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学术讲座 / 讲座实录

2017-10-14

石湾陶和石湾窑产品的特色

2.jpg

主持人:欢迎各位再次来到我们的公众性讲坛,今天这个讲座是我们石湾市的美陶湾的最后一个专家讲座,我们请到了佛山市博物馆的馆藏部主任黄晓蕙女士。黄晓蕙女士,她是佛山市馆藏部主任,那么石湾窑的藏品在他们佛山市博物馆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它是目前我们国内对石湾窑最透彻的专家之一。她长期从事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与保护、政绩和展览工作,对中国古陶瓷,尤其是石湾窑、石湾陶的研究非常丰富。她近年来主编了有一本书叫《工作古瓷窑大戏—中国石湾窑》,这是一本专门研究介绍石湾窑的书籍,也是我们陶瓷系列专业丛书里面非常好的一个系列,对中国古瓷窑大戏。我们这次来的石湾是个美陶湾这个展览,曾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杭州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等各个一二线城市都做过展览,它实施的这个展览啊主要有石湾陶甲天下巧与拙,石湾陶,还有我们石湾是个美陶湾这样的普通的,就同一个主题,不同的展览,都是黄晓蕙主任她亲自操刀的。所以说,现在在我们这个展览临展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请她给我们再做一次对石湾窑进行品鉴,主要是这个主题。本来黄主任准备了很多,还没进行讲座,鉴于这是一个公众讲座,我们建议她把这个讲座稍微压缩了一点。所以她今天的讲座,会主要侧重在石湾陶的这样一个品鉴上头。那么下面我们就有请黄晓蕙女士。

黄晓蕙: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相信大家已经看过四楼的石湾是个美陶湾这个展览,对石湾美陶,大家可能也有一定了认识和了解。这次承蒙成都博物馆的同行他们的大力支持和他们所付出的辛勤的劳动,使得石湾美陶能够在美丽富饶的成都展现。非常的感谢,现在的展览已经到了尾声,之前陈博已经邀请了各位专家,对石湾窑进行了借读和介绍,今天我也很荣幸来到这里,跟大家欢聚一堂,把我自己多年研究的一个心得跟大家分享。本来这个展览我准备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所以我今天侧重就是讲一下石湾陶,它和其他陶口的产品有什么不同,它的特点是什么,而且我们怎么样去欣赏石湾陶。

石湾窑,它是岭南地区著名的一个陶窑,创生于唐,繁荣于明清,至今仍然在延续烧造。它的产品早期是以日用陶为大中行销各地的,甚至远销到东南亚、东非、南非,还有阿拉巴地区一代,赢得了石湾瓦甲天下的这个美誉。明代以后,它开始的艺术陶术的制作,并且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对历代的名窑产品进行仿制,并创新。到了明清之后,石湾窑的日用陶和艺术陶并肩发展,尤其是它的陶塑独具一格,非常有地方特色,在中国古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着重就讲一下石湾窑的特点和如何品鉴,前面这些我们就把它过了,这些因为前面的专家也都有提到过,也都有讲过,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先把它过了,我这次也准备了很丰富的图片,也希望多放一些图片,给大家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们说欣赏一件陶瓷作品,主要是从它的造型、釉色、纹饰以及它的制作的工艺这些方面去欣赏。那么石湾窑它的造型是非常的丰富的,它的产品我们按照使用的功能和种类可以分为三大系列,首先日用陶,其次是艺术陶塑,再有就是园林建筑陶。日用陶它有什么特点,它的品种非常的丰富,琳琅满目。据统计,在清代末期的时候,石湾窑使用的陶器的品种已经超过了一千件,而且就其中的一个行会,花盆行而言,它仅是花盆这一类的产品它就已经超过了一百种,所以石湾窑的使用器皿,凡是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要用到就没有石湾窑工烧不出来的,所以它的品种是非常多的。它的造型也非常的精巧适用,釉色是比较传统,相对来讲,日用陶它的釉色就比较单一,主要就是以黑釉、青釉、青黄釉这些为主。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图片,主要就是我们日常生活里头所用到一些比较粗枝的一些陶器,它的年代主要是明代、清代的。石湾窑日用陶里头,它一个大中的产品就是煲,包就是锅,我们做饭煲粥用的。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一件它是一个粥煲,你看它这个口非常的宽,这个深非常的高,底部也非常的宽,因为广东天气炎热,所以大家饮食习惯比较喝粥,一般来讲的话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粥,所以这样一个大粥煲,煲一锅粥就够一家人吃一天的了。所以它的容量比较大。而且它的底部非常宽,为什么呢?因为把这个粥煲放到船头,因为广东也是一个水洼地带,所以很多船家煲了粥之后,做了饭之后,把它放在船头,或者把它放在田埂上,放得比较稳。大家看看这一件,这一件就是一个田鸡笼,就在我们展厅有展的,大家可以看一下,它的口就很小,这个腹部非常的宽大,底部也非常的宽,这一件田鸡笼,它是便于放在田埂上,夜晚去抓田鸡的时候,把它放在田埂上,然后抓了田鸡之后就它塞进去,为了让田鸡透气,你看这个腹部就是金钱纹的镂空,而且它也不容易跑掉。下面中间的这件它是件农机缸,体型是非常大的,而且这件器物在早期的时候出口到东南亚一代,到阿拉伯一代非常的受欢迎,因为它在出口的过程中,船运运销的过程中,它里面还可以放很多的东西,然后把它取出来之后,这么大的缸,既可以盛水,又可以放衣物。

看看下面的这一组,这一组它已经向这个艺术陶瓷方面过渡了,首先第一件看看,这是一个猫型的灯罩,这是点了油灯之后,把这个罩扣上去,这个猫的眼睛和鼻孔是镂空的,从灯光就从镂空的眼睛、鼻孔这些透露出来,就可以吓退老鼠,如果不点灯的时候,这又是一件非常精美的案头摆设。

再看看这一件,这一件是一个风灯,把它做成一个屋子形的,然后这个屋两边的墙是封闭的,就是为了防止风吹的时候这个油灯摇曳,前面敞空,后面是一个金钱纹的一个镂空透气的。然后下面这一件,左边这件是仿定要的一个娃娃枕,然后大家再看看右下角的这一个挂钩,雀形的挂钩,在我们展厅在展着。这个挂钩的话,这个小鸟好像在觅食一样,非常的生动。下面这三件在我们展厅都有在展出,大家可以细细地去欣赏,去观赏。中间这一件是一个香薰,故宫博物馆也藏有一件。

