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学术讲座 / 讲座实录

2017-11-11

大师和他的主义——西方现代艺术小课堂之维米尔专场

2.jpg

实录内容: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首先祝贺大家双十一快乐,希望大家如愿的花到了大家想花的钱,也如愿的预约到想约的讲座。我们这次讲座也是请我们的周允老师主讲,自从周允老师作客我们成博,给我们带来系列讲座,热度一直不减,今天是继末代毕加索之后又一位大师,今天是讲维米尔,为什么讲维米尔,维米尔在这次展厅当中并没有她的作品,为什么我们周允老师会把这个有意思的画家和他的作品带到讲座当中,接下来作品就留给周允老师。

周允:谢谢各位清空了双十一的购物车到我这儿装货来了。希望带给大家的比双十一那些物质的东西一点都不差,这一个PPT我做得非常费劲,这是第三期,跟画本身关系不大,跟艺术家的作品关系没有那么密切的一期,我做这个PPT从礼拜三开始,坐到今天下午五点,揣上U盘跳上地铁就过来了。为什么讲维米尔,刚才主持人也说了,这次没有展示她的,维米尔只是一个符号,她作为一个证据,在我们侦探面前,她的蛛丝马迹是特别清晰的,而她的作品数量也比较少,带上她有争议的作品,一共就38张,从她的作品找证据就比较集中,也比较好说明问题。接下来还是从我精心制作的PPT开始今天的讲座。

今天的题目临时修改,“作弊”不好,不要“作弊”,西方艺术的作弊走了几百年的弯路。这次我的互动问题藏在PPT当中,播放到那一页,问题就出来了。好像我看了一下,第二个问题文章当中有所解答,没关系。我们熟悉维米尔的作品从这一幅作品开始,《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前些年好莱坞有一部电影。这张作品在电影当中有所展现,这是当时拍摄当中的一些剧照,今天在公众号里面也发了实幕,推了马丽苏女孩和剧组的关系,灯光、美工几乎无限接近画作本身的光线和配色原则,还原了这部作品产生的前后的背景。当然,电影出现了全世界范围播放,就变成了名作或者我们说的IP,艺术爱好者就会玩它,各种攀附它或者改造它,不止这一张,多得很。还有我们成都的形象熊猫,第二排中间的,还有披萨,还有女孩变老了,变成很狰狞,最后一张。还有其他的爱好者把自己放在里面,第三排第三章是最近周冬雨拍的一张,向她致敬也好,还是模仿柔美的平板的散射光线也好,这样的光线就是维米尔特色,接下来还会继续讲到,这种光线非常利于造型,非常利于女人皮肤的整洁。这种光线下拍出来的皮肤自带粉底效果,还有唐老鸭呀,美国卡通形象,这些是纯粹搞笑的。言归正传,维米尔本身没那么搞笑。她是17世纪早中期的人,那个时候还没有照相机,虽然有光学手段,这是一张她的画当中切下来,据称是她的自画像,这张画在德国的德林斯顿美术馆,题材不好,在妓院里面玩的照片,情景太暧昧了。看一下文字,小城非常骄傲,在海洋旁边,一个叫戴尔夫特的小城市,一两万人口。社会地位、江湖地位,把它作为荷兰三大画家之一,跟哈尔斯和伦勃朗相提并论,但是她的成名有些争议,当年没有那么大的名气,差不多过了200多年,一个美术史家翻出她的作品来,一番猛吹,各种演绎花边故事,然后就跟伦勃朗差不多了。把她的作品到处贴,美术馆旁边,如果看得清楚的话,这儿写的是用光的大师。本来我们觉得伦勃朗才是用光大师,怎么轮得到她呢?刚才说了好的电影体现了用光的特效,的确对光线还是有所体会,画面当中展示还是非常充分的。我们先来看一下她的作品,了解一个艺术家从作品开始。

