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学术讲座 / 讲座实录

2017-02-28

敦煌石窟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应用

2.jpg

实录内容: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下午好!欢迎光临成都博物馆,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我叫严颜。今天是我们丝路之魂开展以来,首次在非周末时间举办的讲座,从现场情况来看已经是宾朋满座,可见敦煌的影响。对大家一如既往对我们成都博物馆和丝路之魂特展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敦煌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一直倍受关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敦煌研究院便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构想,就是要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愿景。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吴健研究员为我们讲敦煌石窟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应用。下面,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邀请吴健研究员带领大家开启数字敦煌的神秘之旅,有请吴所长!

吴健: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下午好!应成都博物馆的邀请,今天在这里与大家作一个关于敦煌石窟文物保护、数字化工作的一个学术方面的交流。我感觉此行对我来说真是压力很大,面对这样的观众,我觉得非常的紧张。在这个讲座的过程当中,如果说有什么不周的地方,或者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含。我来自敦煌,在敦煌研究院工作了马上36年了,这36年主要的工作就是以摄影的手段对敦煌石窟的文物进行拍摄,过去大量的出版物就是我们在20多年前、30年前拍摄的。在98年的时候,我们开始了我们数字化工作,应该说全国文物行业里面,敦煌研究院起步比较早的。今天就给大家作一个这方面的介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遗迹,第二是敦煌石窟的艺术。第三是敦煌石窟的数字化,第四个方面是敦煌数字化成果的应用。为什么要这么去讲呢,因为我想我们在座很多热心的观众一定想知道敦煌在丝绸之路上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丝绸之路有哪些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遗产,因为我是职业摄影这个角度,所以多次往返于丝绸之路,特别是中国段,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作品,总比文字描述可能更加直观一些,所以说今天就以图片展示,带领大家一起看一看古丝绸之路中国段有哪些有些的文化遗产。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关于丝绸之路的概念。公元前138年到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是没有成功,第二次成功了。图中这个画面就是莫高窟唯一一副佛教计划,绘制于莫高窟123窟,它很形象的刻划了张骞在这里跪拜汉武帝,带领他的随从西去,最后到了大夏国的情景。大夏国就是现在阿富汗北部。丝绸之路是指古代的中国通往亚洲、非洲、欧洲的一条陆路的这样一条路,就是陆上的要道,这个要道从中原出发,经过陇山山脉,穿越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后到达欧洲。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仅是一条商贸之路,更重要的是把中西方文化源源不断的交流、畅通。这条路不仅是商贸之路,也是一条友谊之路,也是一条佛教、宗教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这条路在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时候,基本上是畅通的,境外几次变迁、几次兴衰,因为这条路在西域乃至中亚、西亚多民族、多个国家的交替控制,因此汉武帝就汉朝对河西这一块是非常重视,所以河西战略方针是非常高度重视的,因为河西是中原的门户,尽管说丝绸之路几度荒废,但是给我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人类文化遗产,就丝绸之路而言,灿烂的中西文化交流,在将近五千公里的古道上,保存了大量的人类辉煌的印记,为我们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研究丝绸之路的文明提供了丰硕的历史文化见证。这些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有着独特的这样的一种形式和地域特色,这种形式有着极高的实用和生命价值,丝绸之路的文化遗迹众多,经过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大部分都毁于战火或其他的一些因素,但是很多遗存给我们留下的残缺品,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去追忆。特别是一些古代的遗从,和古代的地理环境融为一体,比如一说莫高窟,大家就知道沙漠、戈壁,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大部分遗址在丝绸之路的古道上,有高山峡谷、有戈壁沙漠、绿洲草原,还有现代城市之中,所以形成了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构成了独特的丝绸之路的文化体系,彰显出丰富多彩的丝绸之路文化内涵。

因为丝绸之路这个文化遗迹非常众多,分布也广,区域跨度也很大,相对独立,他们有这样一些特点,根据文物的属性,我们有以下的分类,当然还有大量的馆藏文物,我现在主要指不可移动文物。主要由石窟寺遗址,古城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大概是这样一些分类。佛教是从西汉末、东汉初,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很快与中国本土文化融为一体,迅速发展。佛教的传播形式,石窟寺是一种主要的形式。在丝绸之路上,特别在中国段,我们惊奇的发现,中国的四大石窟,就是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还有天水麦积山石窟,这三大石窟都在丝绸之路上,说明什么?当时丝绸之路佛教非常繁荣。这三个石窟都应该了千余年的营造,它的内容、价值都是极高的,都是先后被列入到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它是在洛阳沂河两岸,开找于北魏孝文帝期间。我们都知道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后来迁都洛阳,在洛阳继续开凿。所以龙门石窟也是云冈石窟的延续。这个石窟规模非常大,有两千多个佛龛,有十万多尊造像,历经东魏、西魏、隋唐、北齐、宋等,东魏、北齐这两个朝代是没有,恰恰中原是有这个朝代的。特别是洞窟有很多碑,特别是龙门20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这是一个小视频,这是龙门石窟代表性的雕塑,叫卢瑟拿佛,它的意思就是光照大地,是一种智慧的象征。据说唐高宗和武则天亲自设计布局了龙门石窟这个奉像这个雕塑。在河南珙县还有一处石窟,我们现在叫珙县石窟,建于北纬,里面有非常珍贵的雕刻,后来被李唐王视为家庙,所以是皇家的寺院,很多内容图片就没有摄入进去,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作分享。还有进入陕西有一处石窟,叫彬县大佛寺,里面有一座20多米高的大佛而得名,这在关中地区是重要的佛寺。进入甘肃,首先我们庆阳有两处石窟,一个北石窟、一个南石窟,北石窟也是营建于北魏时期,也是重要的石窟寺,长期以来砂砾岩风化很严重,再加上积水,所以我们现在保护和数字化工作都是很大的挑战。北石窟也是于去年年底划归敦煌研究院管理。还有大家都知道天水麦积山石窟,被称为中国东方的雕塑,因为它的形状酷似麦穗而得名,麦积山也是有两千多尊雕塑,非常有价值。炳灵寺石窟,也是去年年底划归敦煌研究院管理,我们下一步是面临这三大石窟的保护问题、管理问题。这是天梯山石窟,这个水是70年代修水库,后来很多洞窟被水淹没了,搬迁到甘肃省博物馆,这个是开凿于北凉时期,后来北魏统一北方,把很多匠师带到山西大同,所以这一批工匠对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开凿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也称天梯山石窟是敦煌石窟的鼻祖。这个雕塑一菩萨、一弟子、二天王。还有马蹄寺石窟,敦煌莫高窟,进入新疆以后,有千佛洞,主要是高昌回鹘时期开凿的。我们这里展览的很多来自于秋慈石窟,等于把附近几个石窟并称为秋慈石窟。还有森塞木石窟,所以这个石窟从新疆一直到中原,一直这样延续下去,而且规模、大小、年代都不等,但是它的风格和内容基本上都是有联系的,因此我们研究敦煌的同时,对其他石窟必须我们要去更多的去调研,这样去比较研究,才能够使敦煌学更能够凸现出来。

