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学术讲座 / 讲座实录

2017-08-13

俄罗斯文学概观

2.jpg

实录内容:

李志强:讲座开始之前,首先感谢成都博物馆的邀请让我来做这个讲座。第二也感谢今天在场的听众,今天天气比较热,大家冒着酷暑,来听一场俄罗斯文学讲座,这让我非常感动。小徐告诉我说讲座预约一出来,很快抢完了,让我比较意外。因为俄罗斯文学虽然有它悠久的历史,但是毕竟在经济大潮发展的今天,已经显得不是那么特别的重要或者不占据重要的地位。今天仍有热心的听众来听一场报告,让我还是非常意外,说明我们文学还是有它长久的生命力。

今天的讲座大致是在一个半小时,在一个半小时了解俄罗斯几百年文学发展历程,显然很详细的了解不太可能,所以今天我想选取两个断面,第一是时代背景,就是着重讲19、20世纪这两个世纪俄国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二个断面是在世纪文学发展当中,我们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所谓的作家经典作品,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起来分析,它之所以为经典,为什么它是会是经典。最后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和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俄罗斯文学的特点,为什么俄罗斯文学会有这么迷人的魅力,世界上那么多读者喜欢俄罗斯文学。在国外一些机构选评的世界十大名著当中有几个机构都在评选,每次都有俄罗斯文学作品上榜,有些还占据很高的比例,十大名著当中,包括托尔斯泰、托斯陀耶夫斯基,有几部作品都影响世界文学的名著,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些作品的永久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我们说俄罗斯是一个大国,文学之路并不算长,有的人说从9世纪开始就已经有俄罗斯文学开始了,实际上独立发展时间并不算长。高尔基曾经说过,俄罗斯文学是一个舶来品,我们指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事实也确实如此。当西欧文学已经在古典主义大道上阔步前进的时候,俄罗斯文学还处在蹒跚学步的阶段,大家不要看俄罗斯文学当时是蹒跚学步的阶段,当它一踏上自己发展的道路,迅速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我们知道一般来讲,一种文化的创新,也就是说一种落后文化和一种先进文化做比较,一般有一个吸收、引进、发展和创新的过程,而俄罗斯文学恰恰走了这么一条从吸收、融合、发展到创新的道路。一旦它踏上自己的发展道路,就迅速的赶上并超越了自己的欧洲同行,当托斯陀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登上俄国文坛的时候,俄罗斯文学也就走上了世界文学之颠,奠定了世界文学地位。

大致说来,俄罗斯文学发源于11世纪,有些学者讲是9世纪,我们按照通行的11世纪这个说法。11到17世纪被称为俄罗斯古代文学时期,有两部比较著名的作品,一部叫往年记事,一叫伊戈尔远征记,其他文学作品主要是民间口头文学作品,还有根据圣经故事演绎阐释的一些故事。十八世纪是俄罗斯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彼得大帝的改革使俄罗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反映到文学当中,十八世纪是古典主义文学得到充分发展的时期。俄罗斯古典文学发展代表有几个人,罗蒙诺索夫是比较知名的任务,现在莫斯科大学仍然是叫罗蒙诺索夫国立莫斯科大学。

我首先介绍一下《往年纪事》,与其说是文学作品,不如说是一部编年史作品,反映了东正教在俄罗斯的传播和发展。在这部作品中首先搞清楚俄罗斯的根是什么,俄罗斯从哪来,这部作品借助圣经的传播,说洪水过后诺亚的三个儿子流落到各地,北方和西方分给了亚佛,亚佛家族虽然占据了西方和北方各国,斯拉夫各个部族也来自于统辖之地,斯拉夫人从这儿来产生,先是被称为诺里基人,也就是现在的斯拉夫人。第二部《伊戈尔远征记》,这部作品基本上已经具有了文学的雏形。主要讲述十二世纪后期草原游牧民族波洛夫齐经常袭击基辅公国,当时伊戈尔没有参加到,基辅公国战争了草原游牧民族,取得了供赋,伊戈尔没有来得及参加这次战争,不甘心,又纠集兄弟姐妹们又去征讨草原民族,但是这次去就失败了,被俘。在历史上演绎出爱国主义情怀,实际上他是抢劫别人,俄罗斯人说不行,这是我们的英雄。所以给予了它自己的演绎。在上帝的帮助下,妻子的哭诉下,最后他逃出了游牧民族,回到了自己国家。这部作品已经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同时也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个深度的女性形象,就是伊戈尔大公的妻子。十九世纪是俄罗斯文学取得骄人成绩的世纪,这个世纪群星璀璨,光彩多名,这是俄罗斯文学发展的光辉时期。到后面还有一个小的高潮,文学史家把这个小的高潮称为白银时代,或者白银世纪。在十九世纪可以说产生了非常多一大批文学巨匠,大家知道像普希金、来檬托夫、果戈理、托尔斯泰、托斯陀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一批文学巨匠。除此之外,还有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司机、杜勃罗留波夫等。我们学的就是苏联老大哥的文学理论,学的车别杜,还有皮塞耶夫等等。今天有很多老年听众来参加这个,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想像当时苏联文学、苏联文学理论对中国学界的影响之大,这种影响到现在还保存着。所以说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可以说是一个盛况空前的世纪。