这是我的独门绝技,只有38幅作品,有二维码,大家一扫,加入群就有。这是今年在阿姆斯特丹拍到的一张《看信的女人》,今天所有的话题都是推论,没有证据,包括我,包括待会儿提到的国外怀疑的人,我们没有当年的书信,没有当年的记载,没有当年的日记,没有任何官方的文件证明要说的事情是真实发生。但是来抽丝剥茧看看是不是那么回事。都是从左侧往右侧平行的,感觉像毛玻璃,像中国人用纸绷的木框玻璃,有明显的明面和暗面,所谓的明暗对比。一会儿会放一个小视频,里面有一个理工男,花了30多天重制了这张画。这张画私人一般看不到,在白金汉宫,所以这张画的效果要差一点,是网上的。这是今年拍的窗外的风景,也是风和日丽,阳光照度非常高,记住我说的词哈,照度非常高,非常明亮。这是前年在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拍的持水罐的女人,人物造型都没有变,穿着当年比较好的衣服,在侧光下面出现明显的阴阳脸,有亮部,有暗部。看了这些画之后,我们就来猜怎么做到这些效果。

我们研究西方美术史,发现某一个时间节点之前,西方的绘画跟东方绘画差不多,都是勾线,都是拼图,画的造型、形象都以讲故事为主,都很幼稚,几乎都是普实的用线画轮廓,然后把肉的颜色、衣服的颜色、头发的颜色和背景的颜色拼出出来,有些地方写点字就完了。这样的东方壁画,在北朝时期的壁画经常看到。从中世纪要进入文艺复兴的时候,画开始变化了,但是也没有脱离刚才那种勾线造型的最大的一种绘画原则,但是差不多就是在这个时期过了没多久的时候,画风在几十年之内出现了重大的变化,短短的几十年,人类画画你说有突飞猛进的进步,我觉得也不太可能。这个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画的《德本齐肖像》,这张画在美国国家艺术馆,是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作品,轮廓线非常强调,强调边缘线,头发和皮肤的细节描绘非常到位的,包括背景像竹子一样的植物都是一只一只勾出来的。这是达芬奇中年时期的作品。我们再看30年以后的作品,《蒙娜丽莎》,这张画差不多画了10年,为什么画那么久?是模特没有时间吗,还是什么原因限制了作画的速度。同一个人,尺寸还稍微大一些,这是他中年时候的画,这是进入暮年30年时间画的画,我们都认为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最神秘的,也是最驰名的一张画,因为这张画非常柔和,柔和到笑容多有千般解读,轮廓线路也许不像文艺复兴典型的一样,轮廓线消失了,待会儿我会放细节。对比起来看,两张差30年,一个画家画的画,第一张非常清晰,第二章为什么没那么清晰,是他年老了眼睛不行了吗?为什么黑纱轮廓又那么清晰,在他眼中能够感受这些细节,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会不会通过某一种东西看到了虚实,真正在平面上形成的效果。这就是刚才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画了十年?

我们都是做研究的,都是投身这一行,立志要终身在里面泡来泡去,我们精心求证,我们开始猜,会不会有什么东西帮助“作弊”,这是西方的书里面找到的一些资料,这是金属般的版画,在差不多文艺复兴早期15世纪或者16世纪的时候,大量的这样的版画已经出现了,那个时候人已经发现了小孔成像的道理,但是光线暗的话就画不出来,必须阳光明媚,才能在暗室里面形成投影的清晰度,如果玻璃够清澈,如果能够把玻璃加工成凸透镜,就会导致接下来的效果产生。右边的小东西就是作弊神器,跟维米尔拥有的作弊神器又差了两三百年。因为以前没有任何记载。右上角是现在正在生产和售卖的,全世界艺术爱好者都通过它画古典油画或写实油画的,我带来给大家展示,我也“作弊”。这是书的图象记载,没有艺术史的书记录,都是理工科的书里面记录的东西,从侧面证明了有人这么干,而且时间跨度还很长,技术还在不断的进步。是不是觉得那些画古典油画的还是有些邪门歪道?2010年,全世界出版了一本书,这本书引起了当时美术史的轰动,画家倒还无所谓,美术史家研究了一辈子,西方艺术家的造型,在工作室里面,画坊里面受到的训练、结构、解剖,在这本书里面得到相当大的颠覆,这本书非常厚,这就是中译本的封面,《隐秘的知识》,大卫·霍克尼是作者。霍克尼是英国在世界上,不管是影响力还是价格,都是有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因为他自己的身份是摄影师,大家这样看动图,如果能够这样就把画画得很准,是不是很舒服、很愉快,我们小时候都拿半透明的纸蒙在小儿书上描过。如果有什么东西投在纸上,能够省大量的时间,我们还去学校学什么素描啊,用这样的东西,下笔就准,没有什么不准的地方。

