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学术讲座 / 讲座实录

2018-02-03

“锦行天下”——四大锦的结构之别与技艺特征

1.jpg

实录内容:

主持人:非常欢迎各位热情的观众和听众朋友,成都博物馆从16年6月开馆以来,到现在不到两年时间,也非常感谢在座的观众和你们身边和背后所有的你们的朋友,对成都博物馆的厚爱。根据我们的观众量统计,到现在已经是超过430万人次来到成都博物馆参观我们的展览以及我们的活动,所以这里也代表成都博物馆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成都博物馆有一个非常朴素和简单的办馆理念,就是我们所倡导的以观众为中心,就是以在座的各位朋友你们想看什么、想听什么、想在成都博物馆了解到哪些信息,这是我们最为关注和我们最为强调的一个工作的方向。我们这一年多两年不到,一直在不断的努力和践行这样一种思考,从目前观众的反馈来说,还基本认可我们这样一种理念,现在在我们博物馆的外面,大家最熟悉的大台阶下面,已经又摆上了长龙,前天刚刚开展的文明的回想,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特展向公众持续开放,一直持续到5月6号,我们把春节整体涵盖在里面,也是为了尽量多的包括向成都市民在内的所有到访成都博物馆的观众朋友们提供优质的好的一种文化体验和我们提供的文化服务。

今天这个讲座也是这个里面同样另外一个尝试,我们在今年春节以前会开四个临展,分别是锦性天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展,锦行天下是我们推出的第一个大展,选题非常宏大,也是把我们国内非常知名的四大锦集中的展示,虽然是巡展最后一站,但是回到成都具有特别的意义。今天是这个展览系列讲座的第三场,我们非常有幸的请到了来自宋锦的故乡苏州丝绸博物馆的王晨研究馆员来主讲这个讲座。因为我们知道成都俗称天府之国,越来越被世界所认同的一个称号,它是丝绸的重要的故乡或重要的产地,因为我们四川天府之国从汉唐以来,就以盛产丝绸而闻名于天下,正因为我们闻名于天下的丝绸贸易,才会有丝绸之路这么一个超过两千年以来的文化地理贸易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认识它的重要性和对我们现代社会未来世界发展的一种重要影响。我们一直都说织锦是一种了不起的工艺,就像蜀锦,我们一直想知道它是怎么被古人制造出来的,直到前几年老官山出土的四架织机,我们才知道。早在汉代,我们的古代先民就用一种极具科技含量的织锦来织造美丽的蜀锦。织机只是一种装置,是一个物理存在,更重要的是织机过程中蕴含着极为复杂德泉套的纺织技艺,这才是真正体现古人智慧的方面,彰显出了古人高潮的智慧和技艺。王晨研究馆员长期从事中国织锦的研究,曾经专题研究过新疆尼雅出土的大家非常熟知的五星出东方锦的研究工作,详细研究了它的组织结构,成功复制了该锦。接下来王晨研究馆员将详细为大家解析四大锦的特征,我相信这是一场穿越时空,与古人智慧的对话。接下来掌声有请王晨研究馆员。

王晨:首先感谢李馆长从头至尾对成都博物馆新馆开馆以来那么多的活动、那么多的临展,带给成都观众们的文化大餐,这个里面也有中国丝绸文明的一个大块,就是中国的织锦。我们的丝绸文化渊源非常深厚。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我们大家所知道的绫罗绸缎,这个里面品种很丰富,每一个品种,为什么就叫了绫、罗、缎,这个里面经线、纬线交织不一样,才呈现出各种品种。我今天来跟大家交流的,就是以我们锦行天下正在展出的四个锦,蜀锦、宋锦、云锦、壮锦,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他们之间有什么特色,这样展开。

说到锦行天下这样一个特展的话,作为我本人而言,也是对它倾注了一定的热情在里面吧。刚刚李馆也介绍到,我来自苏州丝绸博物馆,在这个领域里面,对丝绸的文化、丝绸的技艺有了30多年的这样一个过程。锦行天下这个展览的形成,是在2016年的8月份,当时是广西民族博物馆他们首先提出来说我们把中国的织锦做一个展览,要说到中国的织锦,离不开我们四川的蜀锦,离不开苏州的织锦,离不开南京的云锦,所以说就把这几个锦汇聚起来了,应该说这就是中国织锦优秀的代表。8月份启动,在2016年的12月份,在广西首先把锦行天下作为第一站展开了。2017年5月份第二站是在南京的织造博物馆举行,2017年7月份我们在苏州博物馆四个锦一起呈现。接着下来,就是我们四个锦的连展来到了成都,蜀锦的故乡。李馆刚刚说得特别好,有特别的意义,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四个锦当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底蕴最丰厚,在成都进行这个会聚,今天到场来的这么多观众,也让我感应到了对蜀锦的关注,对中国织锦的关注一种热情。我们中国的品种那么多,怎么来鉴定这个就是锦,这个锦那个锦为什么有那么多名称出现,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所以我跟大家交流的话,就是想以这么四个锦为一个基础,把他们之间的结构之别与技艺特征跟大家来说一说,因为我认为,每一个锦有它特定的概念的话,离不开经线与纬线交织的结构,其实这个结构就是这个锦关键的灵魂。有了它这样一个结构,我们才称为这个锦,换了一个结构,就不叫这个锦了。

今天的内容首先把四个锦的概述粗略的给大家说一说。第二部分讲一下织物的结构,这四个锦在织造技艺方面有哪些特征。这两个方面没办法割断的,必须得连起来的。出于对锦的一种,大家加深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吧,所以在第二部分,会花比较多的时间跟大家交流。下面一个再说的话,因为它里面有一些共性,也有一些个性,时间会放得少一些,是这样的。首先我们先看看四大锦的一个概述吧,我们中国古代的丝绸织锦,应该讲从考古发现至今,我们说商代的时候已经成熟了,而且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技术,古代就说这样一个丝绸织物怎么来论它的贵贱,有文者为贵,文盛者为上。有图案的丝织品,文特别丰富,特别贵,其价如金,有身份的人才能穿着。这体现了它的贵重吧。几千年中国丝绸品种发展这个过程中,织锦就是以多彩、纹茂、熟织三个方面为主要特征。织锦都是以脱了胶的熟丝来织造的,也展现了织造技艺最高的水平蜀锦、宋锦、云锦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影响最大的,并流传至今的三大名锦,不但织品搞鬼,更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传承下表表现了不同时期丝绸科技的进步,从而成为我国丝绸史上三个重要德利城被。壮锦是生产于广西壮族地区的一个优秀的传统品种,历史也是很悠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这四大锦都是中国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对锦的定义有很多,我们还是说把它从织物的结构上来说一说。首先锦是一种提花织物,从织物的组织上讲,有两组或两组以上彩色经线或者纬线,用重组织形成基本结构,因此质地较厚实、外观色彩丰富的提花织物。从制作工艺上,经纬线均需先染色后织造,不仅丝线准备工艺复杂,织造难度也相比其他织物高。由于我们四个锦的发展是在不同的时期,所以它所呈现的织物结构是不一样的。因为结构的不一样,织造工艺也会有不同,而且我们讲应该是各有所长,而且前前后后还有一些关联,在纹样上更加难。在织物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面,纹样艺术更是联绵不断的呈现出它各自的风格。