首先我介绍一下普希金,大家看他活得很短,1799到1837年,除了几个塑像之外,旁边有一个女性,号称当时彼得堡第一美女,他的妻子叫刚查诺娃,生于斯、死于斯,这是他的不幸,也是命运使然。我们知道普希金是俄罗斯杰出诗人,小说家、戏剧家,被称为小说奠基人,俄语在他之后发生了很多改革,包括诗歌中语言的应用,我们说诗歌是高雅语体,用高雅词汇,他创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民间俗语,所以对俄罗斯语言发展,对它的改革有巨大的贡献。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给后世留下了一大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他自己在1836年曾经写过一首诗纪念碑,他生前已经在自己俄罗斯文学史、文化史的地位,给自己写上了一笔。他的代表作为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主要描写受西方文学熏陶的贵族青年奥涅金不满上流社会的生活,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玩世不恭,结果失掉了友谊和爱情,最终一事无成。这部作品是俄罗斯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被别林斯基称为俄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这部作品对后世影响是非常大的。

除了这部诗体小说之外,普希金还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他的抒情诗主要有以下主题,第一是描写大自然的,比如说1826年创作的《冬天的道路》,描写爱情和友情的《致开恩》,歌颂自由的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读诗不能光读汉语,读原文的诗,韵味你才能体会更深刻。这是作品的插图,普希金很可惜,1837年死于决斗,因为当时决斗是允许的,好多诗人、作家、文学家都死于决斗,紧随其后的来蒙托夫同样也死于决斗。普希金受到丹特士骚扰,他下了两次战书,第一次被丹特士闭过去了,为刚特诺娃的姐姐结婚了,就是为了亲近她的妹妹。他下了两次决斗,没想到把自己丢翻了。

第二位作家莱蒙托夫,这些文学巨匠寿命都不长,就只活了27岁就去世了。莱蒙托夫也死于决斗,莱蒙托夫的死很多人以前我们说是沙皇迫害他什么的,实际上我们看一下莱蒙托夫的成长历程,他的性格,我们经常讲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对以后的发展道路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是决定性作用,因为他的家庭条件和普希金是有差异的。普希金从小生活在相对比较幸福的家庭,而莱蒙托夫虽然家境很好,他的外婆是大农奴主,非常有钱。但是他的父亲是穷困潦倒的军官,所以外婆始终一直瞧不起他的父亲,他刚出生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外婆就跟他父亲谈判,说要不你走,孩子留给我,我来教育,你要带孩子,你就带走,不要留在我这儿。还是外婆条件好啊,没有办法,只有把小孩留给了外婆。不能见面。所以从小大家想一下,心理是有问题的。再加上外婆对农奴是非常凶狠的,非常严厉,看不惯她,没有办法,大量时间就投入到学习做诗当中了,是一种受压力的心理,这种心理我们想一想,对人冷嘲热讽,和人不好相处。所以为他以后的成长道路甚至到了大学,也主动带头闹事,瞧不起教授,把他赶下去,他被开除又转学,这一切都是性格造成的。甚至到后面和人决斗,在军队里面。我们想象一下,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你要到军队里面和下级士兵去咬文嚼字,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肯定要遭之反感,甚至武斗之类的。这是介绍他的成长历程。

除了成长历程之外,他是有文学天才,这一点不能否认。短短27年内,从生到死,当然不是说生下来就能写诗,还是有时间的,可以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作品,他的代表作就是中篇小说《当代英雄》,这部小说主人翁毕巧林成为又一个“多余人”的形象。我们看一下莱蒙托夫也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他的主题和普希金就不一样了,主要是孤独和怀疑、否定和抗争,所以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写过一段话,这段话在比较和评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诗歌创作,还是比较准确的。别林斯基说过,普希金诗歌充满了光明的希望和胜利的预感,莱蒙托夫的诗歌已经看不到希望,他们用来震撼读者的心灵是,虽然渴望生活,洋溢感情,但是却惨淡凄凉,对生活和人类感情失掉信心。我们看一下他的两首诗,我们做一个比较。第一首收是普希金创作的《致恰达耶夫》,我用俄文把第一段给大家朗诵一下。大家看一下汉语翻译。大家听一下这个韵律,他就筛爱情、希望和平静的光明,并不能长久地把他们,就是青春的欢乐,也已经像梦、像雾一样地消亡。在当时那个时期,能够公然写出这个诗歌来,控诉沙皇的保证,这个我觉得还是难能可贵的。而且这种东西能够发表出来,你们想在沙皇专制的情况下,说明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我们再看莱蒙托夫的一首名诗叫《帆》。大家看一下,第一个词就是孤独,孤独的帆儿善着白光,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着什么,它把什么抛在了故乡?大家看这两位伟大诗人的风格,我们说普希金审美世界途径偏向于古典主义世界风格,追求和平、安宁,而莱蒙托夫恰恰是更接近于浪漫主义的审美世界图景,就是反和谐,他的诗歌也好,小说主人公结局都不是很好。有的死掉了,有的郁郁寡欢。