作为古遗址,我们现在看到位于洛阳的叫汉魏洛阳城遗址,它见证了北方游牧民族城市化的重要见证,这个遗址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定鼎门遗址,传说建于隋代,隋炀帝第一个穿越此门的遗址,它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还有新安函谷关,是通往洛阳重要的关隘。消函古道,可以看见当年丝绸之路的繁荣,尽管现在已经荒废、没落了,确实在过去这条路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还有未央宫遗址,非常非常大,里面就是当时长安政权的所在地。到了内蒙额济纳旗,这里被称为黑城,里面收藏了很多文物。嘉峪关,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位于七连山之下,嘉峪关是重要的军事要塞,明洪武年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嘉峪关就是中国的最西端了,所以敦煌这个时候就荒废了,很多从敦煌过去的这些人口什么,全部移民到内地去了,嘉峪关由此而封闭。瓜州的锁阳城遗址,在唐朝这里有一个瓜沙治守,来管理瓜州药物,这里有一种植物是草药,叫做锁阳,这个锁阳滋阴壮阳,是非常神奇的药,所以这个城因锁阳而得名,叫锁阳城,锁阳城还有一个著名的寺院,现在看上去已经残缺不全了,但是它确确实实是唐代的寺院遗址,这个寺院叫哈尔寺,唐玄奘当年去印度取经途径瓜州,就在这里留下讲经说法,同时从瓜州偷渡玉门关,最后出去了。这是汉代的玉门关,刚才说唐玄奘偷渡的唐代玉门关是在瓜州,汉代的玉门关是在敦煌。这个玉门关就是通往丝绸之路北道的关口,从这儿出去等于就是离开了中原,因此冲锋不入玉门关,很多美妙的诗来描述,就是印证了当年对玉门关具体的写照。冲锋不过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们现在看到的已经不是阳关了,阳关荡然无存了,唯一存在的一个烽燧来表示阳关曾经在这里的位置。还有汉代也建立了很多城池和长城,主要是抵御匈奴人入侵,这在敦煌是唯一一段保存比较好的汉代长城和烽燧。还有悬泉驿,它是丝绸之路很重要的邮站,一些重要的接待也在这里,出土了近两万件文物,所以悬泉驿也是非常重要的遗址,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还有高昌故城,也就是高昌回鹘政权的所在地。还有交河故城,它像一片树叶一样,我们到现场去看,感受不了。它就是一个台地而已。人说像树叶,因此我就很多找制高点去拍它,果然它像一片树叶,现在在台地上看到很多过去的民居、佛寺都在这个台地之上,所以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看到佛寺的一个遗址,想当然这在片大地上,佛教是非常非常兴盛的。还有北庭都护府遗址。苏巴什古城,传说玄奘回来的时候也在这儿讲经说法。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唯一的保存的在新疆境内保存着一处烽火台叫克孜尔巴哈烽火台,还有莫尔佛塔,它位于新疆和田地区。

我们刚才看了石窟寺、古城遗址,还有一些古建筑也给各位介绍一下。首先是白马寺,大家很多人去过,传说公元68年东汉时期,有印度高僧末僧迦叶用白马驮着佛像、经文来到洛阳,为了纪念,建了这个寺,被称为白马寺,也称为中华第一寺。这个是大慈恩寺,位于现在的西安市中心,是一个地标性建筑,玄奘取经回来以后,唐太宗专门建一个寺院,请玄奘在这儿讲经、步道,翻译佛经,主持一切佛教事务,玄奘就在这儿潜心翻译,后来创建了一个重要的佛教宗派。这个塔也叫大慈恩塔。这个是兴教寺,玄奘病逝白鹿原之后,我们看到这个宁古塔,唐王为了纪念玄奘,在这儿修建了寺院,兴教寺就是大兴佛法的意思。还有法门寺,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佛教场所,特别一提的是1987年,考古工作者修这个塔的时候,因为这个塔倒了嘛,在整理佛塔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地宫,出土了大量的珍贵的唐王朝皇家的皇室文物,值得我们关注的,出土了佛陀舍利,这个在宗教界影响最大,被称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这就是佛陀舍利。还有张掖大佛寺,兴建于西夏。这个就是我们看到的古墓葬的陪葬,位于秦始皇陵1.5公里,74年发现的,现在总共清理了有3个兵马俑坑道,这是一号坑,这是规模最大的,有六千多尊陶俑,堪称世界奇迹,也被称为地下军事博物馆,这是兵马俑写真,这一尊大家经常见到,它是一个跪射的样子,非常逼真,保存非常完整,很有北方将士的气势。这个墓叫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墓。给他陪葬的是霍去病墓,霍去病抗击匈奴有功,年纪轻轻就被称为大司马,但是只活了24岁就去世了。因为非常重要,所以陪葬在汉武帝陵旁边,后面是卫青的墓,还有其他王室成员在这儿。这个是乾陵,唐高宗李智和唐高宗的合葬墓,还有第三个儿子李显墓,也是张怀太子墓,壁画非常写实,描写了生前所做的一些事儿,比如打马球、射猎等等。这是西夏时期位于贺兰山下的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墓,像一个金字塔一样,非常壮观。还有位于甘肃酒泉的丁家闸墓,里面绘制了一些神话题材,这个跟莫高窟的壁画,在同时期可以比较,非常相似。而且这个墓室结构也跟洞窟形式非常接近,记录了墓主人生前的喜好,比如夜宴、舞蹈等等。这是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的阿斯塔纳墓,这个人物形象分别以金木水火土来表示,还有植物动物,非常生动。