刚才讲了日用陶,下面我们讲艺术陶塑。艺术陶塑它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刚才也讲到,这个艺术陶塑它主要是在明代才开始兴起,是在日用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石湾窑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为了市场的需求,它是一个民窑,它不受官府的束缚,它的造型也好,釉色也好,只要市场需求,这个窑工就去进行一个制作,哪一种产品受欢迎,他就先去仿哪一样的东西,然后仿了之后,仿中再有创,然后它的东西非常地贴近生活,非常地接地气,非常生动,非常具有岭南的特色。艺术陶塑按类别来分,它分为艺术器皿、人物塑像、动物造型和山公盆景。我们四楼石湾是个美陶湾这个展览,就是按照这个类别来进行展示的。艺术器皿它主要是以适用和盛色为主要功能,经过精心的造型设计和釉彩装饰,兼具适用性和艺术性的风格。艺术器皿,在明代的时候,它就大行其道了,而且早期明代的时候,艺术器皿它主要为文房用品和盛色器木,主要是仿商州造型,因为它为了适合文人士大夫的需求,就仿商州青铜器,汉代青铜器,还有玉器的造型,工制古朴,端庄大气的。到了清代民国的时候,这个器皿它的装作埋上了新台阶,题材造型非常的丰富,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说居家的适用器物,文房用具,以及仿生。其中到了清代的时候,艺术器皿它的仿生造型是非常特别的,我们在展厅也很多见,比如说仿瓜果蔬菜,仿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树干枝叶等等,非常具有趣味性、艺术性和适用性融为一体。石湾器皿制作的名家在明代就已经有苏可松、陈渭岩、祖唐居等等,而且他们的这些器皿下面已经开始落款了。明末清初就有吴南石堂等等。

我们先看看造型,早期的造型我们刚才讲过了,明代的时候它主要是仿青铜器、礼器造型,上面这三件这一组,它就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我们这个系列的第一讲黄老师,他就是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他已经介绍过这几件,我就不详细说话了。大家看看左边的这一件,翠毛釉,塑盘之纹旋文平,下面有落款,底部有一个落款,就是可松字,可松是明代石湾窑做器皿的一个作坊,他就非常善于做仿商州青铜器这样的造型的器皿,而且他做的这个釉,在古代的时候,石湾窑的制作,他的店铺他这个作者,他不仅要手工做造型,做器具,而釉色也是他自己去调配,他自己去做的。这个釉到的清代中期以后,才开始有专门做釉的这个行业,才提供这个釉色给大家使用,早期你既然要做一件东西,包括釉色都要自己去调配,自己去做。可松他的仿翠毛釉是做得非常得好。那么右这件就是杨生款的一件粉蓝釉的双丝袜方平,这个平它仿汉代的青铜器造型,它的粉蓝釉做得非常好,这件就是粉蓝釉。看看前面这两件,这个就是吴南石堂的的作品,吴南石堂,他的作品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在我们四楼展厅二层也有一件吴南石堂的作品,它的作品是塑胎的,不是釉,而且他的造型也多是仿青铜器造型,而且在这个底子上,他用很细腻的笔道,刻画出满地的这种纹饰,回纹等等,然后在这个底子上,然后他再用堆塑的方法,再做出夔龙这种纹饰,他的作品非常的规整,大家比较容易去辨认。但是吴南石堂的作品,一直延续到清代的中后期,也有人仿制。右边的这一件是从事品,我想黄老师已经介绍过,因为这件作品就是故宫调拨,在上世纪70年代调拨给佛山市博物馆,故宫一共藏了有三件,70年代的时候它调拨一件去广东省博物馆,调拨了一件来佛山市博物馆,它自己还藏了有一件。右下角的这一件黄釉的古丁纹的这个炉,这一件他是祖唐居款的,祖唐居是明代比较有名气的店号,他的作品特色就做得非常的精致、精巧,而且它的作品很精美,我们的石湾的收藏家,他很多都是以拥有一件祖唐居的作品为自豪的。这些明代的这些器物大家可以看到,都是仿商州青铜器、礼器的造型,我们说鉴赏器皿类这样的东西,首先要看它的造型,第二个要看它的釉色,而造型千姿百态、琳琅满目。早期的时候,它是仿商州青铜器、礼器的造型,那么到了清代,它的造型就有了很大的变化,非常的丰富,其中以仿孜然分物的造型为最有特色的,大家看看一件蓝釉的蛙型比叉,看看这个眼睛很有神,而且整个的造型非常的蒙,给我们的感觉,而且上面这几个口就是插这个笔。然后这一件陶型的壁蜥,这一件它的釉色就是散黄釉,这件东西也做得非常精美。再看看左下角的这一件,三型鼻叉,这一件它有点来头,石云山人,他就是佛山籍的,当代在清朝廷为官的一位家叫吴荣光,他曾经担任过梁广总督,它是清代大学士阮元的学生,同时他也是一位大收藏家,一位鉴赏家,他收藏有很多的书画作品,同时他自己也能诗善画,他自己绘画也画得非常好,这件笔叉就是他向当时的一个名店叫做文如璧,他做瓦脊做得非常有名,前几期我们馆王馆长来跟大家讲过一个关于石湾瓦脊的一个专题展,肯定归提到这个文如壁,这件三星笔叉就是文如壁定做的三件,只做了三件,这就是其中的一件,这件笔叉的底部,它刻了有几个字,收进七分打草稿,是清初一位画家叫施陶,他的一幅作品的名称,那吴荣光对施陶他是非常的崇拜的,所以大三星笔叉的下面也把他的作品的名称刻在了下面。你看这个仿自然生物造型的这种题材的是琳琅满目是非常多的,仿如意型、仿葫芦、仿藤鞭、仿花形的这种造型,大家看看这一边最右边的这一件,是仿树桩形的一个摆件,它是陈渭岩做的,陈渭岩是清末民国时候的一个大才子,是一个陶艺家,非常的有才华,他不仅做器皿,他还做人物,他还做动物,他的人物是引领了当时石湾陶艺创作艺术风格的风气的,他的作品成就是非常的高,我们后面还会讲到。这个仿生的各种各样的题材,这样是一个双鱼的花叉,这件是一个壁挂,一个苦瓜和一个茄子连在一起,一个壁挂,在我们四楼展厅二层上面也有一件苦瓜,它得非常的像,跟苦瓜,不管从釉色来讲,还是造型来讲是非常的生动的,非常的像。这件是个南瓜,也在我们展厅展着,非常的饱满,它的作用是什么呢,这个南瓜,它实际上就是作为一个神案上的一个贡品,因为佛山它在清代的时候它有一个民间的活动就是叫做赛秋色,所谓的塞秋色,就是民间他利用一些生活的废气料,比如说纸,一些废纸,还有一些陶泥,做成各种各样的就是瓜果蔬菜,像鸡鸭鱼肉这些东西他们都做出来,做出来之后约定在秋天的一天的时候,大家摆出来展示,就叫塞秋色,主要就是展现秋天丰收的这样一个景象。那么这件实际上它也是一个秋色的作品,同时它也是放在神案上供奉神名的这样一个作品,也做得非常生动形象的。那么中间的这一件是个壁挂,这件的纹身就是武松打虎,在这么小的一个器物上,把民间这么有名武松打虎这样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索在上面,非常有情趣。后边的这件就是穿联花托,过年过节的时候,这里头放一些瓜果,放一些糖果,招呼客人,也非常的好看。