我们现在又反过来从维米尔讲,刚才说了之所以把维米尔弄出来讲,是因为她的作品太典型了,太好拿来作为推理故事或者小侦探来破案,提供现场物证。这一张画《读信的女人》,刚才讲到了,现在看细节,蛛丝马迹分析它。现在不是油画课了,马上变成摄影课。我也有其他的身份,我也是摄影师,跟霍克尼一样,也玩照相机。它的蒙蒙胧胧的感觉,就有些像蒙娜丽莎,跟当年三百万象素、四百万象素、八百万象素的手机,或者手机掏出来,在雾气下面拍的照片,而且背部的裙子出现了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这是一个摄影上的术语,叫紫边。什么叫紫边呢就是光学镜头因为色差导致的光学效应,人的肉眼永远看不到的。但是不太好的廉价的镜头都有强烈的紫边。为什么加了红圈的镜头卖那么贵,就是能够消除紫边,能够更加还原图象。这就是专业的镜头。17世纪的维米尔,估计连镀膜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画面中看到晕光或者什么,就画下来了。铜框里面,我们看细节,头部、脸、墙上钉钉子的孔都非常清晰。但是脸上的棉布全是包,这个怎么画,如果裸眼看的话,都非常清晰,这个地方用点来画面包,我们看城外,一般我们看摄影作品镜头好不好就看边缘成像好不好,如果有紫边,这个镜头就不好。这个镜头边缘成像的船也是点点。这也是光学摄影的概念,人的眼睛随时随着我们关注的地方移动,所以我们肉眼在任何场景当中看到的任何点都应该是清晰的,但是相机不同,这是我们拍的成都九眼桥旁边的安顺桥,相机稍微虚一点,或者手机对焦稍微虚一点,就会出现这样圆圈的效果,就是脱离了焦点,就会形成这样的光学效果,虚焦。这两张画就可以很清晰的证明了我方观点,就是很可能他的像场非常有限,没有用小光圈镜头,没有景深预测的功能。我们现在玩镜头的都知道什么叫景深。那个时候没有没有这些。所以大光圈就是浅景深,人像清晰,物像就形成点状的结构。基于这两点,大家认为维米尔画里面有诈,后来还得到更进一步的证明。

再看一下相机,为了拍这个虚焦很不容易,要把自动相机调到手动,还要把焦点弄虚,还要弄一个圈,才能拍这个照片。画过画的人都知道,画画要起稿,裸眼绘画特别麻烦,人的眼睛,头部知识,颈部知识,头勾一点驼一点都会受影响,要经过多次修改才能比较准。左上角那一张就是起稿差不多能够成型的时候在画面当中的步骤。左下是刚结束的素描班,他们画了七个礼拜的素描班。右上是画了四个礼拜,64个学时,才能画到很接近的空间感,明暗虚实,而且擦掉很多橡皮,做了很多修改,局部纸都画烂掉了。你看我们下面写的纸,维米尔,一个两百年之后名气那么大的人,把他所有得手稿、资料、信、日记全部翻出来,没有找到一张她的素描。很多画家跟家人通信,说最近我在画一张画,怎么怎么样,随手一勾。她连这样随手一勾的东西都没有,没有任何凭空肉眼画出来的画面让人觉得她是可以画画的。X光出来以后,有好事之徒用X光扫她的画,也没有石墨、木木炭条的痕迹。凡是画画的人都知道画应该怎么样往下进行,她没有。她就是拿调好的颜料往下推。这就是裸眼画画,这是马奈画的莫奈。