第三个作家我们说果戈理,果戈理活的时间也不是很长,以前苏联没有存在归属问题,因为都是苏联的国家,但是苏联解体之后,91年,就分裂成为那么多国家,其中就涉及到乌克兰和俄罗斯的问题,大家知道果戈理出生在乌克兰,但是都是用俄语写作的,到底是属于乌克兰的作家还是俄罗斯的作家?现在都在纪念他。他继承发展了普希金的传统,开创了俄罗斯文学的果戈理时期。第一部《钦差大臣》,第二部《死魂灵》,你们看一下,游离于小县城,引起了恐慌,误人为钦差大臣来了,引起了一连串的市长为了应付检查,为了应付钦差大臣,所以连续造假,就是为了应付钦差大臣。感到啼笑皆非的场景,看到下属各个部门是如何造假的,果戈理在这部剧作当中一一呈现出来。邮局的局长的乐趣就是拆别人的信件,以前都是写好的封好了发出去,邮政局长的乐趣就是拆别人的信,好看的就留下来,不喜欢的就发了。包括慈善院的,包括老师,你看市长的管理下的百态,让人啼笑皆非。这种场景到现在也不失讽刺意义。钦差大臣的意义也正是于此。我们看一下长篇小说《死魂灵》,描写了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地,如何在县城里面混得风生水起,这揭示了农奴制下社会百态,同时果戈理写这部作品的初衷,之所以先问题,是因为社会缺乏信仰。他当时也想写三部,他想写第二部,总觉得达不到第二部水平,就烧掉了,所以第二部、第三部都没了。但是第一部死魂灵已经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他说我们都脱胎于果戈理的外套,如果说从普希金开始俄罗斯文学更注重于文学创作的形式,形式高于内容,从果戈理开始,俄罗斯文学更多偏向于内容,精神探索和灵魂的拷问。

第三位作家屠格涅夫。屠格涅夫是第一位获得欧洲声誉的杰出作家,他和欧洲的大师关系都很好,正是借助于他才了解了俄罗斯文学创作现状。他出身贵族,深刻反映了19世纪俄罗斯人的社会生活。基本上每一部小说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潮以及社会运动。比如说《猎人笔记》,描写农奴的情况。《贵族之家》反映了30到40年代贵族知识分子的现状,塑造了两个多余人,有一个成系列的发展脉络。屠格涅夫创造两个,一个是《罗亭》,一个是拉夫列子,贵族和平民已经开始争夺思想阵地。《前夜》,发表于农奴制改革前夕,1861年俄国就开始了农奴制改革,《前夜》写于1860年。最后一部小说《处女地》,则抨击了当时民粹派的思想与行动。民意党提出工业救国、实业救国,而不是搞恐怖运动、恐怖袭击,通过革命手段变革社会。