器皿除了看造型,我们还要看它的釉色,釉色受到石湾窑它防钧釉是非常有名的,钧窑主要就是指宋代五大名窑河南豫州的钧窑,钧窑的产品釉色非常的好,而且在宋代的时候它已经是进入到宫廷的,当时在宋代的时候,全国很多窑工已经在仿制它的产品,不仅仿造型也防釉色。石湾仿钧是从元代开始,到明代的时候就已经仿得非常的好,而且仿钧釉这样的器物,在明代石湾是大行其道的,它不仅是釉色仿得好,而且它还是仿中有创。我们先看看这里的这一组是故宫收藏的石湾窑仿钧的器物,那么大家看到这里回想到,为什么故宫藏有这么多石湾的东西,以前我们认为石湾窑它只是一个名窑,它只是烧制一些民间适用的这样一些东西,民间有一个说法,就是石湾陶它是不过长江的,后来我们通过故宫博物院的一些同行告诉我们说,不是,故宫也有石湾窑的藏品,我们系列讲座的第一讲黄老师,他就给大家介绍过石湾窑的产品,它怎么进入到宫廷,它有什么特点,大家也都听过,所以我就不多讲了。很多都是仿青铜器造型的。

石湾窑的仿钧,是全国这么窑钧窑口里头仿制最好的,成就最高的,这是我们广东省博物馆藏的一组防钧釉的石湾窑的藏品,它的釉色非常的光泽、润泽。有仿蓝的,蓝变釉的,还有仿紫钧,紫变釉的。除了仿钧,石湾还仿历代名窑的釉色,比如说这一件,如果不说大家不一定看得出来,它是石湾窑的作品,它的金丝铁线也仿得非常好。这一件仿磁州窑的白地黑花,这件是仿唐三彩,这件是仿广彩的,开光人物。只要市场需求,只要有人喜欢,石湾的陶工都会去做,都会去仿。好了仿了之后也有创,善仿善创,这一组就是石湾窑在仿钧的基础上创新的品种,叫做翠毛釉,实际上它也是一种蓝的窑变釉,为什么叫翠毛釉呢,就是在蓝的底上你看这样一丝一丝白色的纹路,实际上它就像是翠鸟的羽毛的那种纹理,所以顾名思义就叫做翠毛釉。右边的这一件平衡壁挂,在我们展厅里头有,看实物比照片更漂亮,而且器型也更大,大家可以去欣赏一下。雨淋墙,为什么叫雨淋墙?大家可以看到到了,顾名思义就好像晴空的时候,忽然下了一场大雨,这个大雨就是酣暢淋漓地打下来,打到墙头上,主要就讲它的效果。然后这一件就像瀑布一样流淌,所以就把它叫做雨淋墙釉,民间想象力是非常的丰富。

再看左边的这一件叫做三点花釉,就是在紫红的底子上,冒出青、红、白这样一点一点的,就像岭南的三点花束,开花时候的那种效果,所以这种釉色是非常的难烧,所以非常的珍贵。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三点花釉的作品也没有一件,这是其中的一件,是我们省博物馆收藏的。另外就是澳门艺术博物馆手一件双鱼瓶,然有就是80年代、90年代,梁花古老师做过一件马,还有一件就是刘泽棉大师做过一件达摩,目前来说也就只有五六件这样的釉色,非常的珍贵。然后右边的这一件仿玳瑁釉。虎皮斑釉,为什么叫虎皮斑釉,也是顾名思义,在白色的底子上,用黄、黑、绿,或者是黄、黑、紫,这几种颜色形成斑块状的效果,就好像老虎的皮毛的这种釉色,所以就叫做虎皮斑釉。这都是石湾窑防钧釉创新的一些比较名贵的品种。

除了符合釉之外,石湾窑还创新了像紫钧釉,这种釉的实物比这个照片更漂亮,很优艳,很雅气。右边的这个双玉瓶,就是通过攒、点这种技法,把不同的釉色,施到这个器具上,烧制出来,呈现这种五彩斑斓的效果。石湾窑的施釉,它有一个特点,它是怎么样?它就是通过多次施釉,通过各种手段多次施釉,点、散,像这种,然后依次烧成。但是钧釉是怎么样呢?钧釉是两次烧成的,辆次施釉,两次烧成的。所以石湾窑的技术它要比钧窑更进一步的。看看这一件非常的优艳,在紫白的底子上呈现这样绿色的斑块。这个釉色非常的好,而且这个神态也做得非常的好,配上这样的釉色显得楚楚动人,这件鹌鹑本来就是参加广东民间工艺馆藏的,他们原先的专家把它定为是清代,因为釉色非常出彩,非常出色,把它定为一级文物,后来我们石湾的一位制釉的大师,他叫梁华普,活了100多岁,零几年的时候才去世的时候,经过他的辨认他说这件东西是他50年代的作品。但是虽然说它年代晚一点,但是它的工艺效果是非常的美,非常的好。

除了刚才那些符合釉之外,石湾窑单色釉也是非常的丰富的,它的单色釉主要就是分为青、黄、黑、红这四个色系,每一个色列又因为它的深浅浓淡的不同,又呈现不同的色彩,石湾窑的釉色它是非常丰富的,也是因为这些绚烂多姿的釉色,使石湾窑的器皿魅力倍添,异彩纷呈。这里其中的第一件和最后一件在展厅里头也在展示,非常的规整,釉色还原得也非常好,大家也可以看一下。

除了施釉、单色釉、符合釉以外,石湾窑他们也在器具上进行一个彩绘,彩绘这方面的一个名师叫黄古曾,他也善做人物,但是他的器皿也做得非常出色,他的器皿的特点就喜欢在器皿上诗书画意融为一体,非常的具有文人的气息。