首先来看看蜀锦,蜀锦是中国织锦历史当中最为悠久的,兴起于战国,盛于汉唐,是中国最为值得骄傲和感叹的古代织锦,因为主要产地在四川成都这样一个地域,所以我们的蜀锦命名是以地方地来命名的,同样也成为了蜀地文化的一个代表。在长久的历史当中,成为了一个主要的经济产业支柱。尤其是蜀锦在技艺发展,在漫长的过程当中,一直处在领先地位,尤其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西方,中亚、西亚、地中海,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艺术上面讲,我们的蜀锦的经线提花和纬线提花应该讲是首创,在我们中国古代的丝绸织锦上面,是首创的,所以它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并且还影响了后世的宋锦、云锦。后起我们的蜀锦,是在古代的蜀锦结构上面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后我们讲的蜀锦,现在所看到的蜀锦,大部分经线是缎纹,是用多重纬线来现花的织锦。

那么宋锦呢,肯定是在古代蜀锦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因为它的主要产地在苏州,当时最早的名称也叫苏州宋锦,后来又有称它为宋式锦。在南迁过程中,蜀地工匠也跟着到了南方,这个过程中,把技艺也传递过去了,后来就逐步发展。这么一个锦主要用于书画装裱和服饰这两个用途。

云锦是继蜀锦、宋锦之后集历代工艺之精髓,并且融合和多种工艺而呈现的一种锦,它的品种很多,给我们的外观质地也是厚重,图案是豪放,而且色彩更加富丽多彩变化,像云霞那样而得名,主要是饰品。所以工艺上面特别讲究,工艺上面讲究的程度应该要超过蜀锦和宋锦。云锦虽然是在江陵、苏州、杭州三大织造均有生产,基本上主要创始人在南京的江陵织造,所以我们把它冠名的时候,有一个前缀叫南京云锦,除了官府之用之外,还作为赏赐品远销西藏、西亚等。

壮锦的历史也是很悠久的,但是它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在宋,明代时候达到鼎盛,广西壮族地区生产相当普遍,成为广西民族妇女主要家庭的副业,除了农耕,农闲的时候就来织锦,他们织的锦自给自用,用于装饰、服饰。它的材料跟蜀锦、宋锦、云锦大有不同,大部分是用棉线为多数,基本上都是纬线花纹。

接下来是一个重头,这几个锦在结构上面有什么不一样。因为我们的锦首先一点,刚刚前面有一个界定,它一定是运用了重组织结构,经向和纬向是按一定组织规律进行重叠交织,才能够使织物呈现出多层次的色彩花纹。不是所有东西都叫锦,单层织物就不能叫锦。蜀锦、云锦、宋锦、壮锦在织物结构上是有各自的结构形态,因此外观不一样,也决定了它自己的独有的名称。

蜀锦大体上面分为三大类,一个是多彩的经线现花的蜀锦,一个是多彩的纬线现花的蜀锦,还有经锻地起纬浮花的蜀锦,这个因为时代演变而逐渐形成的。经现花基本上是汉之前的,纬现花是唐开始,锻是更晚,从元、明才逐渐起来这么一个时间概念。经锦是古代蜀锦当中典型的品种,在我们出土的织锦当中,新疆的也好,湖南马王堆的也好,大量丝织品都是经显花。这修精美的蜀锦在织造工艺上面不一样,所以我们在进行对蜀锦进行认识的过程当中,如果了解到这么一个流变的话,对文化也好、技艺也好,更加有一个清醒的脉络。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经显花,经显花我们从出土的文物当中,首先看到的是平纹为基本组织结构的经起花织物。最早好像是在西周的时候就有出现,那时候看到的锦没有花纹,但是组织结构已经能够清晰的看到了。我所见到的一个原件是衢州有一个汉王墓,是西汉的,上面有一个盔甲,盔甲上面有丝绸包裹在上面,就有很清晰的结构。东周时期、战国时期一直到汉代,整个这么长的一个历史当中,织锦只有一个结构,就是平纹型的重组织,两重平纹是最最基础的。甲乙经是这样一个排列,大家看结构图的话可能会清楚一点,这个是甲经现花的时候是这么一种状态,甲经浮在外面,而乙经是在下面。乙经显花的时候又不一样。这里加了一个截面图,如果我们纵向切一刀的话,就可以看到这个深色的线是在下面的,纬线一上一下,这个就是一个平纹结构,而中间还有一个点,这几个点一直是在中间的,所以我们也会有专家说,那个叫夹经组织,因为有一个线老是夹在中间,没有在织物的表面呈现出来,所以才这么称,我只能讲比较形象。我们从学术语言上讲,还是讲重组织为好,它是平纹型的重组织结构。这是最基础的。

东周时候,08年我们在江西靖安发现了这么一件东周时候的锦,有好几件锦,这是其中的一件,结构是平纹型的经锦,神奇的是它的密度相当高,我们一般是100左右,这个是达到了240根,翻了一倍,我们在检测的时候,是无法相信,这个锦的密度怎么突然变得那么高了呢?之前又没有发现新的织物来说明这一点,前面没有一个过渡,等到发现的时候突然它的技艺就那么高,所以还是一个密,对今天的研究者来讲,还不是一个结论。我们只能目前为止是从出土的现状来说问题,应该是这么讲。所以说东周时候突然看到有这么一个经,密度这么高,很显然那个时候的技艺已经相当高潮,已不是我们现在想象的那个样子。也许我们现今的人们技艺还不如两千多年前达到的水平。这是我们的复制品,丝绸博物馆根据这个原件检测,进行的一个复制,两重平纹经锦的组织结构,很显然,红色和棕色的现花非常清晰,一点不含糊。还有汉代时候这两件锦,都是属于两重平纹经锦,两个颜色互为显花,蓝色和黄色的组织结构是完全一样的,只是说显花的丝线在表面呈现的状态是不一样的。这两件完全是一样的,而且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两件织物是在尼雅墓葬男主人穿的袍子是一样的,这个锦是袍子的主料,这个饰物锦是在袍子的边缘镶嵌用了这个锦,通过技术手段复员的话,那件也能够复原。老官山汉墓织机就是做的这一件,这一件人物禽兽纹锦也可以做,只不过这个更漂亮。每一个花纹图案都不一样的,我们不仅能够看到我们的先人在织物结构上面这么稳定,同时在艺术设计上面,那么的有鉴赏能力,而且能够这样去表现,真是不容易。所以我觉得,接下来在我们成都博物馆说不定不久的将来大家能够看到这一件锦能够织出来。还有北朝时候这一件织锦,这个例子也是很多的,也是在新疆出土的一件饰品。

