多的看起来最早的西周的,就是那种像埃及印度都有那种材料,所以我们在西周出现的这种东西,也可能和印度这些交往来的,所以交往不是丝绸之路开通之后的,之前就有交往。但是这种交往和丝绸之路开通之后,这个道路就有保障,实际上就有军队来保障安全,要不半路上强盗抢劫什么的,就有大宗的贸易往西方去,西方玻璃器和其他珍贵东西开始进入到东方。之前也专门有研究丝绸之路开通之前有哪些交往,可能就靠游牧民族。还有在海上用小船一截一截的,一直没有断的,有这种贸易。

提问:去年夏天的时候我正好有机会去了美国玻璃博物馆参观了一下,我是外行完全不懂,最震撼的就是公元前的玻璃,我们作为爱好者或者门外汉更多看不出那是玻璃,就觉得是雕塑的或者是陶瓷的,我就想问一下,我们这种如何去辨别看那个东西是玻璃制品还是其他?

安家瑶:所以这个东西确实是一个要靠看,再一个不行就得上仪器了。那个同志提出来战国的高杯,它的器型和刚才在贝格拉姆这个杯子的器型也很相似的,都是收壁收得很漂亮的杯子,可是那个就是水晶的,你如果不仔细看的话,真的难分辨是水晶还是玻璃的,非常早的那些玻璃确实是仿的那种彩色的或者绿松石那种东西,所以它不透明、半透明,颜色又特别鲜艳,所以有时候不好分,但是玻璃好分的一个就是里头有小泡,天然的矿石里头没有这种气泡。尤其在威尼斯玻璃之前的,都可以发现,拿放大镜就可以看到里头的气泡,有气泡肯定是人造,但是现在玻璃越来越好,你拿肉眼看不到气泡了,这时候就要靠仪器了,考高倍放大镜、显微镜。专业是要看它的结构,玻璃和天然的晶体那些都是不一样,中间是无定型的,就是我说的,不会排列得很整齐,主要是看是不是无定型,所以不太容易看。有时候看到杯子觉得这是陶瓷的,不透明,玻璃也可以完全制成这种,而且中国的青花瓷到了欧洲之后,他们造不出来瓷的,他们因为制瓷不行,没有高温度,就拿玻璃来仿中国的青花瓷,仿中国的东西,也仿了很多,所以这个文明真是双方的。

主持人:今天非常辛苦安家瑶先生,我们再次用热烈掌声感谢安家瑶先生。谢谢。

 

扫码立即预约

关注我们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