讲完这个器皿,我们刚才说器皿我们欣赏它主要从几个方面,一个是造型,早期的造型仿商州青铜器,后期仿生,除了看造型之外,再看釉色,釉色早期仿钧釉,而且仿中有创,后期除了这些仿钧釉、符合釉之外,它的单色釉也非常的出彩。那看人物,人物的话是石湾艺术陶里头技法水平最高,成就最高的品种,人物我们怎么去看呢?下面我们会讲。石湾窑的人物在明代的时候它是一个初始的阶段,题材比较单一,主要就是佛像、观音、福禄寿、罗汉等等,一般为庙宇祠堂和家庭公认的。大家可以看一下,你看清代的人物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它有什么特点,看一下,是不是在人物造型的比例上有点不协调,头重脚轻,头特别的大,而且这个脸部都是施釉的,而且感觉脸部五官也分不清,模模糊糊的,这是早期的特点,比较率真,比较简洁、粗矿。它是一个起步阶段。再看到了清代,清代的时候,它就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了,什么变化?大家看出来了吗,首先身体的比例是合理了,其次几乎裸露的,你看五官、腹部、手、脚,就不施釉了,为什么不施釉了?它是有原因的,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陶泥的颜色接近肌肤的颜色,那大家看了这个陶泥的颜色比较黑了,确实是这样,因为广东天气炎热,所以大家的肤色是比较黑的,所以陶泥的颜色接近肌肤的颜色就比较逼真。第二个方面,因为陶泥它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可塑性比瓷强,它可以做出比较精细的纹饰,不容易变形。所以就在裸露的部位进行细致的五官刻画,或者是细部的刻画就比较容易,而且也能够体现作者他的一个技法水平在这个里头。这个你看他不施釉了,我就靠我自己的水平,我的技能让你们去欣赏,你看我的水平怎么样,就这个原因。还有的话,大家还可以观察,清代早期人物它的五官,它的眼睛是眯眯的一条线,那到了清代后期它又是怎么样发展的,怎么样演变的?

这是两个观音,大家先看一下,可能会有朋友问了,老师你刚才说,到了清代不是脸部不施釉了,你看这个又施釉了,实际上它不是绝对的。像陶艺家他在说塑制的时候,比如说有一些女性的塑像的脸部他施釉,为了体现肌肤能够光滑、白色,肌肤之美。再次陶艺他在做一个作品的时候,他心里头认为这件东西他特别尊从,或者是特别敬仰的时候,他也会施釉。你看这件观音,它就像一个婷婷妇女,非常地接地气,非常的平民化。这件观音送子观音,雍容华贵。这两件在我们展厅里头都有在展示。

这一组就是达摩、铁拐礼,这个也是一个老人,这里我们欣赏它的釉色,这个釉色我们叫钧红釉,实际上是石湾窑仿钧窑,红釉,紫红釉的一个品种,这个红釉非常的鲜亮,它跟仿钧釉有所不同,非常的鲜亮。你看看这个人物的眼睛,到了清代中期之后,这个眼睛就不在是眯成一条线了,已经有了眼珠和眼白了。

看看这一组,这两个就是瓦脊人物,从瓦脊上面拆下来的,体积是比较大,大家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呢?它这个肌肤已经不施釉了,因为瓦脊,特别是人物瓦脊是清代中期以后才开始兴起的,人物脸部已经不施釉了,而且大家可以看到细部的刻画也比较少,比较的率意,比较的粗矿,为什么不做一个细部的,把五官很清晰地这样表达出来,为什么呢?因为瓦脊它是在屋顶上,我们在下面看,远远地看上去是看不清楚它的五官到底是怎么样的,所以也没必要去进行精雕细琢,只要有一个形,有一个神在这里就行了。这一组罗汉大家可以去体会一下。这两件就是清代中后期一位大师级的人物,陶艺宗师黄炳的作品。特别是这一件非常的有特点,他是仿树根雕的一种效果,比较粗矿。这两件在我们展厅里头也有展示。黄炳,他不仅做人物,他人物做得很好,但是他的动物做得更加精彩,更加出色,他创造了胎毛记法,对后石湾窑动物的塑制影响十分深远。这一组日神月神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在我们四楼展厅里头也是非常显眼的位置,这是一组是黄古曾的作品,刚才我们介绍到黄古曾他的器皿做得非常有特点的,非常具备人文气息,诗书画意都很齐全的。他的人物做得很少,而且日月神很多陶艺家都有做,但是已黄古曾这一对做得是最有名,最出彩的。这一对日月神,本来是在佛山祖庙瓦脊上的,后来为了更好地保护它,把它拆下来了,收入馆藏了。大家可以看一下它的造型,是越剧的公家造型,你看它的服装、着装。为什么呢?因为在清代中后期,佛山的越剧也非常的盛行,石湾的陶工他们也非常的热爱越剧,每个人都能够哼上几句,而且哪里有大戏,我们广东人越剧叫做大戏,哪里有大戏,很多人都去捧场。所以上一次王馆长可能跟大家讲座的时候也都提到过,瓦脊的题材基本上都是越剧造型、越剧故事、民间故事的这样的题材。这就说明当时的一个越剧一个兴盛的一个情况,以及当时的文化特征,既使是窑工,他们对越剧也是耳熟能详的,在自己的作品创造中,他们也是信手拈来,就把这样的一个文化气息融入在自己的创作里头来。再一个方面,这组图片还有一个信息反馈给我们的,就是他的一个系法,大家看看它的服装,你看上面是不是有很多立体的这样的纹饰,花卉、蝴蝶,这种龙纹,这种飘带,这种系法是用了一种贴塑的手法,是在黄古曾最先用的,一直到后来,就是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我们石湾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工艺美术大师叫做黄松间,他也借鉴了这种手法,创作了组人物,侍女,就是以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为造型的,名字叫做春夏秋冬的一组作品,那组作品就在当时全国工艺美术类的评奖里头获得了金奖,很可惜黄大师就在今年的1月份的时候去世了,他的儿子也来过我们这里做讲座,叫做黄志玮大师。

到了清代中后期,石湾窑人物的数字题材是包罗万象,就好像我们四楼石湾是个美陶湾,给它给了一个非常好的总结,写人生白态人物的题材塑像,你看当时的社会思想尊老爱幼这种才也反应,民间故事,民间传说也有反应。你看这个就是市井生活,贫民百姓的这个题材非常地生动,刘左朝是清末的一位陶艺家,他的作品特色就是非常善于做贫民市井生活这种题材的,刘左朝的后面就是刘泽棉,也是我们现当代石湾窑里头首屈一指的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大家看看这一件细猴,你看它的细部,腿上的血管都呈现出来,脚上的经也都刻画得非常的形象。虽然说是一个贫民百姓的人物,你看他的脚指甲已经开始点白釉,我们主任说,我发现石湾窑,不管是人物、动物,他这个牙齿,他这个手,这个足,都点这个指甲油,非常的萌,这些都是其他窑口里头所不曾有的,这也是石湾窑的一个特色,在动物题材里头,它反得更加明显。