我们再来看看三重平纹型经锦,这个是组织结构图,这个是剖面图。如果红黄蓝三个颜色,红的在表面,蓝和黄就在下面去了,蓝色的上来了,红跟黄就存到下面去了,老是这样交替进行。舞人动物纹锦是一个例子,出土时间比较早,19年,当时出土的时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件,一直到尼雅墓的出现,才为我们大家打开了更广泛的视野。譬如这两件都是尼雅出土的,这两件都是三重平纹型经锦,因为多了一根丝线,颜色马上变得丰富起来了。这个是一件枕头,丝绸之路的展会是拿到一个原件进行展出的,还有这一件延年益寿大葆子孙锦。这一件是北朝时候的灯树纹锦,好像不只三个颜色,有四个颜色,它是用到了彩条排列,黄颜色和红颜色,其实从组织结构上讲在同一个层面上,但是用了一个彩条排列,才条排列完了以后,就出现了多一个色彩,大家可以从这一个区域里面看到,有绿色、白色、黄的,到这个区域里面,黄的就没有了,黄的就变成红的了。这个就是蜀锦技艺当中出现的彩条排列,在组织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面,让色彩变得更加丰富,这就是古代蜀锦非常明显的一个技艺特征。

四重平纹经锦,一样的有一根在表面,有三根在下面。这两件都是典型的四重平纹经锦,这一件也非常出名,这个锦被在尼雅双人墓的表面,盖在双人身上,里面穿的全部是织锦,每一件都是古代的蜀锦,全部是经起花的,用到了彩条。我刚刚说到前面的蓝色锦袍,就是这个身上穿的,可惜的是,这件衣服当时拿下来的时候,损坏得比较严重,尤其是织物都腐朽了。

这个是五重平纹经锦,从结构上面观众都能够听得明白了,一个颜色在上面,四个颜色在下面。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但是对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件来说为什么很特别呢,因为五个颜色同时提花,红黄绿白蓝五个颜色同时提花,这个是在织造的一个高度。古人这么想、这么实施,也就是这样它留下的东西让我们去体验到了我们的织锦,一根丝线一根纬线交织以后就变得这么五彩缤纷。刚刚讲到四种织锦的结构状态,这两件锦,一件是两重平纹经锦,一件是五重平纹经锦,这两件我都参与了复制,这一件是以我为主复制的,获得国家文物局纺织品科技保护二等奖,就是大课题里面其中一件,这一件是跟国家文物局有一个协议,跟新疆三家联合进行复制研究,我也是作为技术骨干。去年的时候有一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拿来展出就是复制品,这个里面除了结构给我们强烈的感应而外,它就是技术层面。那么密,一个厘米里面要容纳240根,这是不容易实现的技术目标,这一件是五个颜色同时提花,密度也同样很大,这两件是古代经锦显花当中的极品。

经线提花出现了一个斜纹组织,主要是在隋代和唐代,从织物织造上面来讲,就是多了一片棕,从穿棕里面还是非常有讲究的,两根两根穿,然后错位,这是放大了几倍织物的结构,大家非常明显的看到有斜向纹路很清晰,就是用到了斜纹组织,基本的一个组织完整结构是三枚,纬线三根,纵线三根,形成了基本组织,最终织出来了这个样子,我们这个浅黄色和红色没有组织结构的区分,一样的,只是说结构不一样,都是斜纹,只是显花的颜色不一样而已。这两件都是典型的斜纹结构,都出土于新疆吐鲁番。这个图案我也不用说了,之前我们有几位老师都跟大家讲过了汉唐时候蜀锦的基本纹样风格,团窠纹是非常典型的。

纬线显花,某种程度上是斜纹拽了90度,就是这样。技术变化源自于哪里呢?上次讲的时候稍微有一点点忽略,就有老师问我了怎么过渡,这个里面丝绸之路开通以后,西方织锦技术也传到了中国,他们就有纬线提花显花的,纬线显花的技法用在我们中国的时候,我们就把唐代时候的经向的显花过程就给它转了一个向,马上就形成了。纬线显花在技艺上面讲,它的灵活性要比经向显花来得高得多,它的应变能力强了,不然的话,丝线是固定的,颜色排列都固定好了,你要随意改变,那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但是纬线现花,只换花纹就好了。所以这个革新使唐代工艺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跨越,以使中国古代织锦留下了最为繁盛的一页,好多好多图案都呈现在我们面前。并且对于蜀锦的后期,以及我们的宋锦、云锦,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个里面也有看到,它的比例关系是不一样的,就是说一根丝线在上面,还有甲乙丙,丙乙甲,这个不是我创造的,给我们装造过程中会给到一些方便的地方,一根经线,这根经线是起到积极的作用,它不显花,显花的是在纬线。所以我们在这个里面看到它的斜向是清晰的,只是把它固定住了,固定住的点在哪里?就是在这里。这个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很考脑筋的,它是纬线显花,经线在下面,起到固定作用,把纬线固定牢。这些连续的点就是我们这里所看到的斜纹链接点。经线几乎看不到,纬线很粗,基本上达到1:4这么一个关系,这是把织物放大好多倍,至少是50倍,你们大家能看到吗,这个呈现的是纬线在表面,这里有一种经,就把纬线固定牢了。还有一组经线夹在中间,起到支撑作用。这一件在锦行天下里面曾经展出了,这一件锦的话,就是一个四重斜纹纬锦,它的结构就是这样。这一件是唐代新疆吐鲁番出土的花鸟纹锦,我特意放了一张反面的照片,一根纬线在上面的时候,有四根纬线在下面。它是六重斜纹纬锦。它的背后图案是不清晰的,是混色的,而我们在表面看到图案是那么清晰,而斜纹的斜向也是清晰的,这么一种结构称为唐代时候的经典,也是古代蜀锦当中纬起花的经典。之后蜀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该讲这么一个织物结构,刚刚已经说到是元以后,明代、清代达到了一个鼎盛,基本上都变成这么一个结构了。它是一个什么呢?是缎纹为底,有纬显花,用到了刚刚说到的阶级组织,把纬线锁住的点,缎纹有五枚锻,一直发展到后来,八枚锻,这个八枚锻主要出现在清代,明代很少很少。这个结构发生的变化,也形成了我们近现代蜀锦的一个大的类别。这个里面的话,有这么些品种,我们成都的朋友应该会知道,月华锦、雨丝锦、方方锦,民族锦,通海锻,铺地锦,浣花锦,现代派蜀锦。其中月华、雨丝、方方锦是晚清三绝。这一件是月华锦,是用一组丝线颜色从深到浅排列,然后跟一组白色丝线间隔排列。我们月华锦好像也有从唐代的运渐锦的影子在里面,在品种当中,还有三闪,就是对比度特别明显,形成了闪色,最难的工艺在哪里,就是牵经,这个工艺相当复杂,牵经的时候,脑子也要非常的清楚,才不会牵乱,如果万一这个色排错掉了,我们看上去就不是那么和谐了,眼睛看上去就会变得一丝一丝的那个感觉,所以色要排得非常准确,这是月华锦的特征。还有雨丝锦,简单的说,这个红色的和白色的两组丝线,这个红线没有变化,只是说跟白色间隔排列的过程中,间隔的宽度是不一样的,因为间隔宽度不一样,也造成了外观效果,这个也是雨丝锦形成的特征。无论这上面是红色也好、蓝色也好,总是跟它的经线排列的根数,间隔根数有关系,颜色没有变化,通过间隔排列的宽度、窄度发生变化,形成了眼睛外观看上去韵渐的效果。所以说我们的蜀锦,尽管中间有一段好像是突然变成缎纹,跟前面的平纹、斜纹好像没有什么关联,但是某些工艺还是有关联度的。方方锦,这件方方锦是明代时候的经典之作,通过纵向的彩条排列,跟纬线的色块的梭子,跟经线交替,形成了这么一个效果,非常巧妙。我们在北朝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方格锦,所以晚清三绝跟古代蜀锦当中技艺上面有延续。在方块里面都会放上相应的花纹。你看北朝的时候放的动物,跟我们明代以后放上去的那个动物造型就是不太一样,这个就是有一个时代的趋向,对吉祥语义发生的变化。中间放的是金钱纹,花卉,菊花等,清代的时候就有团花,跟唐代的是不是明显不一样,而且是比较自由的形态。这是铺地锦,铺地锦在清代蜀锦当中很多的,应用也很广泛,装在我们的装饰上面特别的多。这样的一种锦,植物结构也是缎纹为地,多彩纬线起花,图案为满地规矩纹,由圆形、方形、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各种几何纹交错叠加,组成有变化的锦式骨架,在这些骨架中,填以各种形式的小锦纹。像这件锦,是去年我们引进了一个台湾的展览,台湾收藏了一批清代的织锦,就是跟刚刚看到的铺地锦是一个风格,这个就是纹样上面呈现的,结构也是一样,锻地的,纬线起花。这一件,你们没看过,我也是第一次看过,它的图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跟我们景观结合起来,用到了金线,金线、银线都织进,还有彩色,配上文字,这个在大陆地区没见老过,在台湾有,这批东西是从河南运过去。蜀锦谈到了主要的三个结构,一个是平纹的,一个是斜纹的,还有缎纹的。基本上就是这三种。