还有丝绸之路上一些墓葬文化,在中国段有很多地貌,在这里也就不多说了。比如说我们有草原,有这样的丹霞地貌,有这样的雅丹地貌,还有沙漠,还有戈壁,还有火焰山,孙悟空三大白骨精,火焰山就在吐鲁番,形似火焰,夏天的时候地上温度非常高,高达60度。帕米尔高原有雪山,翻越雪山就进入到了中亚、西亚,这就是丝绸之路中国段。

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敦煌以及敦煌石窟的历史。敦煌位于甘肃河西走廊最西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东接中原,西临新疆。省城兰州距离敦煌还有一千一百公里,敦煌已经靠近新疆。这几年随着旅游,我们发现四川很多朋友都自驾到敦煌,长途跋涉,不畏辛苦。经常看到车号过来川A。汉王朝要经营河西,非常重视河西的战略地位,因为它是中原的门户,所以说敦煌又是河西的咽喉之地,所以当时汉武帝在这里就设郡,与酒泉、张掖、五味并称河西四都,并在河西以北修建了长城,在西部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现在敦煌周边的旅游景点还有鸣沙山、月牙泉,月牙泉是一个自然奇迹,还有著名的雅丹地貌,现在也成了国家地质公园。首先是有了敦煌,后来又了莫高窟,这个敦煌石窟不仅仅是莫高窟的代称,而是以莫高窟为代表的,包括了周边几个小型石窟,如五个庙石窟,因为只有五个洞窟嘛,它又属于蒙古自治县管辖,所以蒙古人叫它庙,所以它叫五个庙,还有距离敦煌40公里左右的西千佛石窟,这里保存了北魏、唐到五代时期,现在保存了大概有16个洞窟,还有瓜州的东泉石窟,还有榆林窟,我们见到榆林窟最早的壁画是初唐时期,这里保存了43个洞窟,都归敦煌研究院管辖,统称为敦煌石窟,因为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榆林窟的佛像,很重要的16窟,我们看到的佛像是绝版的,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大概在千年,忽然有一天这个大佛整个面部坍塌了,荡然无存,全部摔碎了,所以现在敦煌研究院会同考古、美术等保护修复工作人员在这里来维修这个大佛,因此这个数字化非常非常重要,幸亏我们之前形成了这样很重要的资料,有高清图象,有视频,所以说我们才有依据去修复,现在正在修复当中,我们现在图片看不完,真正的大佛脑袋在三米多四米高,所以体量非常大。这是敦煌莫高窟的全景。