这一张画不是我们要讲的,它就是光学设备可能进入了主流绘画之后,形成的一种画面效果,我们之前看到的勾线没有了,拼图没有了,光线一定要强,体积感一定要充分,光影的对比一定要够,只有这些条件达到了,在画纸上形成可以勾线的形象,才足够的清晰,这说不定导致了整个西方绘画的一个大转变。就是说之前我们跟中国一样都在勾线,都在上色,突然开始讲空间、讲光线了,甚至到后来还有专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曝光方法,一组强光照下来,把模特照亮,淹没在背景当中。这样的,我们不得不怀疑用了光学手段。之前的画都是平平的,甚至用金色背景代表光线,现在光线已经自然出现在油画当中了,而且油画几十年到一百年之间突飞猛进的进了那么大一步。当时传教士带着油画到中国来,中国人都吓了一跳,你们肯定会妖术,把体积和形象画得那么真。但是当时的皇帝还是凶,觉得你们是妖术,不是绘画。西洋画就开始“作弊”以后走向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其实之前差不多。

刚才的那个画的名字叫安格尔,身体随随便便勾的速写,证明他有绘画能力,头部异常写实,几乎把铅笔削到老鼠睫毛那个程度,轻轻在纸上刮出来的。衣服和头像是两种画法。安格尔也有大量的手稿和素描,裸眼画,反复修改过的,但是因为业务忙嘛,要给宫廷画这些,数量多,也要求比较写实,所以局部或者部分“作了弊”。由此推断一下,今天画的结果,就是留下了一个结论。因为“作弊”,西方绘画就从此走向了追技术、追空间、追质感的还原,然后出现了很多流派反前面的,再往前面反,特别是摄影术发明之后,西方人慌了,画画完全不可能往下走了。受中国绘画影响的日本画参加世界博览会到法国,法国人一看,这才是画嘛,这才是表现那种东西嘛。接下来就跟另外三场讲座有关系了,西方现代艺术是在中国二道贩子日本人的版画影响下才开始的。本来跟中国差不多,在中世纪以前都是勾线、拼图,但是到了十九世纪,日本才意识到,原来艺术是这个样子。那个时候中国随便一个画家去巴黎就是当代艺术家,就跟现在巴黎随便一个当代艺术家到中国来,都觉得是在时代前沿。但是当时清末,中国的画家站在巴黎街头,自然是当代艺术家。

然而我们看第二个,苏东坡,北宋的时候,西方离文艺复兴还早得很,那个时候苏东坡就提出来画画哪是像不像的问题,像不像是小孩说了算的事情,我们都是读书人,我们是有修养的,我们要似是而非中间、像与不像中间找到可以抒情的东西,我们有诗词歌赋。所以中国一直没有因为“作弊”这个事情走弯路,而西方因为“作弊”走了大量的弯路,而且走得比较凶。19世纪末才开始学日本版画,才到了以后出线条、拼图,才到了后来的可可西卡。你看我们中国艺术家一直没有断,线的变化和色的变化不断的跟材料和用笔出现了渗透和互相的影响。笔粗一点一扫,再加上水,就有成块的意识,四川人张大千更凶,泼一点水上去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傅抱石到四川来,因为抗战原因买不起宣纸,在四川夹江发现皮质,皮纸也来画法。所以中国人很早就摈弃了“作弊”这种事情,我们在墨色里面找变化,一个黑色都可以分五彩,这样多好。如果艺术真的有高下的话,艺术有先锋的话,我觉得中国走在前面。现在如果再走回头路学西方的话,我觉得有些可惜。