宋锦比蜀锦来得简单,宋锦的结构,种类上面有大锦、小锦、重锦。重锦是最为复杂的,除了用到真丝线而外,用到了经线,就是它织的时候,除了长抛梭而外,还有短抛梭,重纬数达到5根以上。材料有不同,重叠根数又比较多,所以织造工艺相应来讲比其他的种类来得复杂。这是宋锦在应用当中,除了服饰,用于装饰是很多的。细锦是我们最最常见的,它的特征跟前面的重锦相比,纬线经过上是蚕丝,三组纬线或四个纬线,用途大部分用于服饰和装饰。匣锦,经线是单重纹,纬线是两重纹。不符合锦的结构,但是在应用上面,都是用在装饰上面,所以分类别的时候也放到这个类别里面去。比如匣锦,就是裱在盒子外面作为装饰。我这次去台湾也看到很多盒子外面用的锦都是匣锦。还有小锦,更加不属于锦,因为用途在装饰上边,也是作为一个类别。这个小锦是单经单纬,经线用了多彩的彩条排列,中间会起一个简单的几何的小的提花纹,常常用于哪里呢?古代很喜欢用扇子,扇子也要包装出来,扇子的盒子外壳用这样的锦装裱一下。很多的。反过来讲,这样的匣锦做的人很少了,为什么呢?是需要用丝线去做的,需要反复揣摩,把硬硬的丝线通过重压,变得柔软,变得有韧性。这样进行装裱的时候,才黏得上去,要不然黏都黏不上去。这成为锦当中的一个类别吧。它的结构是什么呢?它的结构,实际上经线有斜纹,纬线也有斜纹,有渊源,渊源来自于唐代经线提花结构,宋锦底部是三枚斜纹为底,纬线呢,也是三枚纬斜,但是有链接点系牢。宋锦也是的,用三枚组织,多彩的至少三枚以上纬线显花,也有系接点接牢。三根灰色的线是三枚起地组织的三枚斜纹组织经线。这样一个圆圈,一排,这里有一排,有经给它系牢。我们在往下面看,底部是斜纹,纬线也显花,所以我们说我们的宋锦,既有蜀锦经显花的影子,也有纬显花的影子,它的发展跟蜀锦是有渊源的。这样一种结构一直延续到今天没有变过,一直保持到今天,我们看到这样的结构,不会说它是蜀锦,因为蜀锦当中没有这个结构,只有宋锦是这个结构,云锦当中也没有这个结构,一看到它就是宋锦。宋锦当中还有一个小变化,是哪里呢?是这个地方,大家能看到吗,它是一个地,这个地组织结构是什么?六枚不规则缎纹,六正好是3的倍数,从织造上面讲非常好办,再加上三片棕花,纬线不用变,让我们宋锦起到怎么得外观变化呢?因为底部用到六枚斜纹,所以变得比较肥亮,而纬线立体感也比较强。这次锦行天下展厅里面,有大概两到三件,两件都是六枚缎纹为底的宋锦,其中有一些就是这个。呈现的宋锦底部要漂亮一些,光线照耀下面,色光度变化比较大,做一个结论的话,宋锦组织结构为多重伪组织,系唐代斜纹型纬锦织物结构的变化和发展。有很多跟蜀锦是一样的,你要仔细观察,就是结构不一样,结构上面,蜀锦纵向三枚、纬线也是三枚,只有宋锦是结合在一起的。宋锦还有一个特征,就是纬线起的短抛梭,梭子换掉了,把丝线颜色换掉了,但是组织结构上面讲,没有变化,还是在那个层面上面。通过这个变化,在不改变纬上面让色彩变得更加丰富。这一件藏在故宫,非遗传承人进故宫的活动,看了几件藏品,这就是其中一件我拍下来了,就是通过抛梭换色过程中让颜色不断变化,上海博物馆有这么一件原件,我们纺织品在锦行天下的展厅里面有,大家仔细看一下的话,有黄色、棕色,这里有粉色,一共大概有七个颜色,换梭的时候,是六个变化一下,其结果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你看这朵花,是黄色的,这个颜色,到这儿变成蓝色花纹了,再往上面走又变成其他颜色了,70几公分才形成一个纬线换色循环,这就是古代织造过程中非常巧妙的方面。我有一次上海博物馆要装裱用,委托苏州丝绸博物馆仿制一件,我用其中一小块看样子,他们跟原件对比,他们说用的颜色不对,没有办法跟他说清楚了,他整个色的宽度要达到70几公分才形成完整的循环,剪其中一小块跟原来自己留下来那一块老的锦对不上号,图案是一样的,颜色对不上号,在70几公分里面去挖一块跟原件是一样的,那才对得起号来,是不是这个概念,所以我想说古代技艺是非常灵活,一直到今天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应用的。还有一件,也是故宫的藏品,上面写得很清楚,苏州织造,很简单的双喜,这个喜字跑上去颜色都不一样,一直到上面的时候,才刚刚有一个循环,这就是织锦技艺当中用到的技法。