莫高窟呢,我们观众比较了解了,很多展览在这里,大家也都看到了。它是俗称千佛洞,当地人叫千佛洞。据记载,它开创于公元366年,历经了北凉、北魏、隋唐、西夏、元等朝代,距今天正好是1651年的历史,去年我们在距1650年也做了一些纪念活动。有内容的洞窟是492个。莫高窟坐西向东,分为南北两区。现在主要参观开放的区域是南区,莫高窟保存的彩塑有两千余尊,壁画有4500平方米,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宝库。这是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据记载,公元366年,有月宗和尚到了这个地方,看到这个山上金光灿灿,壮若千佛,因此就在这个地方开了莫高窟。现在我们理解,就是一种自然现象。敦煌莫高窟1961年,被国家首次首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也是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还有那几个呢?一个是周口店、兵马俑、故宫、长城,这是87年第一批五个世界文化遗产,可见敦煌莫高窟的地位非常非常重要。这是莫高窟北区的景观图片,这是莫高窟标志性的建筑,我们称作九层楼,1908年法国人拍的照片只有5层,到民国时期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加到了9层,这是敦煌莫高窟标志性的建筑,里面还有33米高的一个大佛,始建于初唐时期。刚才讲莫高窟艺术,主要是以石窟的建筑、壁画、雕塑三位一体,形成一种佛教的美术载体,我们现在看到的展览,首先进去看到这是一个洞窟,1:1复制的洞窟,首先是一个建筑,进去以后我们才可以观赏到有壁画、有雕塑,这个建筑早期有两种建筑形式,一种是禅窟,就是僧人修行的地方。还有一种是中心柱,我们到印度去考察,都可以发现它的传承关系非常非常明显,但是我们中国人很聪明,就把中国本土的建筑方式纳入进去,印度这种中心柱往往是平顶,我们现在看到中心柱是中国汉代的建筑结构,所以形成了中心塔柱,到了隋唐以后,更加把我们中原化的建筑特色给它发挥出来,就叫殿堂窟,洞窟越开越大,越开越明亮,不光可以休息、拜佛、礼佛,更重要的可以有很多很多佛事活动都可以在这里来进行。所以在隋唐时期,建筑形式已经多样化,还有涅磐佛像的叫涅磐窟,还有弥勒大佛像,叫大像窟等等,在敦煌这样的形式都非常非常多。下面有一些图片可以做一些展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禅窟形式,大家看到的小龛,都是僧人修行的地方,他坐在这个地方苦修,出来看看佛的表情是什么样,然后再进行修行。这个窟是典型的中西文化高度交融荟萃的一个典范。下面我们看到的这些内容都是佛教题材,还有印度教的内容,比如说这里有一个像鼻子,这属于印度教,还有佛教,我们再看顶上还有道教,传统题材,比如伏羲、女娲、雷神电神,所以这个窟艺术价值非常非常重要,我们现在这里也有展示,大家有兴趣可以再去看一下。这就是中心柱窟,中间有一个塔柱,四面开龛,善男信女就围着这个塔在拜佛,在观像,在起伏,上面这个就是人字辟顶,这是北周时期建造的第428窟,这是窟与窟之间的关系,有前室,还有一个中心塔柱,这是隋代时期的中心塔柱。到了唐以后,由于敦煌地方势力不断加强,所以氏族开得越来越大,作为礼佛场所,这是马蹄形佛堂,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赏这个洞窟的空间结构。这个也是马蹄形佛堂,为什么要放这个图片呢?我们看到这个17编号,这个小窟是一个引窟,1900年光绪26年,住窟道士王缘录发现了这个洞窟,打开以后是满满的文物、文书堆积如山,消息不胫而走,就引来了法国伯西河、俄国、日本等所谓的探险家蜂拥而至,所以敦煌文物遭此掠夺,据初步统计,当时藏经洞的文物应该在五万件左右,我们流散出去了大概有四万件左右,剩下不到一万都是残卷。这段历史我们也要牢记。这个洞窟我们叫藏经洞。它原来是高僧的引窟,这个高僧叫弘变,是主持河西宗教的最高的掌管者。这是我们看到的涅磐佛,形似一个棺木一样,宗教的内容和建筑形式,还有美学思想、理念都巧妙结合进去,进入这个石窟就像一个棺木一样,我们这里也有复制的一个雕塑,这是我们原作照片。还有大佛窟弥勒大像,刚才谈到了建筑形式,那么雕塑呢,莫高窟有两千余身,我们叫它彩塑,因为它的颜石材料不一样,不能作为石雕,只能作为一个石胎、木胎,大的佛像有泥胎、石胎,上面做完泥,把造型刻划出来以后,再拿细泥做一遍,后来把彩色敷上去。所以叫敦煌彩塑,敦煌彩塑最主要的特征是有北魏、中原的汉晋艺术和西域的造型艺术相结合,这样的彩塑比较含蓄、比较庄重、比较沉稳,到了西魏时期,中国南方中原的服饰,就是士大夫的服饰流传到了敦煌,所以那个时候的雕塑变得更加高、瘦、薄。到了隋代,上承北朝,下启唐代,隋代的雕塑变化很大,体量也很大,也很庄重。到了唐代,雕塑艺术应该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莫高窟有很多初盛唐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精品。