这两件是清代民国的一位陈渭岩的作品,我们刚才已经提到了,陈渭岩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艺术家,他曾经带领着石湾窑,他带着徒弟去景德镇去交流过,而且也带着徒弟去澳门,去学习过西方的雕塑的手法。大家可以看一看,左边的是他自己的自作像,这个像和其他的像有什么不同?是不是人物的比例更加合理,西方的雕塑的手法他运用到石湾陶艺的创作里头来,而且人物的面部、肌肉、造型、衣纹、纹饰,它都跟清代以前的作品有了很大的提升,有了很大的进步了。所以我们说陈渭岩他引领了石湾陶艺那个时候的艺术风格的一个分歧。右边的这件苏东坡在展厅里头有展示。左边的这件华佗,是陈渭岩和潘玉书合作的,潘玉书是他的徒弟,而且潘玉书是民国时期石湾窑一位非常著名的大师,一位宗师。看看这几件,这几件就是潘玉书的作品,这是他的代表之作,而且这几件作品它的质量非常的大,在澳门艺术博物馆收藏,这几件作品为什么是塑胎的呢,他背后有一个故事,就是当时澳门的一个葡萄牙的一位律师,他非常热爱中国文化,尤其非常的欣赏石湾陶艺人物的塑造,所以他特地邀请潘玉书去到他的庄园,给他的庄园塑制几件人物塑像,而且他还要求,他说我要求做的这些东西,我不要施釉,我就要原汁原味的,最能够体现你的技法,你的水平的。所以潘玉书去了以后,这个律师先要他做一个草稿,先打一个小稿给我看,然后潘玉书给他做了四个手稿给他,然后律师他就自己参与修改,提意见,改完了之后,定稿了之后,潘玉书再带回来带回佛山再烧制。据说,潘玉书做了这个塑胎之后,他为了显示自己的技法水平,他还做了一件施釉的运过去了,结果一拿过去,律师就说我说过了,我不要施釉的,我只要素胎的,施釉的那件退回去就没有要。这几件就代表着潘玉书最高水平的,他现在在澳门艺术博物馆,是他们的镇馆之宝,也是他们的基本存列里头,常规展览里头在展览的,在有机会去澳门的话,也可以去看一看。

这里我们关注一下右边的这一件,这是一个什么人物?我跟我的同事也都讨论过,这件又像是西人,又像是中国人,到底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呢,我们现在也没有一个结论。你说它是中国人,但是他的面像和服饰又不像,你说它是外国人,它又拿着一串佛珠,而且腰间又用树叶围着围巾,好像西方宗教里头也没有这样的人物。所以我们想来想去,我们就觉得有可能这件人物是清末民国时期石湾窑和西方,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一个产物。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了,这两件是民国时期石湾窑的一位大师潘玉书的作品,潘玉书他早年的时候跟着他的父亲开了一家筹衣店,他在那里当了七八年的伙计,所以对丝绸的纹路他特别有心得,所以他在进行人物塑制的时候,他特别注重衣纹的处理,这个衣纹线条的处理要自然,非常的自然,要流利。比如说我们一条裙子,一垂下来它的这个纹路是自然的,没有的那些很多多余的东西。他非常的善做侍女,而且他侍女的衣纹的处理也非常的简洁,非常的到位的。潘玉书,据说他在创作杨贵妃醉酒的时候,他为了神情的刻画,他特意把自己的一个小妾灌醉,灌醉了之后就观察她的神态是怎么样的,然后再一气呵成。所以这两件也是他的经典之制,他们可以体会一下,不仅是欣赏它的神态,再看看他的衣纹的处理,有没有超逸出水,吴带当风的那种感觉。

这两件是我们馆藏的,佛山博物馆馆藏的,在展厅里头有,这件貂蝉拜月,也是一件非常经典的作品,大家可以观察,就是这个时期,石湾窑的人物塑造它的技法,到了这个时期的时候,不仅仅讲究神态,神形兼备,而且讲究一个衣纹的处理,还有它的施釉,大家也可以看到,石湾窑这个人物的施釉,它不像器皿那样五彩缤纷很艳丽,很出彩。它的釉色使用,也是为了衬托人物的性格,不管是面部的刻画也好,它的釉色的使用也好,衣纹的处理也好,都要为人物性格来服务的。

很显然,潘玉书做其他作品的时候,就没有那个侍女做得那么好,这是他做的其他几件题材的作品。大家可以看一下右下角的这件老人,这个老人就非常有广东人的特点,很精干,很瘦。因为广东天气太热了,所以那个老人家上街也好,去那里也好,就穿牛头裤就这样出去了,甚至有的时候连穿着拖鞋,有时候拖鞋也不穿就这样走出去了。所以右下角这件就非常有岭南人的特点。

这两件霍晶的作品,大家跟前面潘玉书的作品去比较一下,很显然没有他做得好。霍晶他做人物,但是人物成就没有动物做得好,他的动物非常好的,他做的牛叫霍晶牛。你看这个纹饰,这个衣纹的处理,一团一团的很反复,跟潘玉书的是没得比的。你看这两件,他们的名气更没有霍晶和潘玉书大了,你看他的作品很显然水平又差一个档次了。不仅是衣纹。这两件都是罗汉,大家可以欣赏,神态、表情、衣纹。这个也涂了指甲油,这个脚。这个观音,民国的观音,右边的这个非常的贫民化,左边的这个就雍容华贵。这几件是廖左明的作品,这一件是东风塑,在我们展厅里头有展,它的这一件的特点,就是它的釉色非常的好,这个釉色施的钧红釉,因为这个温度烧得比较高,所以有人就烧飞了,釉色烧飞了还原成绿色的斑块,但是更增添了人物潇洒的气质。这件寿星,这两件都是寿星,跟明代的寿星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首先它的人体比例,已经比较合理了。而且它的寿星造型已经没有了那个作字了。