我们再来看看云锦,云锦第一个环节里面就说到是一个集大成的锦,它的种类很丰富,其实不像我们的蜀锦、宋锦那样,有一个很明显的、很清晰的结构存在。它有好几个品种,比如说库锻、库锦、妆花,都是在南京生产,所以称为云锦。所以是集大成的一个品种。每一类品种都有不同的结构。我们先来看看库锦,有正反锻,有正反五枚锻,也有正反八枚锻,也可能经锻为底,纬锻为花,反正是正反的效果。这个在明代大量的应用,应用非常广泛。这个是同色,经线、纬线是相同颜色,呈现是这个样子。如果是这样呢,如果是经线、纬线不一样的呢?而且对比度很强呢?组织结构是然正反五枚、正反八枚这样的概念。这个就是两色库锦,还有妆金库锻。织金锦在云锦当中应用很广泛的,金线用得多很硬,做成衣服穿在身上不见得舒服了,柔性比较查一些。金线论缎纹的蚕丝线,缎纹用扁金线,又镶嵌蚕丝线,这样一种织法,用材料的话,一个是比较省,都用金线织的话,很富贵,成本也比较高,加了根黄色的蚕丝线,材料省了,但同样外观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总归不如纯金线织出来那么富贵吧。还有一个,织进去是银线,这是台湾的藏品。还有二色金库锦,这个是银色金线,这个是金色金线,闪闪发光。背后看一下,是不是很漂亮,放在展厅里,光线一照,闪闪发光,但是它用什么?就是做一个凳面,凳面的话要平平一点,漂亮一点就可以了。还有局部,我们看头部有一点点红,用到了妆花,所以这一件云锦说起来品质很高的。还有彩库锦,刚刚说织进去的金线,这个就是用好几种颜色,彩色线织进去的话,就叫彩库锦,色彩来得更加丰富了,不是那种清雅形的,完全是浓烈形的,还有一个也把它作为云锦的一部分,彩锦绒,也是在南京生产,所以他们看到这个的话,也会把它作为云锦的一个大类。这件同样也是,底部是绒,这个是有纬重组织,基本上是八枚。妆花是云锦当中的一个大类别,它的底丰富多彩,这些林林总总,归集到一个技艺就是妆花,在提花部分不停的回纬,上面没有像我们刚刚说到的用系结点系牢,它没有的。这个是两经角组织,这里是回纬。这个是妆花纱龙袍,它的底用了提花纱,暗花纹是平纹,眼睛看上去非常色彩丰富的,用到了妆花工艺。还有妆花锻,说到锻,大家都很清楚了,八枚锻,用系接点系牢。底部是缎纹,上面是妆花工艺。还有金宝地,用到的材料非常丰富,是妆花锻最经典的品种。所以金宝地富丽堂皇,这个是不好折的,一折就把金线折受损了,它用到了几种不同的材料。这个扁金线,这个是色绒,目的就是要让纬花变得比较厚实,比较饱满。这个是背面的经线,根本没有系结组织系牢,所以妆花锻背后就毛毛的那个感觉。而蜀锦、宋锦背面依然是光洁的。而云锦背面就是这个模样。所以大家要区分的时候,背后也能给它说得准确了。这是云锦我们常见到的艺术风格,非常的色彩丰富,由于用到了不仅色彩变化,还有银线、金线,孔雀羽毛等,也让我们的云锦,真的如它的名字那样富丽多彩。

我们再说壮锦,壮锦的结构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基本上是这么两种,一个叫两梭法,我这个名字没有创造它,我就是把壮锦的俗称用过来了,他们叫两梭法,还有三梭法。基本结构是平纹,一根纬线是平纹交织,第二根纬线起花纹,这一部分就是显花的部分。到第四梭的时候,又有花纹起出来。基本结构是这个样子。所以壮锦在纹棕起来的时候就告诉你这几根要提起来,织的时候一根打底,还有一根要挑花,基本上用挑花的时候来形成的,所以基本上是先点好三根一挑或者六根一挑。这个三梭法是什么呢?第一梭纬线是平纹,第二梭纬线比如说挑起来三根,第二梭纬线就是增加了一个色而已,颜色就变得丰富了,原理是相同的。我们看一下,像这一件锦被,展厅里面有这一件,基本结构就是两梭法,这一件基本结构是三梭法,所以你们能看到它这个图案基本上不会很大,花纹循环不会很大,色彩可以变,用挑梭的办法把纬线放进去,所以也能够达到逐花异色的效果,使图案色彩更为丰富。这个一个绿的,一个是彩色的,这就是三梭法画的意向图。这是图案的变化,像这个就比较复杂了,图案循环也比较大。为什么会这样子,在后面谈到设备的时候,我们再来说这个问题吧,跟他的设备是有关系的,不是他故意要变成这样,他没办法,他机械设备决定了他只能做成这个样子。