接下来是一段小视频,我会提供一个完整的版本在百度云里面,通过扫码可以拿到。这是国外一个试验,更直观,西方操作、技巧的东西没有演示,看不出来有多么神奇,这部分视频看完就知道了,原来“作弊”可以这样。现在不能。待会儿我来拖到那个地方,用视频来跟大家演这七分钟,这个完全没有关系。因为它涉及到PPT默认的视频效果。(VCR),这就是那本书的英文版。小视频就先放到这儿,对于一个从来没有画过画的人,第一次作画就能够画到接近照片95%以上的精确程度,可想而知他说的话,本质上就是填色,无线可描。无线可描什么意思?就是没有轮廓线,没有黑线了。达芬奇中年的时候还有勾线,蒙娜丽莎就是没有线可描,一个虚实的形体。那个时代光学设备开始在帮助人们化带了。这个片子的完整版也是在百度里面,会提供扫码。

现在我把38张维米尔的作品用幻灯的方式快放一下。她的作品不多,一生就38张,而且她画画的速度很慢,刚才理工科的科学家五个小时画了一个头。当时维米尔不是职业画家,所以38张作品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大量曝光都是从画面左侧。这一张画的局部也很感人,都是不太确定的边缘线,刚才视频里面的方法,就可以感知,用刚才的画法画出这样柔和的光线相互渗透的轮廓线模模糊糊的画,是很容易的,这张画尺寸很小,差不多40到50公分左右。美国那一张更像80年代拍的照片。那个时候镜头也不好,大量的闪光机,塑料镜头的成像质量都和维米尔时期的光学镜头成像差不多。而且这个女孩也戴了珍珠耳环。这些图片我们都会在网上提供下载。

第一个二维码是成都博物馆,把世界原作带给我们,可以在自己家乡够可以看到世界原作,不用坐飞机、办签证就可以看原作。第二个是是把我们带到美术馆。最后一个最重要。

我现在开始接招了。

提问:我有一个很奇怪的疑问,如果当年大家都在“作弊”的话,为什么这个方法没有流传下来,而今天我们忘记了这个“作弊”方法呢?

周允:这个“作弊”方法最早出现可能是在意大利,但是意大利画家主要接受了教堂的定件,如果你把教堂的高级神职人员放在一个小黑房子里面去画画,是不太值得。人家不光是画油画,人家还做雕塑,造型功底相当强,在光学辅助手段出来之后,我想可能很多人去试了一下,包括达芬奇,后来觉得第一是接活不方便,第二是人家说你就用这样的手段画画,是不是可以少一点钱。那个时候正好意大利是整个欧洲学习艺术的一个圣地,从西班牙、法国去了很多艺术家到意大利到处学习,他们把意大利雕塑也好、油画也好,通过临摹的方式带回自己家乡,当时觉得很奇怪,这不是在意大利吗,怎么又在比利时,一看是临摹的,真的写了临摹谁谁谁。换到现在荷兰维米尔他们,那个时候是荷兰的黄金时代,当年荷兰海上马车夫到处做贸易,外销画非常流行,后来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戴尔夫特就像中国的大芬村,所以他们画的尺寸非常小,画的小女孩头像,睫毛和眼球反光都画出来了的,所以他们叫小画派。是人少吗?不是,是尺寸特别小,尺寸小,光学设备能够接手定件又快,卖得又好,就变成一个比较抢手的行业秘密,大家都知到,但是不会记下来,这种“作弊”的事情被其他人知道了,涉及到专利外泄的一个原因,而且就是阿姆斯特丹的荷兰人,特别的贼,他们就是偷了中国青花瓷的方法,所以他们知道专利的重要性。中国外销青花瓷卖到海外,比现在苹果手机卖得贵,而且海洋运输特别麻烦,各种颠簸到了欧洲,有很多损坏的,他们就在中国偷学怎么烧青花瓷,所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烧青花,现在阿姆斯特丹青花变成旅游纪念品,后来卖到中国来。他们互相聊这个事情,但是不会有任何记载,但是他们都应该用过,就像分析维米尔一样,很多画通过分析,都是有光学痕迹的。所以赚钱的事情,大家都藏着掖着多好,特别是荷兰人。

提问:老师您好,按照您说的既然使用了光学“作弊”手法以后,一个没有作画能力的人,理工男都能画出画来,使用了“作弊”手段的画作和大师,就不再具有艺术造诣和艺术价值?