这是一组罗汉造型,大家欣赏它的神态、神情、衣纹的处理。然后关注一下走右边的这个持书罗汉,这个罗汉大家看看它的手,它的腿,它的鞋子,就好像一条泥搓一搓就搓成一个手,再搓一搓又一个腿做出来,再盘一下一只鞋子就出来了,这个手法的话,它就不像其他作者那样精雕细琢,做得非常的细,这件它就显得很粗矿,很率意。它这种技法就叫做易做法。它的先驱就是清代的陈祖做这样的器物是非常有名的。上一次来做讲座的我们的黄志玮大师,他是现做了,他的那个手法就是从这里而来的,这里延续下来的,传承下来的。这一组是刘传的作品,刘传是石湾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在2000年的时候去世了,他是石湾陶瓷史上第一位评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一位大家。他早期的时候,他们家不是陶艺世家,他是早期的时候因为生活所迫,很小的时候就到作坊里头去打工,去做学徒,他在做学徒的时候,他就揣摩、观摩、偷师,然后自己进行一个尝试的创作,到18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自己能够独立做人物了。后来经过他自己的摸索,还有像前辈的请教,他的作品已经做得非常的好,不管是造型、神态各个方面也都做得非常的好。在民国的时候,他已经非常的有名气,他的作品在民国的时候已经获得国巴拿马金奖,已经获得国奖。他早期的作品就是用刘永传志这个款,到了后期的时候,上世纪40年代的以后,他就喜欢用湾溪刘传,或者是湾溪石影。湾溪就是石湾的另外一个别称。有人说,刘传的作品,有的作品也是不是全部,他的部分作品他的面像跟刘传非常像的,大家如果看过刘传的照片的话,应该有这个体会,你看特别是这个铁拐李,他的下巴兜兜的,比较方,就跟刘传是非常的像。这一组也还是刘传的作品,刘传的它的弃官寻武,还用他的长眉罗汉,都是他的代表作,经典之作了。你看特别是这个长眉罗汉,看一看,充分地表现出了刘传他的创作理论,丑而不怪。比较夸张。这两件弃官寻武和长眉罗汉在我们展厅里头都有,大家可以去细细地体会。这是他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作品。

我们小节一下,就是石湾窑的人物怎么去欣赏,怎么去赏析,它的演变过程是怎么样的呢?我们说人物,在早期的时候,明代的时候,它的人物是它的初期阶段,它的品种比较少,主要就是一些宗教、民间信仰之间的一些人物,他脸部基本上都是施釉的,而且五官是分不清,而且线条也非常的简洁。到了清代早期的时候,已经开始对肌肤裸露之处不施釉,而且它的五官刻画还没有那么细腻,眼睛好像都是眯着的。到了清代中后期以后,五官的刻画已经非常的细致,也比较注重人物细节的描绘,它追求的是一种神形的兼备,所以说它的五官的刻画也好,他的衣纹的处理也好,它的釉色的使用也好,都是为了衬托这个人物性格而来的。到了清代末期民国的时候,我们欣赏一件石湾陶器,不仅要欣赏它的神、形,还要欣赏他的纹饰的处理。石湾窑的人物,它的技法有原作,有摹印,还有注疆,有这样一个品种。其中原作是最珍贵的,最能够体现作者的水平的。原作就是他用一款陶泥,手工捏成的,最能够靠这个艺术家的工底的。原作就只有一件,我们怎么样去看,我们怎么样去分辨它是原作,还是印模,还是注疆呢,看它的底部,看它的内堂,如果它的内堂,这件东西很重,而且它的内堂里头有很多泥块,原始的他捏塑出来的那种痕迹的东西,而且这个人物的五官、性别都刻画得非常细腻的话,像这样一般都是原作,原作的话像现在我们大师的作品,石湾大师的作品价格都非常高,几十万、几百万的一件原作。但是精品就多为摹印的,摹印就是在这个原作的基础上把它做成一个模具,然后印制出来,印了出来之后,作者再手工进行一个细部的处理,看它的底部,它的内堂是空的,没有多余的泥,就是一个桶这样卷起来,然后里头再做一些处理,像这些都是精品,精品它可以做很多件,可以批量生产。因为作者他要手工去做,一般来讲石湾的大师,他为了提高作品的价值,他也不会做很多,他做现量版的精品,做几十件,几百件,他也就这个数量。但是注疆那就是大批量的生产,它就没有什么公益性,卖得很便宜,几十块钱一件都可以的。

我们下面再看艺术陶塑第三个品种就是动物造型,动物造型是仅次于人物造型的一个品种,主要就是以神话传说中的瑞兽和现实生活中的飞禽走兽为主,强度的是惟妙惟肖。陶艺家在做塑制动物的时候,特别注重它的眼睛的刻画,就把抽出的泥迁入眼眶点上白釉、黑釉,点睛,同时以白釉点表现身上的花纹,或者是在牙齿上点白釉,使这个动物烧成之后双目显得炯炯有神,非常生动活泼。动物主要是清代之后才开始兴起,这个民家就有黄炳、朱来,朱来他的作品非常的少,他是做兔子的,所以他的兔子又叫做朱来兔,黄炳他主要是做猫和鸭子,所以他的作品又叫做黄炳猫、黄炳鸭,因为石湾民间就是把谁的东西做得最好的那个,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霍晶做得好又叫做霍晶牛。你看这一件熊是黄炳的,它的点睛非常地有神,非常地生动。

石湾窑的动物它分为胎毛动物和施釉动物,其中以胎毛动物成就最高。所以我们在欣赏、鉴赏石湾动物的时候主要两点,一个是注重它的眼睛点睛,这个眼神的一个刻画,再一个就是欣赏它的皮毛的处理,它的塑胎的皮毛,就叫做胎毛技法,是由黄炳始创的,就是通过工具在皮毛上做出立体的效果,非常的生动,有地方特色。这个技法是其他窑口所没有的,是石湾窑独有的。大家可以欣赏这一个猫,这是参加广东民间工艺馆藏的一件,我们展厅里头也有一件,那一件黄炳做的,这一件同样也是黄炳做的,但是这一件它底下没有款,也是经过专家的考证,但是它确实是黄炳的作品,这件胎毛线条比较长,比较深。好看看这一件,右边的这一件金丝猫,我们称为它金丝猫,你看它的毛色是不是给人一种阴阳相错的感觉,就是塑胎上面,就通过这个技法是非常罕见,非常少有的。而且这个猫把它做成一个马上就要扑上一个猎物,你看它的肌肉,这个张力是非常强的。而且民间有一种说法,黄炳的猫可以吓退老鼠,你买一件黄炳的猫回家,放在家里头,等晚上的时候你都不用养活的猫了,就靠这一件够可以把老鼠吓跑了,就说他的这一件作品是非常的生动,非常的逼真的。黄炳除了猫有黄炳猫,他的鸭子也非常的有名,上面这一件是他做的鸭子,施了釉,下面这一队鸭子,塑胎的,在我们展厅里头展着。这一队鸭子尽管它有款,但是经过我们有些专家的考证、鉴定,认为这队鸭子不是黄炳的作品,就是民国的时候已经有人在仿他的作品,就是为了价格卖高一点,民国的价钱好卖一点,所以就仿了他的印章。大家欣赏动物,刚才我讲过,特别塑胎的,一个是眼神,再一个就是它的皮毛,刚才看到这个毛的胎儿技法有长的,有深的,有潜的,有短的,用这种技法,就体现它一种阴阳相错的效果。那鸭子的话,你看它的纹理,大家可以可以去上四楼去看看,鸭子的纹理是怎么样的,跟猫的纹理是截然不同的。