这是我们看到早期的雕塑,比较庄重,比较平稳,比较内向,衣棱用贴泥条的办法,婉转有序。这是隋代的雕塑,它就已经开始开放式了,比较豁达了。到了唐代呢,我们一看佛龛更加开朗,雕塑也由过去的一佛二菩萨或者一佛二弟子,多多了,有佛、有弟子、有天王,把护法也带了进去。一般唐代敦煌石窟一个龛有七尊佛像,最多到九尊佛像。这个322窟我们看到有来自于西域的一种胡人的形象,把我们中国的汉像结合起来,这又是一个典范,这是很惟妙惟肖的了,盛唐时期的雕塑精品菩萨像,更加注重人物内心的刻划以及雕塑比例和动态,所以我们看到这个菩萨感觉已经不像前期很平稳、很呆板,它很活跃了,这个造型我们称之为S形,极富动感和韵律,这是唐代的雕塑,人物比例、结构非常匀称。这是弟子像,这是我们看到的涅磐佛像,长15.8米,这是我拍摄的比较理想的一个雕塑特写,这张作品也是经常被用于出版、宣传、展览广告,涅磐是最高的一种精神层面的境界。这是130的大佛,过去我们拍的大佛只能从这个角度,佛高26米,它在一个什么样的空间之内,我们不得而知,只有通过我们摄影手段去寻找一种新的角度、寻找一种新的突破,因为他们都是不可移动文物,你没有办法去转动它,你只有通过你对佛教造像的理解,你去怎么创新,怎么去拍摄你比较满意的作品。后来也是找到了这样一个角度,可以把这个佛像的整体以及洞窟的建筑关系都可以表现出来。刚才讲到雕塑,现在简单的把壁画给各位介绍一下。敦煌的壁画是重要组成部分,有45000平方米,是博大精深的艺术宫殿,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方法,以线为造型,加上色彩和想象,经过了万类由心的营造过程,创造了神人结合的形象和宗教幻想境界,壁画内容博大精深,主要由表现佛教猪神的尊像画,还有经变画,还有装饰图案,还有供养人。所谓供养人,就是出钱开这个洞窟,把自己形象画在上面叫供养人。它的线条色彩非常丰富,可惜这个洞窟当年被白俄打败以后,白俄就在新疆流窜,就把这个破坏了。本来这个画面是非常非常精彩。早期的绘画、听法的菩萨,各种姿态,极富动感,所以我们很多研究体育的,特别研究武术的,在这儿找到很多灵感,觉得一招一式,这不是在练武吗,还有迷宗教的,它也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代表,飞天,这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每个洞窟都有飞天,每个时代的飞天都不一样,到了隋代像雕塑一样承上启下,活跃起来。莫高窟305窟的飞天是非常有代表性,所以我们这个洞窟一进去一看,画家们对于飞天的塑造,到了唐代就比较注重比例,比较注重内心世界的刻划,比较庄重、比较成熟、比较华丽,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莫高窟的飞天,莫高窟盛唐320窟,也有展示。我们小时候卖的火柴盒上就印的这个图案,莫高窟的双飞天,莫高窟大量壁画里面有乐舞,有舞必有乐,有乐必有舞。这是反弹琵琶的造型,甘肃歌舞团70年代有一台舞剧堪称国宝,里面的英娘取材就是反弹琵琶。这是九色鹿的故事,一个长卷来描述释迦牟尼生前做的好事,因果报应。这个故事情节从两头开始,最后到高潮,这个布局非常特别。在恒河变上有一个美丽的九色鹿,救了一个即将淹死的溺水人,这个溺水人说怎么报答你,九色鹿说你不要把我藏身的地方告诉别人就行了。后来这个溺水人就告发了,说我知道它在哪里,带着国王的兵马追杀九色鹿,九色鹿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逃跑了,醒来的时候被官兵逃跑了,怎么办,就向国王讲述了这段历史,一看身后站着这个人,你怎么出尔反尔呢,国王听了很感动,不再追杀这个九色鹿,这个溺水人最后浑身长满了疮,不治而死。还有西王母,这是民族传统题材的代表,也是佛道合一的又一个典范,就是莫高窟249窟西魏时期,这个时期确确实实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结合点。还有一些射猎。早期供养人因为对佛的虔诚,把自己画得很小,也画在很不起眼的位置,给我们摄影带来了很多难题,都是侧影,表现对佛的尊重。再看这个供养人,高2.37米,比姚明还高,到了五代以后,更加注重自己的地位,自己的作用,比佛画得还大,说明佛教到这个时候已经走向了衰落,世俗化。我们从供养人里可以看到华丽的衣饰、装饰,对我们研究古代服饰都有重要价值,还有图案,早期的图案很简单,慢慢慢慢开始发展,包括动物的纹饰加了进去,最后做得更加立体化,像动物、植物、飞天不同的纹饰结合进去。还有经变画,经变画是中国的独创,老百姓不识字,不认识佛经,看不懂,就画在画面上,一看画就知道什么意思。这些都是经变画,记录了很多非常生动的生活场面。雨中耕作,出自于法华经变。弥勒经变里面的二牛抬杠,一种七收,理想式的田园生活就在这里表现。揩油净牙图,还有一些图案装饰,跟人物的结合。还有爱女图,男欢女爱。