下面一个作家托斯陀耶夫斯基,生于1821年,死于1881年,我们说它是俄罗斯伟大现实主义国家,也被称为现代主义鼻祖,对俄罗斯文学及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作品以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存在真理的不懈迫求。就艺术表现力来讲,他的才华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之并列。托斯陀耶夫斯基创造了大量的小说、评论,具有代表性的当时几篇长篇小说,事实上这些长篇小说讨论的问题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的主题具有一些普世的意义,首先我们看《罪与罚》,这是一部社会哲理小学,是反映社会思潮,比如说我们说平凡的人和不平凡人的理论。当时有一种思潮,包括尼采提出超人哲学,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不平凡的人,又有谁,有多少人觉得自己是平凡的人。当时社会思潮下是什么,不平凡人可以主宰平凡人的命运,我们可以随意主宰所谓下等人的命运。基于这种思想出发,这个主人公拉丝科尔尼客夫就想,我是一个堂堂大学生,生活潦倒,靠贷款来读书啊,你看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能给社会带来什么贡献,是社会的蛀虫,他就可以杀掉。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他果真动手了。连在他家的妹妹顺手也杀掉了。在错误思想上来从事这个行动。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是这个理论得以成立的话,那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所谓的超人也好,成功人士也好,就可以主宰不成功人的命运。他们定个规矩我们来遵守,是不是可以这样子。在这部作品当中,托斯陀耶夫斯基给予否定的答案。人人都是平等的,不平凡的人没有任何理由来主宰平凡人的命运。第二部作品我们说《白痴》具有一定的形而上的意义,它主要是描写作者着力塑造的人物酶诗进公爵,既有审美意义上的美的概念,也也宗教哲学的美的概念,最后这个拯救世界的理念在俄国当时社会现实的条件下破灭,他本人又癫痫复发,出国修养去了。《群魔》这部作品曾经在苏联时期一度被禁,是一部激烈的反虚无主义的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是托斯陀耶夫斯基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书中会集体乐观作家对上帝是否存在、人类的自由等一些永恒主题的深入思考。这里我想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就是卡拉马佐夫家的老二和老三的一次对话,就讲宗教大法官,就是讲人类社会到底需不需要信仰和理念,他的弟弟就讲,说是人类社会现在实际是非常实用的社会,我明天就要饿死了,我拿一个馒头给他,还是说你先信仰我,你就会活过来,你说这个人会干什么,肯定扑向馒头,先解决生存问题,而不会先解决信仰问题。所以圣经中大家看到,耶稣基督来到中世纪的西班牙,和红一大主教的对话就是讲这个,信仰到底重要还是实际的东西比较重要,所以当时耶稣基督曾经受过三次魔鬼诱惑,他呵退的魔鬼。这个军官家里比较穷,遇到家里的老大,在酒馆当中发生了争执,就把军官的头发拽着一直拽到操场去,到最后他悔悟了。两人的对话,退役军官就说,200卢布我可以干很多事情,但是如果我拿了这200卢布,我的小儿子亲眼看到你侮辱我,在你面前我就没有任何尊严,所以为了在我小儿子面前树立起尊严来,这200块钱我绝对不能要,他甩在地上扬长而去。最后还是拿了哈。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说托斯陀耶夫斯基的作品当中,卡拉马佐夫兄弟当中,对人类自由的思考。上帝是否存在这个命题,如果上帝存在,那么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的丑恶的现象,我们知道如果按照圣经中讲,耶稣基督已经钉死了,替人类还了原罪,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罪孽。所以托斯陀耶夫斯基思考这个问题,上帝是否存在。

下面一个作家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是大名鼎鼎的,我们知道列宁曾经说过托尔斯泰不仅创作了无疑伦比的俄罗斯生活图画,而且创作了俄国生活的图画。他以朴素的语言、丰富的内容、卓越的心理描写手法,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现实及作家本人孜孜不倦的精神道德探索,他的三大部剧作,因而成为世界文学名著,成为人类精神文化家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与和平》反映了19世纪初到20世纪俄国重要的事件,1812年的卫国战争,拿坡仑攻打俄国,当时以为俄国肯定战败,没想到打败了入侵军队。在这个过程中,围绕着四大家族,这也有四大家族,四大家族之间故事,把个人、国家的命运紧紧的交织在一起,除了我们讨论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谁是历史的主人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托尔斯泰这个作品当中也探讨了什么是幸福,我们说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在问,我活得幸福不幸福,首先你要搞清楚什么是幸福,托尔斯泰是怎么考虑幸福的?第二部作品当中,安娜卡列琳娜中,则着重探讨了家庭伦理道德问题。按捺—福隆斯基与列文基地两条线索相互映衬,以安娜的不幸与裂文夫妇的幸福作对比,揭示出按捺不幸的根源。安娜的身份在当时,放在现在来讲,都是梦寐以求的,省部级干部的家属,生活很好,为什么会出轨,她要寻求自己的幸福。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家庭的冷暴力问题,她的丈夫对他温文尔雅,非常的有礼貌,已经完全超出不是夫妻之间的有礼貌,已经不像一对夫妻过的,甚至在她出轨,已经坐实了她出轨情况之后,仍然对她是非常有礼貌,既不会开口骂她也不会动手打她,始终是彬彬有礼打交道,始终释放不出来,一种压抑的幸福。所以见到福隆斯基,当然追求她很久了,可是这个幸福没有来临,逼着她自杀。最后列文一对夫妇的幸福,恰恰是托尔斯泰所中意的幸福。《复活》是托尔斯泰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可谓呕心沥血之作。人在犯罪后进行自我旧书,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实现精神的复活是作者关注的焦点。你犯了罪就要接受惩罚,在《复活》当中这个主题得以延伸,什么是幸福,幸福不是物质生活的充盈,安娜幸不幸福啊,家庭条件那么好,应该很幸福的,公爵幸不幸福啊,应该很幸福的,又是贵族,马上结婚了有一笔丰厚的嫁妆。字面上理解,应该很幸福,但是她不幸福。所以安娜最后不幸运。公爵通过什么获得幸福呢?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更进一步的信仰宗教。所以从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琳娜和复活,有一个关键词,幸福,什么是幸福,怎么达到幸福,是托尔斯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契诃夫,我简单讲一下,他是一个作家、戏剧家,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俄国社会现实,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是有很大影响的,包括对鲁迅,鲁迅受到契诃夫影响很大。表达出对俄国社会庸俗过敏性及民族劣根性的批判,对普通劳苦大众命运的同情。他的小说结构紧凑,语言精炼,且善于运用讽刺与幽默的手法,三言两语一个现货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契诃夫也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剧作家,他的剧作有别于传统,除具很强的抒情性之外,显现出去情节化的特点。极大地影响了俄国现代派。