这只熊是陈渭岩的,刚才我们讲过陈渭岩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这样一位陶艺家,他不仅做人物,做动物,这一件动物,它的皮毛也是胎毛技法,但是它的这个技法又跟猫跟鸭子又不同了,这件器物也在我们四楼,大家等一下可以去体会一下去观赏一下。你看它那个眼神,非常炯炯有神,这些眼神,非常的逼真,非常的有神气。

这一组施釉的动物,禽鸟类,大家也可以去欣赏一下。这个就是民国时期的霍金的牛了,你看他的胎毛技法又跟刚才那些又不同了,很自然,就好像真的就一头牛在前面站着一样,你看这个牛的呼吸好像我们都可以听得到。这是施釉的这组动物,我个人认为,石湾窑的动物里头,它的施釉的动物它是没有胎毛这个动物的成就高的,大家也可以例会一下。这一件是中山大会人类学博物馆藏一个双猴,讲到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我就多说两句,因为这个馆的创立,主要是靠早期的几位大教授,他们当时在中山大学做教授,他们对石湾窑也是非常钟爱的,也收藏了很多石湾窑的藏品,桑老的话,他的藏品曾经捐给过故宫博物馆,也捐给过广东博物馆,然后剩下的东西有四五百件,他收藏的,荣根收藏的,这些就留给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后来他们就以这一批东西为基础成立了这个博物馆。

下面我们讲一讲山公盆景,这种陶制的这种微塑,也是石湾窑所特有的,在方寸之间展现宏阔的天地。这里这一件是做了佛山的一个风景区秀丽湖,这一件是祖庙,佛山一个非常有名的旅游胜地了,也是佛山的一个名片。这几件本来我们想拿过来的,但是因为微塑它非常的脆弱,它的这些树干、枝叶都非常的细,很容易碎,很容易脆。微塑它是清末才有的,因为它特别难保管,所以流传下来的作品也不多。像我们这几件60年代的黄岚苏的作品也非常的珍贵,很少。这里这间祖庙,大家现在如果去祖庙看的话,它的面貌已经是今非昔比,这个是60年代以前的祖庙,当时这个门口还是一条臭水沟,大家还要过桥才能去到祖庙,而且祖庙的范围也非常的大,现在已经很小了,因为就是在文革时期被瓜分出去了。讲到这里的话,我还要多讲两句,讲一下这个祖庙,祖庙在历史上,它是佛山及神权、政权,它的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官司的庙宇,它在佛山人的心目中是非常崇高的地位。在文革的期间,因为要破寺旧,所以广东的红卫兵要过来砸祖庙,但是佛山的红卫兵就不愿意,就不肯,就要保护,所以佛山的红卫兵,一听说广州的红卫兵要来了,所以大家就云集在这里,这里是一个牌坊,就是祖庙一进去之后,它有一个双龙壁的牌坊伫在这里,大家就云集在这个牌坊这里,大家手挽手,肩并肩,就阻挡着红卫兵来进攻。结果广州的红卫兵他冲不进去,他就把这个双龙臂砸掉了。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双龙壁是80年代重修了,以前那个是被文革时期被砸了。所以以后大家去佛山的时候,就一定要去一下祖庙,如果去了佛山没有去祖庙的话,就等于说你还没来过祖庙,所以说它是一张名片。因为它微塑的东西非常的少,难保管,所以我们为了起见,就现当代的给大家看一下,在展厅里都有。

石湾窑产品的品种的第三类就是园林建筑陶了,顾名思义就是园林建筑里头使用到了一些饰件配件,这里头园林建筑陶里头最有名的就是瓦脊,你看这一件就是瓦脊里头的一个配件螯鱼,这件螯鱼是在霍涛他的家庙上面拆下来的,这件器形是非常大的,而且相对非常完整,釉色也非常好。这件东西广州市博物馆藏,是定位一级文物的。瓦脊,刚才讲到瓦脊,前几次讲座的时候我们馆的王馆长,他就写过一本书,他读博士,王博士,他的博士的论文选题也是选的瓦脊,他来已经跟大家讲过这个专题了,所以我这里就不多作介绍了。这是澳门艺术博物馆藏的一条瓦脊,非常的完整,也在他们的展厅里常规展览着,大家有机会也可以看得到。他都是一组一组的民间传说,或者是神话故事,然后以越剧的场景来进行展示的。这一条就是很著名的佛山祖庙山门上面的那条瓦脊,有30多米长一共刻制了300多个人物,被称为瓦脊之王,花脊之王。这个还是祖庙山门的那条瓦脊,中间的那里,中间的宝珠。这一件就在我们四楼展厅里头在展的其中一段,大家可以去细细地去体会一下,越剧的场景,越剧的故事。然后他这个人物是做必须粗的,没有什么非常细腻的刻画,大家可以去欣赏一下。这个是陶平,这是黄古曾的,这件作品它双面的,一面正面,一面背面,大家如果去祖庙参观的话是可以看得到的,我们说黄古曾的作品非常有人文气息的。陶制的花窗户也是祖庙里面的,这个大的花窗,直径有2米多长,是我们馆在越东征集回来的,如果你庭院里头有这样一个大的花窗,那是显得非常的豪气,土豪。它的这些纹饰都非常的吉祥。这是民国时期庭院里用的一些花盆,民国时期的。这个是一些园林建筑陶的一些花脊古蹲。这一部分的内容就不讲了,因为时间关系,我就把第二部分石湾窑的特色和我们怎么样去鉴析给大家讲一讲,像这些理论的东西的话大家也可以自己去体会。时间关系,我们可以私下再交流。另外就是佛山除了美陶之外,还有武术,还有越剧,还有年画、剪纸,也有美食,佛山也是一个美食之乡,所以大家如果有机会去佛山的话,真的很值得去走一走,我在这里也邀请大家去佛山去看一看。