刚才说的是第二部分四个锦的特征。

那么织造上面有哪些共性的东西和独有东西呢?蜀锦最早是丁桥织机,织机很小,一米多不到,中间有很多小框,这个框是根据图案的复杂来确定要多少片棕框,图案太多,这个机也完成不了。所以我们早期看到了那么多复杂的织锦的话,基本上它的花纹循环不是很长的,最多两公分、三公分了,再多,受到机械影响,也做不了。这样的机形,里面有综片,需要靠手工打出来的,不像机械化的,都有现成的刚综,有孔眼,丝线穿进去。古代传统手工织机是线综,是这么勾连起来的,我们穿宗的时候,可以穿上棕也可以穿下棕,根据织物来确定。而我们的壮锦,只要一半就够了,它都是半棕,只有三大锦需要上下两个棕片合起来才能完成这个工作。打棕打好了以后要进行穿综,有什么依据呢?我们也要依据图案,图案要转换成一种语言,可以把它称为穿综图,经线和纬线什么位置进行穿,要穿在哪几片综线上面,完全靠穿综图来告诉穿综者,这个图案要穿这么几片综,还有几片是不用穿的,这个就根据图案来变化,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在织造过程中的一个技术核心。一般观众朋友们我们在看到那台机在运作,已经在织了,但是这个环节,永远是在过程当中,你是看不到的,只有我们在进行装造的过程中,这是一个关键关键,少不了的步骤,也是技术的核心。比如说这件织物,我们就是用丁桥机来做的。为什么用丁桥机来做?文物原件就只有6公分,我不可能只有这么宽,我做一个门幅的,那肯定不合适。我们觉得,东周时期,不可能有什么大型机器,一定是用小型机来织的,丁桥机是比较合适的工具,所以当时我就是用丁桥机把狩猎纹锦织出来了,用了40几片综吧。还有多综多蹑织机,是根据丁桥机演变而来的。譬如说在荆州出土的这个,有50几公分宽,这个用丁桥机就做不来。就用多综多蹑织机来做,无非比丁桥机架大一点,是用比较粗的竹子,跟综片链接起来,通过力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杠杆原理吧,通过绳,下面那个脚轴一踩,这个部分往下倒,中间部分往上提,就把这个综片提起来了。这个提的过程中,会跟我们的花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哪几片综要穿进去,这一片综提起来了,就是这一排,花纹里面需要提起来的线提起来了,然后再换一片,这个纵向,所有的花纹需要提起来的丝线就提起来,形成了一个梭口,我们就把梭子丢进去,这个花纹就形成了。工作原理跟丁桥机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目前来讲,这个做法跟丁桥机的做法,我们基本上保持在平纹结构基础上。这两件东西,前面讲结构的时候已经特别提到,因为都是平纹组织,门幅都比较宽,某种意义上讲,应该是用多综多蹑织机可以做出来的,但是我们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勾连式织机出现以后,如果用这个机做出来,更加合理一些,甚至于更复杂的图案在这个上面,比多综多蹑织机更容易一些。因为上面有一个让你提综的力,这个力很大很大,比我们用脚踩下去那个力多得多,而且力很均衡,不会造成开口不清,相比而言开口不清的状况会减少一些。中国丝绸博物馆和成都博物馆联合,这个机已经有织物在这样的机型上面织出来,这对于我们更好更深入的了解蜀锦的织造技艺,真的是提高了非常非常有力的证据。

束综提花机,更高级了,其实花纹循环也不能很多,再想多就满足不了了。如果用这样的提花机来做的话,能够满足花纹变大的要求。束综提花机里面有大花楼和小花楼,出现的年代应该在隋唐吧,更早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证据,基本上隋往后会出现,到唐的时候,应用是相当丰富,我们唐代纬经基本上是用束综提花机来做。我们看小花楼机,这个机形画得还是比较标准,前面有综,这个综起什么作用?起基本组织,花纹的部分就靠花本来解决,这个花本编制相对来说不是很复杂,但是下面中排倒是比较复杂的。你们看了这个线,简直搞不动了,怎么回是这个样子,有的松有的紧,到提花的时候就绷紧了。从这个地方看,它分了四个层面,从正面看,一般是分成八朵花,它的花纹循环也受到限制,花幅比较小的,大花的它也做不了。这个是大花楼织机,牵花的人和织造的人是面对面织的,花板在尾巴上面,上面的线就是花本而前面的小花楼机花本是在这个地方。不管是小花楼也好,大花楼也好,都要进行挑花,意匠图画好以后,要先进行挑花。我们花本根数跟纬向根数,都要连贯的计算好,计算好了我们才能按部就班的,看到了这一根一条,意匠图是这样的,我们才把需要提花的部分挑起来,这是图案储存工艺,这个储存工艺又相当于是我们计算机的编程,比较形象的说法就相当于在编程,储存好图案以后就放到机上织,所有的这些纵向叫甲支线,纬向是乙支线。从机械结构上面讲,我们无论是小花楼机也好,还是大花楼机也好,肯定是来得更加复杂、高级,一定是这样子的。花本是这个样子,哪看得懂,一团线,但它就是储存好的花本,我们称它为祖本,它就可以作为一个档案存放在柜子里、箱子里都没关系,放到机上面做的我们叫行花,我们这个叫倒花本,把小花本变成可以到机上面做的花本我们称为行本,行就是运动。前面说到大花楼、小花楼,像这么漂亮的,这个原件在日本,我们都没有机会看到过,这是他们的一件复制品,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展出过,所以我去看展的时候拍了这么一张照片,它的一个花纹循环有50公分,三个团窠有150公分,一个人肯定没法织的,很显然,像这个机的话,机型宽度要比较宽,花本也会比较大,两个人是做不了,要四个人做,两个牵花,两个人织,才能完成。这个是图案的原件,我也把这个作过一个仿制品,就做了一个团窠,在世博会上面,有一个苏州周,这一周全部是苏州文化展示,我就拿了一台大花楼机去,就做这个图案,我觉得因为有渊源关系,一个织造是中国唐代的,原件又通过丝绸之路到了日本,我们用我们的技术复原一下,也是有故事吧。这件文物的仿制件,虽然我们是用手工做的,没有达到原件的三个团窠,只有一个团窠,从严谨意义上讲,我们只是仿制而已,织造方法是用古代传统的,这个意思。