前面讲到两个问题,一个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古代遗址,第二个方面简单给大家介绍了一下莫高窟的艺术特征。第三个给大家讲一下数字化吧。

刚才说到莫高窟经历了1651年的历史,像一个百岁老人了,已经百病缠身了,很多文物都在退化,这个是无法抗拒。你说现在没有一种技术可以让它能够阻止这个变化,所以我们在寻找怎么用一种方法能把这种文物的状态,所有的信息,能够保存起来。所以在上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前任院长繁锦诗提出了数字化的概念,到现在真是有前瞻性,有高屋建瓴的这样一种洞察力,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着重于敦煌数字化保护的一种探索,一种方法。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那个时候毕竟是我们高科技、硬件软件都有局限,所以只是那个时候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一些工作。大家看到的,敦煌处于沙漠地带,沙尘暴对文物的侵害是非常非常严重,莫高窟属于干旱地区,年降水30多毫米,恰恰在那个时期集中降雨,所以说对我们的洞窟也形成了不小的危害,当时看这个雨再下半个小时,这个就垮塌了。还有就是开放,很多游客涌入莫高窟,莫高窟不像现在博物馆这样有个大厅,文物都在那儿安放好,有防范措施,让游客来观看。洞窟就是几十平方米,都是泥,人涌进很多以后,就对文物造成很多压力。这是刚才一组发洪水照片的,在11年、12年6月份,两次出现了这么大规模的洪水,瞬间公路被冲垮,大家像看黄河在咆哮一样这样的景观,游人拥挤的场面,所以对文物保护真是很矛盾,我们既要保护好文物,又要开放,让大家去看,这样一个状态谁也看不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展览都是莫高窟精美的,大家都不知道精美背后是什么?是病害,很多文物都有病害,举例,有疱疹,有起甲,有裂隙,有疏碱,有霉变,有脱落,还有切割。我们能来得及修吗?我们一年要给国家文物局递方案,我们重点修哪个,所以这个文物病害真的是非常非常严峻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敦煌数字化工作是非常非常重要,也是必须要做大做强,要它发展壮大。数字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通过高科技手段,图象采集,把文物现在的信息永远保存下来,可以永久利用它。同时我们还要挖掘敦煌石窟的文化价值,也要通过这些数据再次利用,所以我们数字化成果广泛应用在我们保护研究和弘扬中。过去我们是从50年代开始,就用传统的照相方法来记录,现在我们有一些珍贵的资料,但是照片是有局限性的。后来在80年代到90年代,我们有彩色胶片,保存也是有问题,也在褪色。90年代末,98年我们跟美国西北大学进行了合作,共同商讨了一套方法,就是我们通过假设轨道,平行移动,逐行拍摄,覆盖式的把敦煌壁画进行记录,进行采集,那个时候进一个轨道,可想而知很不容易,30多万,而且是好莱坞加工,国家对我们很重视,跟美国开始合作,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很多软件硬件还达不到,和现在是没法比,因此在那个阶段里面,我们做了一些壁画数字化的一些尝试。应该说在当时来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到了2006年敦煌研究院专门成立了数字中心,2014年又更名为文物数字化研究所,从2006年开始,我们全面开始了数字化工作,因为什么呢?我们这10几年发展,我们找到了一种适合于不可移动文物敦煌石窟这样的文物属性的一种数字化保护,所以我们一直在坚持。所以敦煌的数字化工作跟我们保护工作是一样的,一开始就是一种开放的姿态,对外合作,我们不要固步自封,不要做井底之蛙,我们一定要把国外先进技术吸纳进来,最后形成我们自己的方式方法,来为保护我们的石窟文物做好我们应该做的职责。这后来就是我们的数字化保护团队,从最初的十个人发展到现在的80多个人,我们每年正月15过完以后,这个团队就要开始进入洞窟去采集了,洞窟里面是很阴冷的,这个团队真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去采集,我们一年基本上要完成20个洞窟的采集工作,十万张图象处理工作,这个是我们数字化团队主要要做的。那么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从06年到16年这10年,我们的数字化工作突飞猛进,我们做了很多关键技术的研究,现在也向其他的文物单位做一些推广,比如说我们做数据的采集方面,图象的加工处理方面,雕塑以及洞窟空间结构的三维空间,还有定位测量,为什么要定位测量?那个图象拼完了以后准确不准确,我们要用三维点阵数据校验它。还有虚拟漫游,虚拟漫游主要是给大家做一些网上浏览,我们通过设很多个点,360度全景式的看洞窟的每一个关系、每一个结构,每一个组成部分。还有建立档案库。通过原始数据,我们形成了数字的资源,把这个数字资源又转化成数字化成果,我们不是说采集完、处理完以后柜子里面一锁,还要利用,这就是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而且还要把这个成果,还可以进一步研究成文化延伸品,这几年我们就在做这个事情。我们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我们已经做了高精度的数据采集119个洞窟,可以说主要的洞窟已经有数据了,整窟的图象拼接处理57个,洞窟空间结构是113个,雕塑三维重建17身,我们重点对唐代雕塑开始做了,大遗址三维重建2处。石窟虚拟漫游节目101个,对外技术支撑7处,我们去年刚刚完成了山西永乐宫壁画数字化项目。这就是我们成果的一些展示,这个就是著名的五台山图,五代时期的位置,这个洞窟也被称为文殊堂,这是一个全景式的地图,绘制了五台山,这个采集非常困难,因为中间有巨大的北平挡住,北平距离地面的距离只有不到一米,而且这个壁画很高,下面还有很多屏风化,所以人一般没有办法看到这个洞窟,只有数字化,我们采集了将近上千张图片,用拼接完成。我们可以看一个细节,我们的数据不仅仅可以恢复到原大,可以两倍于原大,我们做数字化采集过程中,就要考虑到今后的需求,如果说我们这个场地再大,我还可以再做大一点。这就是我们大遗址的三维重建,我们把洞窟的崖体、结构和窟内结合起来,便于观众去关上、去研究、去浏览,我们看到了285洞窟在这里展示,285洞窟在莫高窟是什么位置呢?这个食品就给大家诠释了285洞窟在敦煌莫高窟的位置。还有瓜州榆林窟三维重建。它在什么位置呢?是在峡谷之中,下面是他什河,在中间就开凿了榆林窟,我们通过三维重建,准确的把这个地理位置交代清楚。我们肉眼是看不到这样的关系,洞窟密密麻麻的,一个门一个门,但是它之间到底距离有多少,我们通过数据采集,最后把它展示出来,就是洞窟的体积,密集程度,各个洞窟之间的关系、距离,为我们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我们前十几年,从08年开始,我们就以壁画数字化为基础工作,雕塑怎么办呢?我们不能把壁画数字化方法来对待雕塑啊,我们也想很多办法,也跟很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进行合作,最终不太理想,原因是什么呢?它是一个宗教、佛教的造像,最不能说只是一个冰冷的数据啊,它的神呢、它的形呢,所以我们也是考虑通过二维转三维的方法,高清拍摄,多点距寻找规律,所以这三尊雕塑高4米多,我们拍摄一个雕塑,要拍摄800多个角度,最后进行了合成处理,这是我们看到的3D打印,逼真的还原了原作,我们看到这个细节,这个就是我们3D打印的,连尘土都依稀可见,这是我们尊重文物,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而不是我们一味的根据数据做一个树模,然后进行渲染,那个东西不真实。这个视频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做这个数据不仅仅是一个数据,而是它去展示,我们进到洞窟看到是有局限的,因为不可移动的,但是我们数据展示,我们可以360度来展示这个佛像,在现场是看不到的。因为刚才没有接音箱,所以有些音乐是听不到的,这是我们之前的一个疏忽,大家可以看一下,不光是我们把它作为数据保存下来,更重要我们还要广泛的去应用,应用到极致,去展示敦煌彩塑特别是唐代的这种美。我们还有不同的方法,这是对兵马俑的将军俑进行了三维重建,这就是我们看到360度,这是一个展开图,实际上可以互动,你可以任意点击,在应用这个成果利用方面,我们首先是保护为主,我们高清图象资料对于保护维修壁画,病害修复前后的对比,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依据。还有就是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模拟一个空间,完了以后在这个空间里面可以做一些温湿度测试,还有一些灯光设置,都可以做到。我们对于考古工作,刚才讲我们出考古报告,这样一个壁画里面我们画这个线描图是没有办法提取的,但是我们数字化成果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这样可以节省了很多人力,而且它是非常非常准确。对于美术临摹也是,临摹最难的就是怎么起稿,不能按到墙上去画,怎么来?就要通过数据、打印,在这个上面重新起稿,大大节省了他们的工作量,过去临摹一个洞窟,一个老先生达五年之久,现在半年就可以临摹完,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数字化数据对他的支持。还有我们可以用数据来搭建洞窟,这里展示的就是通过数据来搭建的。