主持人:非常感谢黄晓蕙女士娓娓道来,把我们展厅里很多精彩的,我估计看过展览的朋友,有一些地方都没留意到,其实我们这次的石湾陶的展览也是我们专题展览里面很精彩的一个,如果我们比喻,中国陶瓷史,因为中国陶瓷在世界史上就非常重要,如果把它比喻成一条长河,我们说很多著名的名窑都非常漂亮。石湾窑就是其中最好的一种之一。我们成都博物馆在引进展览的时候,希望把各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代表地方名片的这样值得我们展现的带给大家面前,这个对成都的市民而言也是一种惠民活动,就是大家不走出成都,就可以体会到各个地方的文化提点,包括别的展览也一样。比如我们现在在做的现代之路的末代的那个画,价值2个亿,大家一定要多听它一会儿。再打一个广告,就是刚才黄晓蕙女士她提到说,我们的石湾窑的有些大师的作品,现在在我们三楼展厅外面有一个卖场,卖场里面就有精品,我们专门组织的一批精品,而且包括展厅里最后三件,就是展柜里的三件都是可售的精品,如果愿意购买的朋友,就是去欣赏它也可以,不买去欣赏它也可以,就是在入口的卖场,出口的卖场是一些小的纪念品。入口的卖场货架上都是大师的精品,包括黄志玮大师的作品都在里面,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主持人:下面我们还是有一个互动的环节,就我们展览很精贵,好不容易来一趟,我们的专家也很精贵,有什么问题想跟专家交流的,或者是觉得哪些地方还想问问的,就像黄女士提一下问,觉得那个三点花,因为红铜釉在我们陶瓷史上都是比较难烧的,因为红铜它的陈色温度非常宅,就说没到那个温度烧不成红色,一过来又烧飞了,刚才说的那个,变成绿色了,而且变得很大,就说我红色变成淡红色,它甚至就变成绿色了,就红铜怎么把它烧成最好,我看到真是红铜里面的精品。而且我们展厅里面有不少红釉的作品,如果大家到时候有时间可以去体会。不说了,大家有问题提问吧。

提问:我提一个问题吧,如果作为我们老百姓,如果能收集到民国的,甚至清代的,再早一点的明代的东西当然最好,如果作为一般的收藏品,就石湾窑现在的作品,就比如说现代的一些大师的精品,你觉得哪一种造型的,或者是什么样特制的是现代石湾窑最流行的,最受人们肯定的,或者说以后升值空间最大的,有没有建议?

黄晓蕙:这个我想还是一个方面要看自己的喜欢,你喜欢哪一个类别的东西,比如说有的人他喜欢器皿类的,有的人他喜欢人物类的,有的人喜欢动物类的。但是作为我个人的建议的话,最好是收一些人物类,因为人物类的价值是最高,它的比例,它的造型,它的难度技巧也是最大的。再有就是它的升值空间,所以我就觉得,因为现在国家级大师的作品已经非常贵了,他的原作几十万,几百万的了,既然是精品的话也都是十万八万,所以我个人感觉还是收藏那些中青年,他还没有达到国家级,但是他又非常有潜力,他又非常努力的,也形成个人风格的东西。这些中青年的大师的原作,像我们馆也在向他们征集,最优惠可能也要十来万一件,精品相对便宜一点,大家收藏的话尽量收藏他的限量版的精品是有升值空间的,就说他做了这个精品出来,但是他只烧一百件,或者是80件,像这样的东西,可以说相对来讲价格也不是很贵,大家也都可以接受。

主持人:没有得到你的指导之前,因为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尾声了三件东西是换过了,其实那个是刚才一展示第一天就有人看中了,三件全部订购了,最开始那个买家他就打算当时就拿走。后来说,惠民活动你们一定要惠民到底,所以就跟买家商量就说让他保留十天,当时有十天的时间大家可以看到那三件,现在我们放进去的三件也挺好的,上次黄志玮老师还说,具体是哪一天,可以去咨询一下。所以当时那个买家就买的是三个普通造型的,这一类的题材它的寓意也很好,所以他用的是石湾窑最好的釉色。如果喜欢苦瓜,也可以去买过苦瓜。

提问:我能请教一下把你刚才霍金牛的图片我们再看一下。

主持人:霍金牛,有到馆展览,然后图版也是上得比较大的,如果有什么想问一下黄女士的,可以再提问。而且包括它的很多动物造型,除了眼神那么比较好以外,有些看着特别的蠢萌。王主任他们的工作人员在那个地方绑那个鹿角绑了一个多小时,因为他那个鹿角是分开烧的,我们就一直看那个鹿在那个地方盯着眼睛把我们看着,还觉得特别好玩。我觉得石湾窑,因为它的作品包括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一些造型,还有一般的器皿,包括壁挂,所以趁我们展览还没撤,大家再去,好好体会一下。那还有没有要提问的。

提问:黄老师,您好。我想请问一下,石湾陶它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是什么,难道它只能作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黄晓蕙:它的未来发展,第一个要传承,要创新。而且它现在已经是国家非遗重点的一个项目,佛山也非常的重视,就是为了把石湾窑这个文化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铜丝对它也进行一个好的保护,所以近年佛山市政府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包括我们这个展览去国内的一二线城市去展示,也是其中的一个宣传。

主持人:因为有一些,特别是我们做古代创造的有辉煌的文化,有的的确它是顺应当时的需求,就是它是从生活中凸现出来的很多优秀文化。那么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有的东西它不可能占有全面,占有我们生活的更多多数。简单的比方,从隋代开始一直到宋代,我们成都的老百姓用的瓷器都是全窑的。那么现在如果还让你们大家用当时全窑的那种瓷器,你就会觉得不好用,跟我们现在的陶瓷使用的方便、轻巧,或者是美观,甚至是审美,它都会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怎么样把古代文化的精髓,或者是文明凝聚起来,让它在现代的生活中,甚至未来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发展或者是传承。这个我觉得一个是需要我们本身做文化的人多去思考,还有一个是社会的,大家总体对它有一种文化的追求,因为一般我们都说台湾的原创,整体对文化的追求比较高,我是觉得我们现在是越来越好了,包括石湾窑,包括我们各个地方的陶瓷的定义,就在慢慢的,又在古老的土壤里面,在我们现代生活里面进行蒸发,进行渗透,进行更多的那种创新,其实这个也是一个好的理想。

提问:请问有没有成都有没有这种其他的办法,让我们能更多的参与这种活动,尤其是这种讲座太难抢位子,三分钟就没了。

主持人:因为是这样的,一般而言,我们会用350人的那个,那个可能也就10多分钟就没了,因为有的时候场馆保养的原因,或者是有一些讲座错位的原因,就会选择到这个。这个厅当时是这样的,以后我们会多考量考量,最好做一些调查,先看到最近大概有多少人会有兴趣过来,我们怕的是讲座发出去以后,很大一个场地,结果来的人比较少,不能提起专家的兴趣,所以有时候会组织小一点的厅。关注我们成博的,手快的一定会抢得到。现在成博的公共讲座现在还是很受大家的肯定,非常感谢大家。谢谢大家,以后再多关注我们各个展览。

黄晓蕙:我在这里也谢谢成都博物馆,谢谢晓芬主任,谢谢小雪他们一般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也谢谢大家,谢谢成都热情地人民,很诚心地欢迎你们有机会去佛山走一走。

 

扫码立即预约

关注我们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