刚刚前面讲到蜀锦当中用到大花楼、小花楼,还有丁桥机,多综多蹑织机,还有老官山汉墓机,这都是几种织机。宋锦用到的,就是小花楼机和大花楼机。你看这个牵花在侧面,这个是馆里面的一个场景,在侧面提花,下面有一个人在织。这种机形,图案不会很大,这就是小花楼机侧面看到的状态。我们的宋锦,是两个经轴,一个经轴是起地部斜纹,它的系接点也是三枚。像这样比较花纹循环小的宋锦,我们就是用小花楼机做,用大花楼机做也能做,就是比较浪费,用小花楼机做就可以了,能够满足它要求了,小花楼机做劳动强度比较低,一个人操作,而且操作起来比较快。大花楼机是宋锦当中运用比较广泛的,涉及到图案比较大的话,一定要用大花楼,因为小花楼满足不了它的要求了。像这两件,就要用大花楼,花纹循环比较大,必须要用大花楼机才能做得出来。这个是提花时候我们称这个叫甲支线,这是甲支线,这个是花综线,甲支线和花综线要进行勾连接触,这个综线才跟经轴上面的支线发生关系,当你把这部分支线提起来的时候,前面的梭口才形成了一梭提花丝线,我们纬线才能放进去,这样图案就形成了。现代的宋锦有一些图案,我可以讲是大部分都可以用机器来替代,应该讲解放后,手工的宋锦已经给它转化成用机器来做的。就是用铁机器来做,因为可以满足啊。设备进步了,不等于说宋锦就失传了,不是这个概念,它的结构没变,工具变了,只是。铁的办法那就不需要挑花了,我们前面用手工做的织机要挑花的,我们花了一个意匠图以后,用扎纹板的方法,在纺织提花机,有很多很多纸板,有很多很多孔眼,有一个孔眼,就代表丝线要起来的,图案上面有一个颜色,板上面就会有一个孔,用什么工具来弄呢?就是这个答花机来完成它。现在答花机几乎不用了,看不到了,为什么?都机械化了,我们用电脑画意匠图,已经储存好一个信息了,就直接可以传递给冲孔机,那个板就冲出来了。后来发展到电子提花机,更不需要花板了,意匠图画好以后,通过电脑芯片储存的信息给到它,就直接在机上面做了。这台机是2012年年初三月份,我跟有一家厂,鼎盛丝织厂,那个老板蛮有脑子,虽然不懂传统工艺,你们都说宋锦那么难,能不能用先进一点的设备做呢?因为他自己厂里有好几台电子提花机,他说能不能用电子提花机做,人家回答他,那怎么可以,宋锦是传统品种,怎么可以在电子提花机上面做,好多人这么回答他。他也来问过我,我跟他讲可以的,为什么?你这个电子提花机达到两完多根,我们传统只有1400多根,只要装造过程中,符合宋锦结构,不就可以了吗?你织出来的织物结构是宋锦结构,机器变了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关系。所以后来他的团队,真的肯花力气的,用两个月时间把电子提花机宋锦装造给造好了,就织啊,好担心哦,没人相信这是宋锦怎么办呢?我说我来做一个产品吧,这一套姑苏民居图,我鼓励他变成电子提花机,我也有一点私心,我也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开发,老是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是什么呢?我们传统宋锦提花机,花幅只有19公分,你说这个图案再怎么变,能变成多少花样,电子提花机两万多根,一下变成60公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个只用了30公分,用了一半,画意匠图,意匠图画好,直接在机上面做了,开始做了这么一个图案,三月份开始,四月份的时候,就马上把那个产品拿到苏州首届创博会上亮相,一亮相,没有任何人说这个不是宋锦,为什么?结构是宋锦,谁能说它不是宋锦?报纸上马上宣传,宣传宣传发现不对,不仅仅把宋锦外观改变了,同时设备是一个大的跳跃,从传统机械化的有梭机变成了无梭机,速度加快了好多。有梭机宋锦一天织五米,已经蛮快,他一个一天能够织40公分,这是什么概念?所以后来APEC会议上面,用到的宋锦就是这个机器上面织出来的。他要根据服装款形不同的改变,如果等我们画好意匠图,再变成话本,这么一个循环,等也等不及,来也来不及。变成电子提花机以后,这个改得很快,这个图案有问题,就在电脑上面修正一下,修正一下,马上电子提花机上就做出来了。设计师带着鼎盛丝织厂,也就呆了20几天,改进改进,就好了。要是传统的有梭织机,根本办不到,那么大一个花本,拿上拿下,不用了又拿回来重新编排,这个简直要命的,时间上不可能是这样子的。所以我们说设备的进步,业带来了我们织锦的新生。像这些图案,以前能想象吗?像这个就是一个大披肩,这个披肩做了60公分,就很好看啊,所以我们展厅里面宋锦有好几个都是用电子提花机做的宋锦。这个过程中,我也不赞成有些为了图更加丰富的层次,加进了其他的一点点组织,这种组织的话,会改变宋锦原有的结构,那你还叫它宋锦稍微有一点点牵强。我是老主张,用电子提花机做,结构不要变,我们对它的异议就没有。你要是说为了增加它的丰富性,为了增加层次,我改变了一点组织,那我就觉得不合适。这是我的观点。刚刚说到机器设备进步也带来了产品更新。

这个是云锦,云锦是用大花楼机,云锦很少用小花楼机,因为云锦基本上都是大花纹。它的化本往往很长,据说他们现在都不挑祖本了,直接挑行本,直接挑行本也有问题的,储存怎么办,万一行本上面错了一根要纠正的话也挺麻烦的。前不久我们到云锦研究所去看,博物馆去看,他就告诉我们,有一个楼面,大概有四间房,全部是变成他的档案室,里面是放了一堆一堆花本,全部是行本,不是祖本,说实话,我不太赞成,我觉得祖本还是要有的,它是存档的一个基础,而且这个里面花纹是比较准确,一旦行本有错误,还可以按照祖本重新翻一本准确的花本出来,而行本上面,因为每次切花,切花上面有错位,你再去纠正,这里面有发生很多的变数在里面了。不利于我们传统真正的老的经典的保存,而且还占地方。这是他们做好的行本在展示厅里面的,云锦在织的时候,尤其是妆花,有多少个颜色,就有多少个纬管,放上织物以后,体现它的丰满度,用这种丝线。前面我们说云锦,云锦基本上是用大花楼机。

那么壮锦呢,最经典的就是竹笼机,也只有他们这个民族有,其他民族都没有这样的机形,我认为少数民族的先辈们很会动脑筋的,很巧妙的,这样一个原理非常的巧妙,他的工作原理应该是与多综多蹑织机或者小花楼织机的花综部分有一定关联,花纹是通过纹综编制而成。为什么叫竹笼呢,因为就地取材用竹子编成花本,纬线用竹子编起来,刚刚看到的其他的织机在挑花本的时候是用线挑的,而这个是是用细竹子编在里面,怎么样才能形成花综部分的织造呢,就把这个编好的东西挂在一个竹笼形状的圆柱形的形状上面,挂上去,下面与经丝相连,一边连着单组经线,一边脸着双组经线,全部勾连起来。前面其实是一个扣,这个扣还起到平纹的作用,有一个自然扣,还有脚踩一下,一个单平纹,一个双平纹就形成了。这个竹笼把经线勾连起来,这个大家能看出来,一个把单根经线勾连起来,还有后面把双根经线勾连起来,前面是综框,自然开口是单平纹,再踩一下是双平纹,所以竹笼下面只有两个踏足。其他花纹就靠你编织的圆点点,圆点点就是上面的竹子,把综线图案程序编好,储存在里面,一根竹子一下来,把花纹拉,立起来形成开口以后,梭子放进去,竹子再移到下面去。很巧妙。这是操作的一个场景。这样一种图案基本上是用这样的机形做的。这个竹笼就比较漂亮了,上面有好多横着的细竹竿,就把花本图案储存在里面了。这是壮锦最为经典的竹笼机。还有一个机型,他们的名字叫排子机,我搞不懂为什么叫排子机呢,他说我们也不知道,以前就这么叫下来了,这种机跟它相比,我认为要简单得多,它有一个机架,有综,那个综是半综,那个半综其实就是纹综,也没有花本,跟我们多综多蹑织机或者丁桥机功能,运转的原理是相通的。只是它提起来的时候,还是需要用回纬的工序。壮锦的机形都那么小,所以图案大不到哪里去,而且以几何纹为基本,一正一反就变成一个完整图案了,也把机形用到了极致吧,你让他做再大的,他也做不了。我们在广西民族博物馆,还有广西民族研究所,我们就看到了用花板,就是纸板做的提花机,那个就可以做大花纹了。像这个都是非常经典的壮族的纹样,所以它的菱形、三形纹,再加上许多小的一点一点的图案,都是只能用这种,千变万化,色彩不同,图案形状不一样,但是万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上下对应的为主要特征。还有他们用的线是棉线为主,还有色绒线,也有用到丝绸,也不像我们那么细,很粗的线织进去,一般是20到40左右,不会再高了。呈现的是纬线的效果,纬线又很粗,所以总体看来,壮锦是比较粗旷的,就是这个道理。