在做好敦煌莫高窟数字化工作的同时,我们积极对外进行支撑,特别是有些石窟寺单位都来找我们,我们这个壁画非常非常危险了,病害很严重,来帮我们做一下数字化,所以说我们还要兼顾着其他遗产单位数字化的工作。比如新疆克孜尔38窟,这里也有展示,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细节,西藏夏鲁寺,还有河北曲阳北岳庙的壁画,还有河北毗卢寺,张掖大佛寺,这个大佛寺我们看了一个全景照片,实际上以这个大佛而得名的,这个大佛建造于西夏时期,这个殿里面有廊檐,游客去观赏的话是没有角度的,这个大佛长34米,高将近4米多,怎么办呢?找到我,说你们有什么办法。之前很多人都去尝试,没有做到。04年我到张掖大佛寺做调研,我开始也很有压力,最后通过一种视觉研究的手段,再造一个空间这样一个方法,对大佛分上下两层及个别部分进行不同方法的拍摄。这是最后拼接完成的大佛及十大弟子。还有云冈,受云冈市政府邀请去拍画册,在这里住了38天,每天晚上在这儿工作,这几幅图片位于云冈石窟,也是对宗教的理解和氛围和理念的提升,自己一种独特的认知吧,形成了这几幅我认为还不错的图片。2014年第一次我们独立的数字化形式进行展览,就是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因为敦煌文物是不可移动的,怎么办呢?就是用这样一些数字化成果,突破物理空间,用不同的形式去展示,这个展览当年也得到甘肃省政府的创新奖。现在传统的模式只能战一个,我这儿可以展四个到五个,两分钟变一个,这个天井,飞天莲花在旋转,这个就是数字化方式,动静结合,还有360度,实时传输等不同手段,最后形成了这样规模的数字化展览。大家可以看到,高保真的打印,洞窟模型,这个是360度互动。所以这几年这样的展览任务非常多,一个它就是节省时间,可以节省费用,而且步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所以现在很多人邀请我们去做这样的展览,去年第一次将这些展品带到了俄罗斯,也是敦煌数字化成果第一次在俄罗斯进行展览,今年还要在美国高校进行巡展。这是我们看到的61窟的壁画,这一幅是2008年就有展示,在中国美术馆。在北京百工千慧的展览,在首都博物馆,还有深圳文博会等等这些地方都有所展览。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莫高窟旅游设施,游客中心,为了缓解、保护、开放的矛盾,国家就把游客中心列为重点项目,由贾庆林主席写倡议书,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示。它的功能主要也两个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是千年莫高的主题电影,大概跟这个规模差不多,还有一个梦幻佛宫的球幕电影,通过节目内容来了解莫高窟的历史,还重点营造观赏。其实可以起到科学的分流游客,不同时期对洞窟造成的压力,特别是旅游旺季集中的那一段对洞窟造成的压力,这个馆开放以来,确实起到了缓解保护的压力。这个是数字化的应用,大的可以到球幕上面的主题电影。外联部给我一个任务,在两米的桌子上举行一个展览,这是第二届中国东南亚民间高端对话会,我们也要做一个成果,在两米的桌子上做一个展示,让人家一看这是敦煌,这个展览得到了刘延东副总理的好评。我们看到这幅画,九色鹿,高保真复制的,还被印度的副总理花钱收藏了。在文化延伸品方面,我们利用数据可以做一些比如说洞窟的模型,高保真的绘画,通过电脑计算机的虚拟修复,可以对文物的破损进行修复,当然这个修复不是瞎修,我们要找资料对比,最后还要论证它。我们这些高保真作品还用于甘肃省外办、兰州机场大厅,都在广泛的运用。还有一些出版物,比如有敦煌的日历、画册、明信片,还有U盘、笔记本、魔方等等。

数字化我们做了20多年,到底什么是数字化,我们经过认真梳理,在15年我自己发表一篇文章,关于数字化内涵的解读,最后我总结下来,数字化的内涵就是学术为基础,技术永远是一个手段,艺术才是最后的目的。为什么呢?敦煌石窟终究是一个佛教美术载体,我们追求的应该是这样的东西。

现在我们都倡导一带一路,还有甘肃省华夏文明创新区的构建,我们怎么推动这个发展,我们工作尤为重要,我们通过不同空间数据处理的数字化技术,将不同地域种类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刚才讲不仅做敦煌,还有其他遗产单位,将来还要做麦积山石窟,把这些数字化都要带进去,习总书记说的要盘活这些资源,要突破物理空间,将学术、技术、艺术融为一体,构建多元文化,最后我们打造的是数字文化,面向大众,探索与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新模式。这就是我今天给大家讲的内容,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们感谢吴所长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讲座,可能观众跟我们的感受都一样,在PPT中美轮美奂的图片让我们感受到震撼,正因为如此,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界鬼斧神工的同时,也领悟到技术手段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的重要性和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场的观众一定对刚才吴所长讲述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有没有观众有问题可以请教?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提问:您刚才讲的数据采集手段,完全靠摄影手段,建立三维模型也是光靠照片来建立的吗?这种方法跟三维激光扫描相比,在技术难度上、成本上以及采集质量上和后续处理应用上,相比有什么差别?跟我们比较一下,哪一个更加实用一些呢?

吴健: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们做学术研究,一般的浏览用扫描的技术完全可以,但是我要做成这样的复制,文物的留存,甚至比原大还要大的东西,扫描技术往往不够。用摄影的方法,不是说拿照片堆积,不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们二维拍摄壁画数字化的时候,我们选取图片中间的核心部分,边缘部分品质不好的我们不用它,所以都要选中间的核心部分,它的视察很小嘛,而且重合率很多的,30%要重合,这样我们一幅壁画,我们看到普通的墙面就要上千幅去拼接,你可想而知它出来以后是十几个G的文件,它要达到300DPI,甚至特殊用途里面要达到600DPI,就是为了以后不同的用途。你扫描的东西,比如出版,它分辨率是达不到。我们探索这么多年,最后这套方法是可行的。

提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现在流行的VR技术是否已经运用到敦煌数字化保护的过程中?第二个问题是我比较私人的问题,我第一次了解到敦煌是09年参观四川省博物院张大千的馆里面看到有一幅劳度叉经变,这次没有了解到这个展示,我想了解一下这幅画在敦煌的地位怎么样?谢谢。

吴健:第一个问题,我们在去年5月1号成功的上线30个洞窟的高清图象和30个洞窟的VR虚拟漫游节目,大家可以上网点击,就可以看到高清图象和VR虚拟漫游。第二,刚才说到的劳度叉,这个可能是临摹的,它是晚唐时期,也是一幅巨型壁画,劳度叉和佛弟子舍利佛斗法的经变画,应该说价值非常大。刚才看到的就是来自于劳度叉,为什么原因现在还没有呢?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到数据采集,因为它比61窟更加艰难,它的形变很厉害,所以我们现在想办法用新的方法,在来年把这个列入重要的日程上面,我们这个采集成果出来以后,还要拿到四川来,继续在张大千艺术馆来展览。

主持人:也希望下次在我们成都博物馆继续展出。

提问:吴所长你好,其实我个人理解,数字化就意味着传播更加便捷性,在做大量数字化工作的同时,不知道敦煌你们是怎么考虑传播上,是打算提供怎样一个共享的这种东西?因为国外很多图书馆、美术馆其实已经做了这样的事情,就是这种前人的成果,在不涉及到个人知识产权的时候,都是提供了一些免费的高清的下载的。请问你们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计划和打算?