周允:这个问题很好。我自己很多朋友,还有我的老师,现在还在生活的画家都用了技术手段在画画,用投影、幻灯机这样来画画。第一,用这个很省力,是很天然的事情,艺术家进入职业以后,有画廊订件,用东西来复制已经有成熟风格的作品,在画家自己来说和行业里面来说,对他是认可的。因为他没有去临摹他人的作品,他只是自己在已有的风格上面,通过工具借助,提高生产效率,这是第一。第二,很多大师用这个方法来画画,本身的原始图象是他自己拍摄的,通过素材的手机,大脑里已有了构想,只是很快的方式,比如我们现在教学生,七的礼拜课,四个礼拜画一张,作为基础训练,训练造型能力、控制把握、空间理解和表现。但是以后成了艺术家,每张作品都这样走一张四个礼拜的草稿,上颜色、画油画,对生产效率来说,是严重的损失。能不能养活自己,这是很值得商榷的。所以他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种情况下是可以用这样的手段的。达芬奇他们用不用这样的工具画画,他们之前的作品和之后的作品也能够支撑起他,而且有的画家用了这个东西又把它放弃了的,比如做雕塑的,完全没有用,在石头上面二维的,弄出来还是三维的,所以还是要有坚实的素描基础,空间结构和解剖能力。即便是用了手段,大画不好画,天井更不好画,怎么把光线弄到天花板上去,我想当时还是做不到的。之所以那些画成为传世名作,常人是不能达到的,甚至光学方法都达不到的手段,所以他们就是大师。希望这个回答能解答你这个问题。

提问:老师我想问一下,根据我的了解,好像维米尔很有钱,她的动机是什么呢?如果她并不是完全追求想要的艺术。

周允:这个问题更好回答了,既然家里面有钱还愿意养着他,不管是上一辈还是下一辈,有钱已经不重要了,现在有钱买一个高级单反玩,谁不买嘛。那个时候玻璃不便宜,应该更贵,他们提到透明玻璃的架构,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教堂也只能买彩色玻璃进行装饰,那个时候都是科学家在宫廷、政府的支持下才能买一些这样的设备。所以家里面有钱,可以玩玻璃就像现在家里面有钱可以玩德国产的单反一样,就是一个富二代嘛。

提问:刚才查了一下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少女是1665年,第一张彩色照片出现的时间是167几年,时间上是不吻合的,应该不可能通过照片的形式,放一个光学设备来画这个画,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带到现场来的设备叫什么名字?

周允:第一个问题,你是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就像当年买相机的时候,80年代的朋友就有这样的问题,今天你去哪了,今天我买了一个照相机。你买的照相机是黑白相机还是彩色相机?不对吧,相机分什么黑白彩色的,分胶卷的嘛。所以相机镜头给我们提供的导向是彩色的,但是能够在感光底片上形成彩色的时间的确很晚,甚至连全色胶片形成时间都很晚。所以我们看清末中国照片的时候,中国人的脸特别黑,那个时候还不是全色胶片,那个时候对黄色感光严重不足,所以洗出来中国人的脸很黑,就像没洗干净一样。所以镜头是镜头,胶片是胶片,维米尔只是用了光学凸镜去成像,他的肉眼是可以看到色彩的,他的肉眼也是健康正常的,就可以画到画布上。胶卷以文件形式给我们看,是很后来的事情,那个时候光学设备也不是拿来拍照的。