前面是我把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给大家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20世纪俄罗斯文学和苏联这个大国密不可分,大家看一下这几个画像,就是从苏联到俄罗斯的一些领导人画像,从列宁、斯大林、柯罗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最后一任总统,到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主要围绕这么几位政治人物,和他们密不可分。刚才我已经谈到,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文学称为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期,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有些人认为是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白银时代就结束了,有些认为是30年代结束。这是分期问题,不容否认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是俄罗斯文学发展的又一个小高峰。在这个时期,现代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并驾齐驱,传统现实主义创作陷入了僵局,我们都按照现实主义去创作的话,久而久之就会走入死胡同,从创作方式、思维方法上难免讲话,怎么来求新求变,这是当时俄罗斯这些作家们所思考的问题,同时他们受到了西欧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所以在当时,在俄罗斯也出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在俄罗斯现代主义文学主要以象征主义、阿克酶派和未来主义三个文学流派组成。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别雷、波洛克、阿合马托娃、马雅可夫斯基等等,他们的作品异彩纷呈,个另风少。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日益巩固,对文学领域的控制也由松到紧。一批文学家被迫离开祖国或被放逐,远赴他乡。另一部分则开始分化,或屈从于主流意识形态,遵循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法则,或捍卫自己创作自由,造成作品无法公开发表,只有转入地下。这样一来,就形成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三个有机组成部分,本土文学,侨民文学和地下文学,这一局面直到苏联解体前后方始改观。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文学呈现出多元共生的趋势,20世纪对俄罗斯文学而言也是一个收获的世纪。期间俄罗斯共出现了4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伊万布宁、帕斯捷尔纳克,肖诺霍夫,索尔仁尼琴,如将美籍俄裔诗人布罗次基算在内则是5位获奖者。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传统认识当中,革命的海燕,海燕之歌,事实上高尔基是极其复杂的一个人。第一,他极其支持十月革命,但是他又主办了新生活报,撰文抨击革命的暴行。骂得很厉害,国内已经出版了不合适宜的思想,已经被翻译成中文了,他支持十月革命,反过来骂十月革命净干坏事,红军做了什么什么坏事什么的,就说这些。最后列宁一气之下就把这个报给他关了,叫他本人出国修养。你快走吧,别在这儿戴着了。斯大林当权之后,为扩大自己的影响,积极鼓动他回国,回来之后各种荣誉加身,他是可以直接见斯大林的。在这种状态下,只能谨言慎行,直至去世。晚年还是有一些不得已的苦衷。苏联解体之后,骂他是走狗。经过了十年左右的沉淀之后,我们反过头来重新看他的作品和创作,再看他的一生,我们可以负责任的说,他仍然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包括自传体三部曲,《底层》,《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还没有写完就去世了。这展示了俄国当时社会的落后,愚昧无知,又强调个性的决定作用,这一切都使他成为20纪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童年》,大家可以看一下,当时俄国社会那种野蛮、落后的场景描写。

第二位布宁,这位作家的作品读的人不多,语言非常优美,是俄罗斯最后一个贵族。既然一位作家,同时也是诗人,同时也是翻译家。因为和苏维埃政权政见不和,被迫流亡法国。他的创作植根于俄罗斯民族文化土壤。集成了俄罗斯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笔调细腻,抒情味十足,在当时的文坛独树一帜。受到托马斯曼、罗曼罗兰、里尔克等人的高度评价。成如作家自己所言,我能肯定,我没有玷污一个半实际之前始于卡姆津和……科夫斯基的文学。

下面一位布尔加科夫,这一位是地下作家的代表,他是俄罗斯著名的小学家、剧作家,创作风格继承了果戈理、谢德林的风吃传统及白银时代俄国文学,尤其是象征主义文学的创作技巧,并将其推向高峰。一生命运看客,苏联时期倍受压制,在世时大部分作品无法发表。代表为呕心沥血12年,八易其稿的巅峰之作长篇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小说以近乎荒诞的形式,采用时空变换的叙事手法,一条是当代莫斯科的故事场景,另外一条线是2000年前耶稣基督的故事,这两个时空由由魔王沃兰德将现实与非现实世界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作家对现实世界的讽刺揶揄及对永恒世界的向往。所以这部作品一出版之后,立即就奠定了这个作家作为经典作家的地位。