吴健:我们现在上线的数据库,叫数字敦煌资源库就是这个功能,你可以免费浏览,如果说你是做学术研究或者非商业性用途,你可以给敦煌研究院提供一个申请,我们可以授权你可以下载,这是为了更好的来保护我们敦煌石窟的版权,维护这个权益,是这样一个权益,是完全可以支持。如果说你做其他用途,出版或者商业用途,也需要授权,需要去签协议。国外的网站也不是随便下载,也是要授权的,这是肯定的。下一步就是要通过这样的资源库,我们已经达到了全球共享,我们去年的点击量是150万,很多游客到敦煌,去年敦煌是接待130万游客,他们网上浏览是150万,所以今后旅游的数据统计,应该把线上线下结合起来来统计,我们现在排名,中国是第一点击,接下来就是美国,第三位就是日本,还有欧洲一些国家。应该说我们已经达到了资源全球共享的目的。

提问:吴所长你好,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您之前有讲到,有一个藏经洞,现在文物情况是怎么样,一部分在国内,一部分流落在外,在国外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国家有做出哪些努力争取使它回来。第二个问题希望您跟我们分享一下从80年代的黑白照片开始记录敦煌石窟里的变化,到现在科技发展,使你们修复工作、研究工作轻松了很多,在发展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就分享一下你们的小故事吧。

吴健:我们藏经洞这批文物现在流散在世界很多国家,主要就是英国、法国、日本、印度。英国主要在大英博物馆,法国在集美博物馆,印度国家博物馆也有一些,因为印度是英制的,还有日本有一些。目前这批文物在这些国家保存得基本上还是完好,你要说把文物现在都收回来,现在很难说。但是我们现在达成一个共识,用数字化的手段可以使敦煌文物回归,这个可以做到,我们现在做一个国际项目,跟大英博物馆和法国集美博物馆都在合作,共同做一个IT项目,指日可待有可能使文物回归。第二个问题,我们数字化是走过了漫长的时期,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研究工作、出版工作,我们没有办法去整体考虑壁画的空间结构、整体布局或者所有内容的纳入,因为它是受设备的局限,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们在当初莫高窟也很艰苦,比如我们做个黑白照片,胶卷冲出来甩干以后,上面全是白颜色的斑点,原因是什么呢?就是那个水碱性很大,后来我们从城里面弄蒸馏水来做。我们出版的一些图片,像我们现在看到高清的数字化,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第一个刚才提到的,国家的支持,没有国家支持我们是没有办法做到。敦煌文物是太重要。第二个是要有国际的眼光,要有包容、开放的态度,引进先进的技术为我所用,这一定要这样做。再一个是不断的进行合作,协同发展。国内也是,我们跟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还有几家公司都在合作,我们解决不了的关键技术,请他们一块来研究。这样我们利益共享,大家都对敦煌有兴趣,何不在一个平台来做事。我们走过了艰难时期,最后我们协同发展,更上一层楼,这就是我们发展到今天的结果。

提问:我想问一下,刚才看到很多结果,能不能再帮我们普及一下你们是怎么做出来这些成果,如果我们想做,能不能给一些启蒙?我们可能做不了,至少我们要知道蛋是怎么下出来的。

吴健:请问这位先生你是做什么工作?

提问:我是很好奇。第二个问题,数字化对古建筑有一些保护,很有重要意义,我想散落在各个地方的古文物集中展示,给一些建议。

吴健:我觉得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有兴趣,应该可以做到。首先我们要做的,学术是基础,我们要了解这个基础,了解这个价值,而不是单一的去添设备,我每天都要接到什么电话,我是什么什么公司,我能做什么什么,过去我们很相信,来给你做一下,行我做不下去了,走了。原因是什么呢?他不了解,不是说你一种技术能够包打天下,特别是对不可移动文物,我们举个例子,洞窟的空间结构,特别是狭窄的空间,一些壁画的形变,那就阻碍了你设备的正常应用,所以你不深入研究,不了解文物的属性,不了解环境,你是没办法做的。第二个还要选对你的硬件和软件。第三个方面就是通过做这个,不断的要加强人才的培养。你没有这三个方面是做不到。所以说我觉得你要是有兴趣,光有兴趣可能还不行。另外你说的现在流散的很多古遗址,都可以做到,实际我们现在数字化手段,现在正在加速发展,而且花样很多的,各个文物单位都做数字化,那么什么是一个标准,到底怎么做是最好的,我们现在正在马上接下来一个课题,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就是关于文物标准化确立的一个课题,我们牵头做不可移动文物,故宫博物院是牵头做可移动文物,北京图书馆牵头做文献数字化,有了这样的标准,我想今后我们对于数字化工作,对于文物,一定会有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对待它,一定要从标准、规范这个角度去认真的做数字化,这是我们希望的,也是国家文物局现在必须要让所有文物单位今后都遵照这个标准执行。大概情况就是这样。

提问:你好吴所长,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中国文物保护和传承作出非常大的贡献。刚才参观完之后,会有一些壁画临摹的售卖,我想问一下这部分收入是不是你们后续工作的支持?另外一个它的定价依据是什么?

吴健:这个收入是我们院属的一个三产单位,他们来经营的,具体的我还真说不上。

主持人:感谢吴所长今天给我们热情的互动。刚才吴所长讲座当中反复提到一个理念,以科学的态度尊重文物,我觉得这个理念让我们真的是所有从事文物保护行业的这些工作者肃然起敬,敦煌就是以学术为基础,技术为手段,以艺术为目的的数字文化概念和数字化保护成果,给我们更多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展示的机构提供一个成功的示范。今天吴所长的讲座是传统与时尚、文化与科技的完美结合,也是一次跨越了千年,传承万代的奇幻之旅,他的讲座让我们看到了文博工作者脑洞大开的风采,也让我们看到文物保护与传承与时间赛跑过程中所取得的胜利,让我们充满信心。再次感谢吴所长。

 

 

扫码立即预约

关注我们官方公众号