提问:画静物是可以用那种方式,画人的话时间很长,不可能让模特一直站那儿。

周允:对,他是用了人偶。记录片里面还有鼻腔定位仪,眉骨定位仪。一部纪录片,一部纪录片,加了群之后都可以慢慢传给你,慢慢看,回答你的问题。

作弊器我还真买了一个,我是海淘的,现在国内还买不到。拿出来看,很小很小,其实跟刚才的图片显示是一样,这个是固定在画板和桌子上的夹子,这个是一个万向节,固定光学设备的东西,方向和高矮是可以调节的但是能够画的尺寸也不大。最麻烦的就是这个小东西,这个是一个光学设备,两头固定的,中间是很小很小的三菱镜,所以还不如看刚才的照片。这个东西加上物流的话,到手300块钱人民币。名字待会儿扫码加群。因为现在不能一口说出来,也是英文的,加上拼写,也不好买到。就是右上角的东西,用了一下,不好用,我自己是不会用这个东西,我只是想来试验一下,所有画家都有童心,都像玩一玩试一试,看有没有那么神,对于我一个画风景的人来说,效率太低下了。我喜欢用刷子,像傅抱石一样。所以这样的作弊器对我来说没用,我们家说不定有小孩或者亲戚朋友可以用,所以我先买一个,先学会怎么样教他画,这是可以的。

想了解进一步更多内容,只能扫码了,每次一个小时,每个话题都点到为止。

提问: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迫切想问一下。我感觉你所有讲下来都是有点讲维米尔不是一个大师,好像诱导我们这个画完全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感觉他只是一个技工,而不是技术家。我对画也不是很了解,有没有人觉得没有那种手法也画出来,不是勾线条,是很柔和的那种,有没有一种可能,维米尔他自己知道这个方法,但是可能用了,也可能没有用呢?就是其他画派有没有人画出这种柔和的线条的?因为刚才视频就说了,他用了那种技术手段是可以实现的,不代表他一定用了这个是吧,有没有说不用那种技术手段也能画出柔和的?

周允:太多了,我也可以,只是慢一点。是这样的,你感觉我是在反维米尔,不,我是她的粉丝。她所有的话我亲自到面前流连忘返。她画画的颜色准确程度超乎想象。不像现在给几个色号机器一搅和就出来了。微妙的颜色调节非常麻烦,可以调节到镜面消失掉,这就是能力。刚才理工男画一张小画,画了130天,画到中途,如果把纪录片放完的话,几次都想死,每天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一头撞墙。我说了,她当年不是一个艺术家,是200年以后有理论家把她弄出来。说不定当年有钱,买一个好的相机,按照这个方法玩了一下画来。说不定职业画家画出这样的画出来,多得很。很多风景画,很多大的壁画,很多洞窟里面,没有强烈的自然光线,人造光线达不到那种强度的情况下,他们也可以画出非常柔和的。举个明确的例子,法国拉架拉图尔,他喜欢画烛光下的女孩,观察力和长期训练肯定有的。所以维米尔作为刚才荷兰那三个画家最后出名的一个,是有道理的。你说你是自己凭手画的,随便怎么样,一个人也会勾几张出来。我们现在只是推测而已,如果你能把电影和纪录片看完,你会发现我们都会成为她的粉丝,而不会怀疑她,我们怀疑的是西方用这个作弊的方法,可能走了光影造型的弯路,现在他们开始走表现主义了,走当代艺术了,想表现自己情感了,想宣泄了。我们一直在这样玩,玩了一千多年,他们现在在追我们而已。

主持人:谢谢周老师,周老师是油画家,同时也是摄影家,今天用技术方面给我们解了惑。感谢周老师。周老师下一期主题给大家讲塞尚。我们下一周还是发订阅号,周五下午五点之前发订阅号,如果大家愿意继续来听讲座的话,不妨那个时候进行预约。今天晚上完了之后也会收到我们后台推送的调查,帮助我们提高活动质量,谢谢大家。  

 

 

扫码立即预约

关注我们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