下一位帕斯捷尔纳克,20世纪著名的诗人,曾参加过俄国未来主义文学运动,第三本诗集我的姐妹一出版就公认为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给他赢得更多声誉的,恰恰是这部小说《日瓦戈医生》,被拍成电视剧很多了。关于这部小说,作家曾经写到,他想在这部小说中塑造出近45年还俄罗斯历史形象,这篇东西将表明我对艺术、对圣经、对人在历史中的生活以及其他许多东西的看法,作品的气氛是我的基督精神,这样一部作品,可以说当时在苏联时期,由于意识形态问题率受责难,新世界还是比较开明的杂志,退稿,认为作者歪曲了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苏联当局以驱逐出境相威胁。,被迫他放弃诺贝尔文学奖。并将其开除出苏联作协,此后作家的生活可想而知,在郁郁寡欢中了此残生。一个普通人在社会历史大潮的变革中,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日瓦戈一个医生,一个知识分子,在俄罗斯社会经历这么大的变化过程当中,如何来把握自己,事实上个人在社会历史大潮变化当中,很难说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谁敢说我能在这么大型的历史变革当中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日瓦戈没有,他只能随波逐流,一会儿被当成红军,一会儿被当成白军。医生给谁都可以服务的,不是我始终坚持一变。医生是两边都需要,一会儿给红军这儿做医生疗伤,一会儿白军发现他,又把他抢过去,又给白军疗伤。所以生活很复杂,情感生活也很复杂,涉及到三角恋的问题,爱情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历史变革和革命紧紧交织在一起,反映出对人生永恒命题的思考,比如自由、爱情等。最后日瓦戈在公交车上心脏病突发去世了,这么一个结局。

最后一个,肖洛霍夫,他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发展了果戈理、契诃夫、托尔斯泰的叙事传统,以自己独到的笔触书写了20世纪吨河地区哥萨克的社会和思想变迁,由于他在描写俄罗斯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吨河史诗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政治的品格,196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早期短片小说以及后期的长篇小说和这部处于巅峰时期的静静的顿河,差距是比较明显,创作手法和前期巅峰作品不在一个档次上,所以有人怀疑这部作品不是他写的,是他拣到了白军军官手稿,冒用别人的名字出版的。后来找到了他子的手稿。这个是历史公案,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从写作手法来讲,确实作品之间差距是比较明显的。甚至在我自己的判断,我们中文是翻译成四本小说,一部小说四本,前两部和三四部之间,他的创作手法都可以说是有一些明显差距。这个确实是让人困惑不解,但是不管怎么说,他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们就姑且就说是他创作的。因为没法深入去探究这些问题。这部作品事实上从主题来讲,我来看和前面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主题是一致的,就是个人、家庭在社会历史大潮当中,如何来判定自己的方向,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部作品主人公生活在哥萨克地区,将个人、家庭的爱恨情愁放在社会国家动荡的大理石北京中,折射出政治斗争及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同样苏联时期还有一个大导演,叫塔科夫斯基,曾经创作过一部作品叫伊万的童年,同样也是写二战,叫伊万的男孩,二战当中一家全部被德军飞机炸死了,就剩下他一个,所以他的生活主要目标就是报仇,我就是要给我父母报仇,我就是要杀德冦,所以才加入红军,深入敌后探听消息,最后失踪了,找不到人了,当二战结束之后,苏军占领,发现这个小孩已经被绞死了。塔科夫斯基通过电影镜头,并不是描写希特勒分子多么可恨,而是战争对于人性的摧残,一个小孩他有什么错,在当时的情境下,恰恰是这个小孩满脸全是仇恨,生活目标就是复仇,才表现了这个主题。我们说在静静的顿河中,同样表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并没有模式化,所以几个人物塑造的形象塑造非常丰满,包括主人公,一个是正牌妻子,逼着他娶了一个老婆,最后自杀,因为不喜欢她,家里人逼着他找这个老婆。最后找了一个人,是有夫之妇,勾搭在一起。又是一个三角关系,社会动荡中,几个人故事,最后他的妻子自杀了,实在受不了这种侮辱,我还在,我老公就去偷人,而且偷的隔壁邻居的妻子。因为他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人,在白军和红军中间反复摇摆,一会儿看不惯白军就加入红军,发现红军也有问题,又跑到白军队伍来了。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他又和红军作对,所以被红军追杀,他的情妇在逃跑当中被射杀了,回到故乡就截然一生,他的老婆给他生的两个孩子,这部作品出来之后,一片批评之声,这个人立场不坚定啊最后还在摇摆,到底是站在红军这边还是白军这个地方去。因为他回到了家,看到了新生力量,看到了孩子,就结束了。最后斯大林亲自出面了,把这个事情抹平了,获得了很多奖。包括被开垦的处女地这个写作当中,有作者认为是两种叙事策略,一方面讴歌农业集体化的好处,又在批判农业集体化当中过激的行为。所以这部作品被开坑的处女地,艺术成就明显逊色于静静的顿河。