刚刚讲到了四个锦,回顾一下吧,蜀锦的基本结构,我们古代的蜀锦经起花四种,纬起花两种,斜纹的会长一些,之后斜纹的经锦马上转变成斜纹的纬锦,斜纹的纬锦存在的时间比较长久,对后来的云锦、宋锦,尤其是宋锦,关联度、言传性比较强烈一些。我们的蜀锦后来又发展到缎纹为地的提花织物,这个就是我们现在眼睛看得比较多的那一种,色彩也很漂亮,很丰富。宋锦的基本结构基本上都是地部是上面斜纹,纬线也是上面斜纹,它是一个组合,或者地部是六枚,从装造上面完全可以通用。这两种锦在应用的织机上面,大花楼小花楼都用,而蜀锦还用到丁桥机和多综多蹑织机,还有勾连式的多综机,很丰富。云锦基本上只用到一种机,就是大花楼机,它的品种相当相当丰富,缎、罗、纱等,全部作为一个集成,名称都叫云锦。从锦的结构上面讲,也是缎纹为底,纬线起花,当然纬线起化过程中又加上了妆花,还有金线大量使用,变得更加富丽。壮锦的话,是少数民族比较经典的一个品种,它的结构,原则上是两种,一个是两梭法,一个是三梭法,三梭法更加丰富,同时加上了挑花工艺。但是受到工具的影响,工具只有一个竹笼机和排子机,都没有桌子大,所以把织物发展,图案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后期现代的壮锦也在用提花机做,那个只是说现代,早期的话只有那两种在做。当然了,我们少数民族织锦很多,相李锦、土家锦、苗锦,都是非常优秀的锦。我们今天只是说四个锦来说。多彩灿烂、其价入金,是它重要的体现。无论是结构还是织造技术,纹样里面不仅仅渗透着丝绸文化艺术内容,更多的是呈现它的生产艺术,它的进步。随着我们越来越广的年代的推进,我们的纺织技术在进步,也呈现出丝绸技术的优秀,蜀锦、宋锦、云锦、壮锦都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人类非遗的活化石,也是我们保护传承和发展,成为了我们现今的重要任务。四大锦虽然结构不同,但相互都有延续与发展,织造工艺有相似,尤其是三大名锦的丝线加工、造机工艺、织造工艺更为紧密些,但又有自身的特点。尤其在明清时候,几乎很靠近清代的时候我们的三个锦,都是宫廷主要的御用,达到了一个极致。还有今天我们对锦行天下的展览,就是要把我们优秀的织锦文化进行传播吧,让我们更多的当今的人们去认识中国织锦文化的魅力,所以我也是作为锦行天下织锦文化策展人之一,我今天给大家讲到的就是讲四个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晨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一场内容非常丰富,也让我们非常烧脑的演讲,现在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留一点点时间,如果有观众有问题的话,可以向王晨老师提出问题。

提问:王晨老师您好,您在讲述彩条蜀锦,自汉代以来,彩条工序排列技术的时候,技术基因活跃很长,一直到晚清的时候。我们鉴定晚清蜀锦的时候,更多是在美术分类全集,把蜀锦作为案例罗列出来的时候,几乎只列举了具有彩条工艺的几个品种。所以我就在想说这种工艺用在现代产品生产设计中尤其是蜀锦现在产品生产设计中,您觉得它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呢?

王晨:经向提花在我们所有织锦当中应用是最早的,从装造工艺上面讲,难度也是比较高的。我们古代先人更多的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呈现更多的色彩,这是他们了不起的一个发明创造。其实就我们今天来看,依然是很喜欢,这种纵向有彩条的这么一种外观,要去变为当代的产品,我觉得应该去应用,不难啊。

提问:主要是彩条涉及到的成本比纬向织锦成本大很多。您觉得用在工艺美术产品中比较合适点吗?还是日常的?

王晨:都可以,这个没有什么界定。我们经向显花织锦现在已经不常见了,跟它的工艺估计有点关系,所以慢慢有点消失掉这个概念。但是古代文物的原件告诉我们,他们其实在历史的过程当中存在了很久。

提问:我想提一个跟机械设备有关的问题,您刚才讲蜀锦主要是用丁桥机,云锦主要是用大花楼机,有没有这种可能,就是说用大花楼机来织造蜀锦,有没有这种可能?

王晨:大花楼织造蜀锦有啊,我们明代清代都是用大花楼织造蜀锦啊。

提问:会不会意味着丁桥这种机械会淘汰?

王晨:因为织造穿综比较复杂,每一个丝线都要按照图案要求来穿,每个丝线穿几个综不一样的,很费时费工,所以传统的时候我们利用很多,后来逐步逐步觉得麻烦,也许变成纬线显花一直延续到今天,而经线起花没有延续到今天,我觉得要去恢复它吧。蜀锦也不仅仅用了丁桥机哦,刚刚说过有好几种机型。

提问:丁桥机是不是就是织经其花的?

王晨:对。

提问:宋锦已经用机器代替人工了?蜀锦、云锦有没有类似的机器?

王晨:云锦也有,但是妆花不可能,妆花必须手工来完成。刚刚说到云锦有很多品种库锻妆花都是云锦的一个类别,里面含有其他品种,比如说库锻,还有织金锦,用现代提花机做没有问题,但是妆花不可以,一定要用手工完成。

提问:蜀锦有没有相应的机器?

王晨:也可以的。蜀锦是经显花,用传统的提花机来做也是可以的。因为我们苏州丝绸博物馆在将近20年的光景前吧,在普通的1400针的龙头上面就织造过平纹型经显花的织品,我们仿制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仿制了万事如意锦,结构可以做成这个结构。当然我是觉得,机器做的跟手工做出来的那个外观那种质感不太一样,为什么?是因为机器做的时候,无论是经线张力也好,还是纬线张力也好,都大于手工做的。手工做的织物的组织点看上去比较饱满,是这样。所以我们很容易做得出来这个是机器做的,那个是手工做的。懂行的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提问:四大锦都可以用机器来代替了?

王晨:可以。壮锦也可以,他们已经在用了。

提问:四大锦的织物会更多走进老百姓家里?

王晨:完全能够。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讲座就先到此结束吧。感谢大家参与我们的讲座,也感谢大家这么耐心这么长时间支持传统的工作。谢谢大家。

 

 

扫码立即预约

关注我们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