索尔仁尼琴,已经去世了,他的这些作品奠定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基础,当时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当时还认为是冷战性质的挑衅,是冷战的影响。自然索尔仁尼琴当时也没有去领奖,苏联时期因为拒于不当权者妥协,受到迫害。1974年被驱逐出境,1988年又恢复了苏联国籍。始终关注着俄罗斯社会发展,他的作品无论是反映集中生活还是描写人普通命运都显露出作家对人的自由、尊严的捍卫,对俄罗斯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的肯定,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在与虚假斗争中,艺术过去总是取得胜利,而现在也总是取得胜利,对每一个人来说,这都是公开的,无可辩驳的。所以他当时在苏联解体之后,在俄罗斯享有崇高的声望。2008年去世之后,俄罗斯总统,当时是前总统,普京,给予他高度的评价,说索尔仁尼琴的去世是对全俄罗斯的沉重打击,我们为我们有索尔仁尼琴这样的通报和同时代人感到骄傲,我们要学习他真正的自我牺牲精神要为人类、为祖国、为追求自由…

这是前面我对俄罗斯19世纪、20世纪文学作了一个简单的勾勒。通过对他们简单描述,我们可以发现俄罗斯文学有一些特点。第一是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俄罗斯文学直面社会现实,描写小人物,同情他们的遭遇,我们说很多的作家从普希金开始,到当代俄罗斯文学的主基调,一直就是关注底层人物,对底层人物的遭遇和命运表示同情,为他们的不公平待遇发出呼吁,所以当时托斯陀耶夫斯基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叫被侮辱的和被损坏的,包括前不久的拉斯普京在苏联解体之后,仍然将他协作笔调对准了底层人民,苏联解体之后生活困顿,很多丑恶的社会现象,包括什么都要钱,葬也葬不去,先自己找个坑,自己快死了跳进去就完了。一个主基调,文学并没有提倡丰盈的物质享受和追求,而是更多的聚焦于精神探索和灵魂拷问,始终关注的都是形而上的问题,所以我们看苏联解体之后,我们开玩笑说俄罗斯发展,因为不务实,全是形而上的东西,所以经济发展不起来,经济发展是很实际的东西。第二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知道俄罗斯有两位著名的作家,一位叫霍尔陈,写过一部长篇小说是谁之罪,还有一部是《怎么办?》当时一个人物,把自己训练成一个钢铁一样的战士,要在俄罗斯实现社会主义。虽然是两部长篇小说,但是这两部小说的名字恰恰代表了俄罗斯这些作家社会责任感的两个主题。他们始终在拷问谁之罪和怎么办。他们对人类、对社会、对历史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深度的思考,这是他们对社会的一种高度责任感使然。第三,是俄罗斯文学的哲学和宗教精神。在很多俄罗斯文学巨匠和大师的笔下,他们对意识和存在,神性与人性,罪与罚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作家,一个是托尔斯泰,一个是托斯陀耶夫斯基,我们知道《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托尔斯泰写的《复国》,战争与和平的问题,都涉及到神性与人性,罪与罚的思考。俄罗斯的哲学我刚才也讲过,一直没有自己独立的哲学体系,从19世纪末,基本上是宗教哲学体系,出现了一批宗教哲学家,但是哲学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文学,很多大的哲学家都是文学家,举例来讲,刚才说的两位,托斯陀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他们既是文学家,又是哲学家,从他们作品当中提出来的对人类生存的哲学命题的思考,可以说在当时没有人能超过他们,他们的深入思考以及分析。所以俄国文学和哲学和宗教密不可分,有一个神父叫杜拉耶夫,曾经出过一部六卷本的专著,叫东正教与文学,深入分析了从普希金开始一直到当代俄罗斯的宗教精神。我们知道东正教是国教,他们认为不管你入没入教,都是东正教的人。苏联时期有一阵子是无神论,不允许宗教自由发展的,是限制的。但是不管怎么样,东正教的影响深入到了每一个俄罗斯人的骨髓当中去,已经成了身体的一部分,没有这一点,就不能理解俄罗斯文学以及民族文化特性。这是我自己归纳的这么三个特点。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再详细的讲了。今天我的讲座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李教授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提纲建瓴的让我们了解到从11世纪一直到当代俄罗斯文学发展脉络,现在是自由提问时间,观众有什么问题可以自由提问。

提问:我想问一下刚刚提到多余人是什么意思?

李志强:多余人在俄罗斯文学中是一个术语,主要是帝俄时期,上层的知识分子由于受过良好教育,当时俄国社会的制度我们说黑暗也好、腐朽也好,制约着他们没有办法实施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所以无所事事,玩世不恭,这是多余人的特点,和社会主流不合拍。从此以后,逐渐衍生出来其他的变种,这个概念逐渐出现变化,不仅是贵族知识分子,包括其他的来自其他阶层的知识分子,一旦具有这些特征,我们都可以归类到多余人的概念当中。

提问:李教授你好,刚才讲有一个索尔仁尼琴,这个人我很早时看李敖的一本书里面,他对这个人是比较批判一点的,我想请问李教授对这个人有什么看法?

李志强:这个问题很好,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索尔仁尼琴我们知道是一个传统的持不同政见者。他为什么被抓出去,他之前本来挺爱国的,二战上前线,都打过仗的,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很遗憾,跟家里人通信,谈及到当时包括斯大林在内苏联的一些不同的看法,结果这个信就被发现了,所以就被抓起来了,因为他写的一些不该写的东西,抓起来放到监狱里去了。这个人和苏维埃政权,我们说是持不同政见者。第一本人不融入于苏维埃政权,他也看不管。他就跑到美国去了,苏联解体前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新思维,当时意识形态领域控制相对宽松一些,因为他是自由派知识分子,自由的呼声,一直高呼自由也好,西方这一套东西,所以自由派知识分子很欢迎他,最后甚至叶利钦亲自邀请他回去,回去之后看到俄罗斯解体之后很混乱,当时盖达尔搞休克疗法,俄罗斯整整乱了十年,第一俄罗斯也很穷,没钱,老百姓生活确实是比较糟糕,所以看到了以后又发表了一些抨击叶利钦的言论。政治观念我们先不管他,从文学作品来讲,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李敖批判他,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些骂得很厉害,说西方帝国主义的走狗等,我们不从人来评论,我们看作品,看他的作品是不是反映了当时非常关键的重要的社会问题,是不是提出了我们心中所想的东西,他起码捍卫人的尊严和自由这一点是没错的。所以这个很正常的,评价不同,有人喜欢有人骂,这是很正常的。

提问:李教授你好,我想提一个和今天内容稍微有些远的问题,但是也是跟俄罗斯有关的,因为我们现在知道,经常大家会将俄罗斯人称之为战斗民族,我之前在一本书中也看到作者对俄罗斯民族性有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兼具匪和盗,李教授在今天讲的俄罗斯文学中,从这些文学中能给我们简单说一下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吗?

李志强:刚才讲过,白银时代产生了很多重要的或者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其中有一位叫尼古拉比而家耶夫,写过一本书,翻译成中文的,叫俄罗斯思想。在这本书中对俄罗斯民族性格有一个说明,他说俄罗斯人有两极性,走极端,就是你说的,第一,非匪即盗,要么奋斗,革命,要么隐忍。不像我们讲究中庸。这是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解释。这还是比较契合的。第二你说到海南炮,确实抢走我们很多东西,俄国在近代对我们的伤害是比较深的,怎么办呢?你再去打倒他要回来,也不太可能。所以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的时候,有八个字比较全面经典的解释了这个问题,结束过去,面向未来。和苏联的历史旧账的问题,结束过去,展望未来。

提问:今天我也听到一个,不是结束过去,面向未来,好像可以通过合法的渠道。

李志强:你可以找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的报道,意思是这样的,有可能不是面向或展望什么的,意思是这个意思。

提问:这是邓小平的意思。现在还有一个声音是通过国际化,通过舆论,这是有可能的。

李志强:你指什么有可能?领土再要回来?

提问:就是不是通过战争来解决很多政治问题。

提问:现在俄罗斯文学的译本特别多,我也看一些小说,有很深的哲学观在里面,我们译本在翻译作品的时候,由于有古典德国哲学思想在里面,再加上文学语言叙述,所以很多时候让人看起来特别晦涩,您能不能给我们推荐一些比较适合现代的年轻人或者能跟中国人接地气的,不要太学术的译本。

李志强:因为我以前看中文,现在看俄文看得多一点,看中文少一点了。他们翻译都还是不错的,任何一个译本,你说没有错,不可能的,只是说错误占到多少,有一个允许的范围。目前来讲,他们三个翻译都还是不错的。其他我倒没觉得。而且向托斯陀耶夫斯基的作品,主要是庚先生他们在翻译。

提问:比如说向其他的,更偏文学性作家的译本,用哪位先生翻译的更好一些?意思就是更偏文学性的作家的作品。

李志强:比如说果戈理,满涛先生是翻译得蛮好的。

主持人:今天时间有限,李院长讲这个内容放在学校里面是整整半年的内容,今天放在一个半小时来分享,任何一个人物拿出来都可以整整讲一节课时间,我们时间有限,之后还会不断的请李院长到成都博物馆进行更多的俄罗斯文学的分享。作为最后一个不情之请,我们和您交流过程之中,知道李院长俄文非常了得,能不能把您准备的再给我们全文的再以俄文的方式朗诵一遍。

李志强:这个要长一点,就再朗诵一下《致恰达耶夫》。

主持人:我们今天俄罗斯文学概观分享会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还会陆续推出讲座,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谢谢大家。

 

扫码立即预约

关注我们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